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關於餃子的傳說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餃子

來自網絡的圖片

關於餃子的傳說故事水餃作為我國傳統美食,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人們對它的吸引程度更是毋庸置疑,到現代甚至有更多的外國人熟知並喜歡這個中國傳統美食。人們雖然喜歡吃水餃,但是對其了解的並不深,要知道餃子距今有1800年的歷史,在這期間關於的它的傳說故事也是非常多。[1]

傳說之一:女媧造人

在懷川地區,冬至吃餃子與女媧造人有關。傳說上古時期的冬天,天寒地凍,女媧捏造的泥人的耳朵經常被凍掉,女媧只好把耳朵重新縫上。一天,女媧縫好一個泥人的耳朵後,把餘下的線暫時放到泥人嘴裡咬住,轉身去找剪刀,當她拿着剪刀返回時,一個絕好的主意油然而生。她把線的兩端分別拴在泥人的耳朵和嘴裡,這樣,泥人的耳朵就不會被凍掉了。後來,在冬至這天,人們怕被凍掉耳朵,也咬着一根線拴住耳朵,因為餃子的形狀很像耳朵,慢慢地人們便把咬線變成了吃餃子。

傳說之二:紀念醫聖張仲景

在河南大地,冬至吃餃子與醫聖張仲景有關。張仲景在長沙做官時,一個大雪紛飛、寒風凜冽冬季,很多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張仲景便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藥物放在鍋里煮熟,再切碎,用麵皮包起來包成耳朵的樣子,再用原湯將「耳朵」煮熟,張仲景給它取名叫「嬌耳」,人們吃了「嬌耳」,喝了湯,渾身發暖,兩耳生熱,再也沒人把耳朵凍傷過。

傳說之三:紀念神醫扁鵲

在華北地區,冬至吃餃子與神醫扁鵲有關。 春秋戰國時期的冬季,天特別冷,很多人得了凍瘡,耳朵凍爛,疼痛難忍。名醫扁鵲用羊肉、辣椒及中草藥剁爛為餡,用麵皮包起來形狀如耳,煮熟後分給大家吃,結果凍瘡很快就被治好了。後來人們為了防治凍瘡,每到冬至寒冷季節便紛紛包餃子,好吃又治病,一直沿襲至今。

傳說之四:蘇巧發明餃子

餃子的來歷,除史書記載外,民間還另有傳說:從前有一個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顧尋歡作樂,朝里奸臣得寵、忠良受害鬧得國家貧窮交加、百姓怨聲載道。有一天,人稱「潘素水」的奸臣潘奇叩見皇上,言明他有個好主意,能使皇上長生不老,皇上聽後滿心喜歡,忙問:「潘愛卿,有何妙法,快講與朕聽!」,潘奇奏道:「人若能吃百樣飯就可增壽延年成仙,皇上可下令在各地招選名廚,讓他一日三餐做新樣,吃到百種飯,不就如願以償了嗎?」,皇上聽後連連點頭即出告示:舉國招選。

不幾日,全國各地名廚陸續被送到京里,經過殿試,手藝高的廚師蘇巧生被選上了。從此,蘇巧生憑着自己高超的技藝為皇上做了九十九個花樣的飯菜,皇上十分滿意。這一夜,蘇巧生很高興,心想:明天早上再做一樣飯就可以離開這個可恨的昏君回家與親人團聚了。但到了做飯的時候意不知該怎麼做最後一頓飯了,他想到自殺逃跑,還想到毒死這個吃喝人民血肉的昏君。正在悲傷的時候,他突然看到菜案上有些剩下的羊肉和菜,便拿起刀把羊肉和菜一起剁碎,胡亂擱上調料,用白麵皮包了許多小角魚,然後放在開水鍋里煮熟當作最後一樣飯給皇上端去,蘇巧生正木呆呆地坐着等死,誰知皇上吃了這餐飯後意穿着睡衣跑進廚房說:「今日這頓飯最香,這叫什麼名字?」,蘇巧生聽罷,長長地嘆了口氣,隨後抬頭看見這種扁扁的東西,信口答道:「這是民間上等品----扁食。」皇上又留蘇巧生繼續給他做飯,巧生對這個貪得無厭的昏君氣憤極了,第二天便偷偷地溜走了。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廚師,就學着包扁食吃。這樣,一代一代,一直流傳到了今天。[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