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關橋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關橋鄉,位於海原縣東北部,距海城鎮26千米。轄11個行政村。海(原)同(心)公路過境。 [1]

中文名稱: 關橋鄉

外文名稱: Guanqiao Township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海原縣

下轄地區: 麻春、羅山、馮灣等1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關橋村

電話區號: 0955

郵政區碼: 751800

地理位置: 海原縣東北部,距海城鎮26千米

面 積: 584.27平方千米

人 口: 25129人(2017年)

車牌代碼: 寧E

歷史沿革

民國時置閭芳鄉,1953年改關橋區,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283.3平方千米,人口1.5萬,轄賀堡、方堡、李灣、張灣、關橋、脫場6個行政村。

羅山鄉位于海原縣北部,距海城鎮17千米,1997年,面積205平方千米,人口1萬,轄王灣、羅山、麻春、馮灣4個行政村。

2006年,關橋鄉轄王灣、麻春、羅山、馮灣、張灣、賀堡、方堡、關橋、脫場、馬灣10個行政村。

經濟建設

關橋鄉黨委、政府緊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把加快經濟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平安創建工作作為發展經濟的基礎,狠抓關鍵環節和措施落實,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種草養畜、勞務經濟和非農產業。全鄉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心安定,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全年實現社會總產值6250萬元,同比增長18.1%,其中,第一產業實現產值3820萬元,同比增長16.8%,第二、三產業實現產值2430萬元,同比增長13.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506元,同比增漲14%。

特色產業是優勢

6月,陽光火辣辣地烤着海原大地,黃土地似乎要着了火,在海原縣關橋鄉馮灣村的硒砂瓜基地里,鄉黨委書記楊生虎和全鄉幹部在炎炎烈日下動員種瓜村民想辦法繼續拉水補灌……

嚴峻的旱情給硒砂瓜產業帶來了嚴重的影響,關橋鄉的干群積極應對旱情,人心不乏,全鄉上下把抗旱補灌當作一項政治任務來抓……在「三苦」精神和「三千」作風的推動下,特色產業優勢凸顯。在我市首屆硒砂瓜節上,關橋鄉瓜農種植的大西瓜奪得一個二等獎和一個三等獎。硒砂瓜喜獲豐收,瓜農們的腰包鼓了起來,手機、摩托車、農用車也多了起來……

馮灣村村民姚安林種植硒砂瓜收入了2萬多元,他高興地說:「在這干山枯嶺上是種不出糧食來的,壓砂後種上瓜,收成真不錯。」

深秋時節,金燦燦的小茴香使關橋鄉庫井灌區呈現另一番景象。小茴香十分暢銷,很多農戶剛打碾完小茴香,還沒裝進編織袋就被商販收走了,村民畝收入達1200元。

2006年,賀堡村大規模推廣香水梨種植,村民劉進廷僅香水梨就收入了近萬元。種植香水梨發展過程已成為該地農民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12月12日,大雪覆蓋了關橋鄉的大山脊樑,清晨的寒氣逼人,而方堡村村民張存禮家的大棚里綠油油的油菜、芹菜、韭菜長勢格外喜人。張存禮笑着說:「你看我種的溫棚蔬菜怎麼樣?海原縣城集市上的蔬菜大多是我們這裡產的。」

關橋鄉按照建基地、育中介、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硒砂瓜、蔬菜、小茴香、香水梨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在發展硒砂瓜等特色產業的過程中,關橋鄉積極協調爭取水務、交通、扶貧、財政等部門的支持,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開工建設了馮灣、關橋2處硒砂瓜補灌工程,新配套大口井1眼,鋪設人畜飲水工程管道500米,建供水點4座,維修人飲管道35處、水井2眼、供水點4座、蓄水池2座。

先後建設硒砂瓜基地2.5萬畝(其中今秋新增壓砂地8800畝),建設了以方堡村為主的溫棚設施蔬菜80棟、露地蔬菜3000畝(其中韭菜1500畝),以井庫灌區為主的小茴香基地1萬畝、香水梨生產基地3000畝、馬鈴薯1萬畝、果樹雙改100畝。特色產業實現總產值1870萬元,農民人均特色收入達424元,占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4.5%,特色種植業成為農民增收的一條重要途徑。楊生虎說,關橋鄉將進一步擴大規模,推廣香水梨種植,力爭建成「30公里無公害硒砂瓜綠色長廊」。

非農產業正崛起

今立春剛過,農民正忙於春耕備播。但海原縣關橋鄉馬灣村近50名青年農民走進了海原縣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學校,學習汽車駕駛、維修等技術。村里200多名青年農民駕駛着130輛大貨車紛紛奔赴大江南北。

關橋鄉馬灣村村民張學彪過去一直沿襲「男耕女跟」的生產模式,祖祖輩輩在貧瘠的黃土地上耕作着,靠天吃飯,日子過得越來越緊巴,鄉黨委鼓勵他發展非農產業,並在政策上給予扶持和幫助,他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馬灣村300多名村民搞起了運輸業,當年戶均收入過萬元。以馬灣、方堡村為核心,購買各類大型客貨車320餘輛,從業人員達800人,創收1120萬元。

鄉上積極扶持、鼓勵群眾發展以汽車修理、理髮美容等為主的個體私營經濟,全鄉從事理髮美容行業達45戶,從業人員達90人,年均創收100多萬元。關橋鄉鄉長魏學理說:「我鄉將繼續在非農產業上做文章,興辦二三產業實體,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力爭實現民營企業『零』突破。」

面對持續旱情,關橋鄉黨委、政府始終把勞務輸出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主渠道,精心培育,堅持走政府組織輸出與民間自發輸出、異地輸出與就地轉移、長年輸出與季節性輸出並舉的路子,全年共輸出勞動力8727人,其中有組織輸出4485人。全年共創收2417萬元,同比增長20%,人均勞務收入89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8.8%,勞務產業真正成為農民增收的「鐵杆莊稼」。

草畜產業在推進

關橋鄉堅持草畜平衡發展的思路,加快人工種草,大力發展舍飼養殖,完成人工種草1.6萬畝,累計種植紫花苜蓿3.2萬畝。堅持「小群體、大規模」的養殖模式,先後在馮灣村、脫場村、關橋村、賀堡村建養牛、養羊、養雞專業示範組30個,發展示範戶600戶。全年羊飼養量達5.5萬隻,存欄2.5萬隻;牛飼養量達5500頭,存欄3500頭;生豬飼養量達7000頭,雞飼養量達2.1萬隻。動物免疫密度和耳標佩戴率均達100%。實現畜牧業總產值1310萬元,同比增長20.5%以上,農民人均牧業收入達342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2.7%。

社會事業

關橋鄉位于海原縣中北部,由于海同公路縱穿全鄉賀堡、方堡、馬灣、關橋4個村,沿路人口密集,住宅緊靠公路,由此引發的交通事故、矛盾糾紛很多。

在千方百計抓經濟的同時,關橋鄉把平安創建工作納入了重點工作之中。在海同公路沿線組織實施巡路護村崗亭輻射工程,建立了符合關橋鄉治安實際和地域特點的巡路護村防控體系。平安創建工作由平安大道向平安村莊輻射、由崗亭工程向家庭細胞輻射,形成了「打、防、控」三位一體的治安防控體系,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了各類矛盾糾紛和治安問題,為廣大群眾營造了安全、暢通的道路交通秩序和穩定、有序的生產生活秩序。

為保證平安創建工作長期發揮作用,關橋鄉在賀堡村、方堡村、馬灣村、關橋村設立了4個崗亭,每個崗亭配備2名巡路護村專職聯防隊員,鄉上確定由武裝部長擔任隊長,派出所所長擔任副隊長,各崗亭有1名分隊長。制定了護村管理責任制考核、考評、獎罰機制,保證每天上午8時至下午8時在人流、車流高峰期堅持值班巡邏。同時,在每個崗亭設置了報警聯繫電話,建立了相關的工作制度和台賬,從構置防控網絡角度和突出巡路護村的主題出發,實現點、線、面相結合的維護道路秩序、加強治安防範的目標。

巡路護村崗亭輻射工程正式啟動後,在海原縣政法、公安、交通、司法、農機等部門的廣泛參與下,通過集中宣傳、清理整治,使沿線村莊的治安問題和矛盾糾紛得到及時、有效化解,沿線百姓占路閒聊、小孩上路玩耍、橫穿公路、亂堆雜物等現象得到有效治理,農用車違章載人現象得到有效治理,沿線各村治安秩序得到根本好轉。各類案件糾紛、交通事故明顯下降,群眾的法律意識明顯提高,創建平安大道、平安村莊的自覺性明顯增強,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這項工程的運行為關橋鄉新農村建設注入了新鮮血液,受到群眾普遍歡迎,當地百姓把這項工程稱為「民心工程」。

視頻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海原縣關橋鄉的香水梨是塊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