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關口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關口鎮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下轄鎮,位於浠水縣城北,北倚大別山,南臨長江。美麗的浠河從這裡緩緩流過,全鎮版圖面積218.72平方千米(2017年),轄74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委會,總人口79393人(2017年)。鎮辦企業26家,機關單位40個,有初中4所,小學16所,是全縣的人口大鎮。[1]

中文名: 關口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

面 積: 218.72平方千米(2017年)

電話區號: 0713

郵政區碼: 438214

人口數量: 79393人(2017年)

著名景點: 大靈山,天門山,八卦山自然風景區

車牌代碼: 鄂J

版圖面積: 222.1平方公里

耕 地: 67186畝

概況

浠水縣轄鎮。位於縣境中北部。面積218.72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79393人(2017年)。轄1個居委會、7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關口,距縣城12千米。浠水河流經鎮境。

沿革

南北朝劉宋元嘉二十五年置浠水縣時,縣治位於今關口鎮北兩里處月明山,關口鎮就是那時縣治設置關稅的卡口,後來發展成集鎮,關口因此得名。1950年為關口區,1958年改為關口公社。1961年恢復區建制。1974年撤區並社,分為關口、大靈兩個公社。1984年撤社改區建鄉,1988年撤區並鄉。1996年,關口鎮面積73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轄策山、陳橋、胡橋、馬舊、張河、鹽港、夏沖、臘樹、橫山、牧嶺、華咀、樊沖、河畈、藕山、快嶺、石畈、長漢、涼亭18個行政村;大靈鄉面積68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轄失劍坳、龍井灣、仰天窩、馬沖、太平寺、談坳、曹門灣、盤龍山、游路口、周大祠、青台閣、破堰口、鋪兒咀、茄子鋪、江圳、張坳、余坳、大王廟、神山沖、黃龍尖、二聖廟、白洋河、八卦門、牌樓灣24個行政村;三店鄉面積66.5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轄水雷咀、南涼亭、高腳山、細王坳、高家畈、扒鋤港、陸家河、黑鼠廟、天子岙、林庵、田橋、桂橋、蔡鋪、游沖、朱林鋪、飛虎山、余崗、大王坳、寶月庵、蘆子山、四雞山、三店、豹龍廟、周坳、黃畈、黃土坳26個行政村;胡河鄉面積62.3平方千米,人口2.5萬人,轄城隍廟、黃祠、官橋、豐山、范坳、大公、熊寨、歇樹、馬河、蔡橋、方廟、歇坳、雲霧、李河、胡河、雙河、學院、龍畈、金沖19個行政村。

2001年,撤銷大靈鄉、三店鄉、胡河鄉,併入關口鎮(原三店鄉的水雷咀等10個村劃歸汪崗鎮管轄)。2004年,鎮政府駐關口,人口104376人,面積222.1平方千米,轄余坳、余崗、失劍坳、龍井灣、大王廟、歇樹、河畈、胡家河、仰天窩、神山沖、大公、藕山、黃龍尖、太平寺、牌樓灣、雙河、蔡橋、李家河、范家坳、長流灣、快嶺、馬沖、白洋河、曹門垸、二聖廟、方廟、熊家寨、盤龍山、八卦門、胡大橋、石畈、歇草坳、游路口、龍廟、馬舊寺、談坳、策山、周大祠、寶月庵、雲霧沖、涼亭、楊崗、張家河、青台閣、黃土坳、陳橋、馬河、新莊沖、學院坳、夏家沖、金沖、豐山、鋪兒咀、大王坳、茄子鋪、鹽港、三店、四雞山、官橋畈、孫家垸、黃祠、臘樹、華家咀、城隍港、張家坳、橫山、蘆山、華沖、牧嶺、樊家沖、江圳、黃畈、周坳、龍畈74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轄74個村委會:余坳、余崗、失劍坳、龍井灣、大王廟、歇樹、河畈、胡家河、仰天窩、神山沖、大公、藕山、黃龍尖、太平寺、牌樓灣、雙河、蔡橋、李家河、范家坳、長流灣、快嶺、馬沖、白洋河、曹門垸、二聖廟、方廟、熊家寨、盤龍山、八卦門、胡大橋、石畈、歇草坳、游路口、龍廟、馬舊寺、談坳、策山、周大祠、寶月庵、雲霧沖、涼亭、楊崗、張家河、青台閣、黃土坳、陳橋、馬河、新莊沖、學院坳、夏家沖、金沖、豐山、鋪兒咀、大王坳、茄子鋪、鹽港、三店、四雞山、官橋畈、孫家垸、黃祠、臘樹、華家咀、城隍港、張家坳、橫山、蘆山、華沖、牧嶺、樊家沖、江圳、黃畈、周坳、龍畈。

政治體制

轄關口、胡河、大靈、三店、教育、企業等6個黨總支,基層黨支部103個,黨員3093人;榮獲「黃岡市先進基層黨委」、「浠水縣六好鄉鎮黨委」等稱號。

楊嘉國:主持黨委、人大全面工作。

豐 峰:主持鎮政府全面工作。

胡漢春:主持政協聯絡組工作,分管財貿、審計、土地、城建、武裝、民兵、農村財務管理、以錢養事工作;住關口總支。

孫月良:主管政法、綜治、信訪維穩、群眾工作、安全生產、企業、招商引資、工業經濟、民營經濟,分管組織、宣傳、群團、民政、應急工作;住大靈總支。

徐明磊:分管農業、農村、計劃生育、勞動社會保障工作,主管紀檢監察工作;住三店總支。

張家祥:主管計劃生育工作。

李 群:主管農業農村、林業、畜牧、水產、水利、農機、農電、統計、能源、科技工作。

姚 斌:主管組織、人事、群團、黨校、勞動和社會保障、信息報送、老齡工作。

楊先鋒:主管宣傳、文教衛、郵政、電信、交通、城建、環保工作。

王曉琴:主管武裝、民兵工作,分管辦公室機關後勤工作。

地理環境

現有山林30000畝,耕地面積 67401畝,其中水田53530畝,旱地13871畝。

自然資源

礦藏資源

境內可開採利用黃砂1000萬噸,鐵砂10000噸,鐵礦10000噸,優質黑、白花崗岩石億噸,鉀鈉長石礦儲量100萬噸。資源豐富。關口鎮鍾靈毓秀,人傑地靈,交通便捷,資源豐富。浠水河內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優質黃砂,色澤光亮、顆粒均勻、型號中粗、含泥量小、稜角較多、耐壓力強,主要運銷黃石、鄂州、九江、武漢、上海等大中城市;境內礦藏豐富,主要有優質花崗岩石礦、蛭石礦、鐵礦、硅線石礦等;

旅遊資源

境內浠水河中游至四級電站的策山、陳橋段水面寬闊,河流長10餘里,擁有自然沙灘,又緊臨策山主峰,策山寨仍保留三國時期吳國孫策在此紮寨的石坡城古蹟,適宜旅遊開發項目。

水資源

水面廣闊,可以精養各種名貴魚類,白洋河水庫、向陽水庫、官橋漁場、關口大畈是有名的四大水產精養基地;浠水河中游、四級電站以上策山、陳橋河段,緊臨策山主峰,水面寬闊,溯流十餘里,還擁有自然沙灘,是旅遊開發、水上娛樂的好地方。

農業資源

特產眾多。關口依山傍水,盛產優質水稻、玉米、土豆、雙低油菜、板栗、茶葉、日本甜柿、名貴魚、良種豬、波爾山羊,年產玉米5000噸,土豆5000噸,雙低油菜6000噸,板栗100噸,名優茶35噸,名貴魚500噸,出欄生豬25000頭,其中,玉米、板栗、茶葉、魚類久負盛名。

主導產業是優質糧油,優質稻面積97000畝,產量56000噸;雙低油37000畝,產最6500噸。特色產業有板栗、玉米、名優茶、優質良種豬、波爾山羊、名貴魚。

山林眾多,是發展特色經濟的綠色銀行;

交通概況

318國道、蘭羅公路穿境而過,距縣城13公里,距316國道13公里,距京九鐵路15公里,距滬蓉高速公路20公里。

著名人物

劉夢鵬

鎮內策山村人劉夢鵬,清乾隆十六年(1751)進士,官至河北饒陽縣令,劉在任內行善政,緩徭役,免賦稅,興學校,賑饑民。所著《春秋義解》《屈子章句》,皆收入《四庫全書》。

胡鐵生

胡橋人胡鐵生,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6月在江西安源煤礦秘密從事革命活動,1926年自武漢返回家鄉秘密建立中共黨小組,任小組長,後任黨支部書記,在中國共產黨浠水縣歷史上為首任支部書記。

王繼齋

歇坳村的王繼齋,1939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3年到「抗大」學習,離校後任新四軍五師後勤部軍需主任,1947年冬在河南英勇就義。

華益慰

華咀村人華益慰,在部隊從醫50餘年,曾被北京軍區評為「育才有功專家」。2006年7月2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親臨北京軍區總醫院看望,並稱他為「值得託付生命的人」,2006年當選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郭傳傑

學院村人郭傳傑,1967年進入中國科學院從事高分子化學合成研究,1979年轉攻當時國際上剛剛興起的計算機化學研究領域,1982年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個有機質譜數據庫ICMSIS,同時研究的分子結構計算機輔助解析系統達到當時國際先進水平。1987年調入中國科學院機關從事管理工作,先後擔任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兼中國科技大學黨委書記,他還是政協全國笫十屆政協委員。

風景名勝

關口鎮地處縣境北部丘陵地區,境內有多處山寨,大靈山寨位於境域西北,海撥327.3米,大靈山地勢險要,中間廣闊,可容約數萬人,四面均峻絕,明為蘄黃四十八名寨之一;策山寨相傳為三國古戰場,東吳孫策曾在此安營紮寨,有孫策廟遺址。熊家寨海撥259.9米,谷嶺相間,有神仙屋、棋盤石等名勝古蹟。神仙沖的鸚鵡寨,至今流傳着明清時期的種種神奇傳說。關口鎮境內還有建於清而保存至今的南氏祖祠,木架、磚牆、屋面蓋小青瓦、懸山頂式,整個建築面積250平方米,面寬10米,進深25米,檐高5米,祠堂內保存有石砌天井,兩山牆為風火牆,後堂靠牆安置有木質神龕,其南壽咼「欽點主事」木匾做工精細。此外,關口鎮境內還有雲務山石馬,四祖坪寺青龍堰月刀、大王廟廟鍾、官橋清代石拱橋等名勝古蹟。

浠水縣關口中學始建於一九五八年,歷經五十二年,迄今已成為一所初具規模的鄉鎮初級中心中學。學校占地面積35200平方米,倚山而建,建築錯落有致,環境幽雅,綠樹成蔭,景色宜人。有雄偉壯觀的教學樓,功能齊全、設施一流的綜合實驗樓,實用美觀的學生宿舍樓和餐廳,舒適漂亮的教師宿舍樓。美術室、音樂室、圖書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一應俱全。

浠水縣關口中學始建於一九五八年,歷經五十二年,迄今已成為一所初具規模的鄉鎮初級中心中學。學校占地面積35200平方米,倚山而建,建築錯落有致,環境幽雅,綠樹成蔭,景色宜人。有雄偉壯觀的教學樓,功能齊全、設施一流的綜合實驗樓,實用美觀的學生宿舍樓和餐廳,舒適漂亮的教師宿舍樓。美術室、音樂室、圖書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一應俱全。

關口中學注重合格學校建設,先後獲得市、縣「德育工作示範學校」、「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市「安全文明單位」、市「教研教改試點學校」、市「示範家長學校」、縣「師德師風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大靈中學

大靈中學創立於1968年,1972年遷到現址,位於浠水縣城北部,大別山余脈的大靈山下,學校三面環山,坐北向南,校園內環境優雅,人文和諧,匯集了大自然之靈氣,濃縮了北部山區之精華,就像一顆鑲嵌在深山裡的璀璨明珠。

漫漫路途,印記了數屆學子上下求索的足跡;悠悠時空,鐫刻着大靈中學滄桑變遷的歷史。大靈中學網站(新版)的更新,為我校秉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現代辦學理念,構建和諧教育氛圍,營造良好育人環境,開發師生創新潛能,推廣創新教研成果,加強校內師生交流,促進與外界的溝通等,搭建了便捷的平台,它必將有效促進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健康、規範、科學、和諧發展。

五十六年辦學傳統的豐厚積澱,大靈中學形成了「樸實無華、培植個性」的校風和「尊師、守紀、勤學、自治」的學風,良好校風、學風隨風潛入莘莘學子的心田,一個個懵懂無知的受教育者不忘「養德性、育智慧、展潛能」的校訓,在這裡增知長智,明志致遠。

五十六載春秋,風雨幾度,始終不變的有一個群體——靈中人,他們堅持「讓社會滿意,讓家長放心,讓學生成才」的辦學理念,用人格塑造人格,用智慧和知識搭起育人的階梯,用「激情、導學、精細、高效」的教風鑄就了靈中這塊品牌。如今的靈中人更是尊奉前賢,秉承傳統,薪火永繼,播灑希望。

五十六年從毫末到合抱之木,從壘土到九尺之台,大靈中學建成了一所嶄新的校園:學校各功能區布局合理,主體建築新穎別致,各種現代化的教學設施設備一應俱全,寬敞明亮的多媒體教室,衛生整潔的學生食堂,溫馨舒適的學生公寓,為學生在校的學習和生活,營造了一個優越的環境。校園內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徜徉校園,大道寬闊,纖塵不染;春意拂面,垂柳萌新;春花爛漫,芳草吐綠,處處體現新、綠、美、齊、淨,文化氛圍濃厚,綠化面積過半,是一個學習生活的理想場所,被評為浠水縣「綠色生態校園」。

在這生機勃發的校園裡,人傑地靈,英才輩出,靈中學子如搏擊長空的鵬鳥,放飛着自己的理想。早讀課堂書聲琅琅,教學課上專注投入,自習課堂伏案疾書;體育課上生龍活虎,美術課堂藝韻流動,音樂課堂旋律飛揚,課外活動多姿多彩。「水擊三千,扶搖而上」,昂揚奮發的學生們,正和着青春的節奏,與奮進的靈中一起飛翔。

邁過五十六個春秋的大靈中學,也許不勝老樹春深的盛譽,但已花發千枝的她足以令我們激越,讓我們高歌,促我們奮進。五十六年正年輕,沐浴着新時代春風的大靈中學,必將煥發出青春的力量,譜寫更加華美的教育新篇章!

視頻

浠水縣關口鎮大靈片區海選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