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蘭花黑斑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蘭花黑斑病

蘭花黑斑病
原圖鏈接

蘭花得了黑斑病要先將病葉剪除,和其他健康的蘭花隔離開來,進行殺菌處理,單獨養殖,方便觀察照看,避免傳染給健康蘭株。蘭花的黑斑病也叫炭疽病和黑斑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蘭花的葉片和莖部,使蘭花葉片組織發黑壞死,影響蘭花健康生長,降低蘭花的觀賞性。

基本信息

中文名:蘭花黑斑病

蘭花黑斑病
原圖鏈接

外文名:Round spot disease

別 稱:圓斑病

發病死亡率:約26.8%

症狀

病菌主要侵染蘭花葉片,病葉首先出現褐色小點,迅速擴展為圓形、半圓形的黑褐色斑,周圍常具水漬狀淺黃色暈圈,直徑1~17毫米。後期病部中央逐漸褪色,成為中間淺褐邊緣黑褐色的病斑。感病部位正反兩面均生有淡褐色至灰白色皰狀小突起,在潮濕環境下,湧現出蜜黃色顆粒狀物,此即為病菌的分生孢子堆。病斑易發生於植株中下部位的葉片,病斑之間的葉組織失綠變黃,多個病斑可連結成大斑塊,容易引起病斑塊以上葉段乾枯甚至全葉死亡。

病原

蘭花黑斑病(Cylindrosporium phalaenopsidis)是由半知菌亞門、腔胞綱、黑盤孢目、黑盤孢科、柱孢霉屬的薯蕷柱孢黴菌侵染引起的。病菌的分生孢子盤主要生於葉片正面,初埋生於表皮下,後突破而外露,直徑129~257微米。分生孢子梗無色、短小,僅基部分枝,具0~2個分隔,圓柱形,內壁芽殖產孢。分生孢子無色、薄壁、線形,直或稍彎,大小20.4~45×1.4~2.4微米。病菌最適生長發育溫度為20~25℃,但在10℃左右孢子萌發率還可達到50%。發生規律 蘭花黑斑病菌以菌絲分生孢子在病組織內越冬。在廣州每年12月中旬開始產生分生孢子進行侵入傳播,翌年的2~3月是病害的流行期,若遇上連續陰雨、多霧、日照少時發病最重,5月份以後當氣溫上升至30℃時,病害消退並停止擴散蔓延。病菌可侵染多種蘭科植物如墨蘭、春蘭、建蘭、蕙蘭、蝦脊蘭、蝴蝶蘭和純色萬帶蘭等。還可為害朱頂蘭、吊蘭和吉祥草。

侵染循環

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盤在病枝或病葉上越冬。來年春季溫、濕度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和灌溉水傳播。在葉面上有水滴、溫度22-25℃的條件下,孢子萌發並穿透角質層侵入寄主,在寄主細胞組織內吸收養分,繁行出大量新的孢子進行再侵染。由於病菌多次重複侵染,故生長季節可多次發病。帶病的苗木、植株和切花是病害遠程傳播的媒介。

流行規律

多雨、多霧、多露、雨後悶熱、通風透氣不良等高濕條件均有利於發病,炎夏高溫乾旱季節病害擴展緩慢。植株生長衰弱易感病。露地栽培株叢密度大,或花盆擺放太擠,偏施氮肥,以及採用噴灌方式澆水,都加重病害的發生。

北京地區5-6月開始發病,8月-9月為發病盛期。長江流域5-6月及8-9月為兩次發病高峰。

原因

養殖蘭花的養護比較難,稍有不慎就會發生葉片黑斑等。產生黑班病的原因很多,如澆水時當頭淋澆,易濺起盆土沾於葉上,使葉發焦。施肥時肥液沾在葉上,如不立即噴灑清水去除,會使葉子出現黑斑、發焦。春夏季節如不注意遮陽,在烈日下會使蘭花葉子發黃、發焦。放置在煤煙較多的環境中,蘭花因受煙害而發黑斑。

另外,蘭花受炭疽病危害,葉子常會發生黑斑點。在溫度高而通風不良的梅雨季節或秋雨連綿季節尤易發生,有時甚至比較嚴重。其症狀為開始時葉部僅出現半圓形或圓形的褐色斑點,以後逐漸發展成黑褐色,許多病斑擴大成條狀黑褐色病斑,後期在病斑中部變成灰白色,上面有許多小黑點。該病在葉子的中部和上部多見。發現此病,應把病葉剪去,最初發現時,除了改善通風外,可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周噴1次,連續噴3次~4次,能收到較好的效果。為防止病蟲害感染,蘭花之間不宜太擠、太密,避免蘭葉互相交叉在一起,應保持通風、透光良好的環境。[1].

防治方法

1. 加強檢疫,尤其注意產地檢疫,選取無病苗,控制病害傳播。

2. 清除病葉和落葉,及時剪去葉片上中部的病斑,集中燒毀。

3.化學防治:可定期噴施國光銀泰(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國光思它靈(氨基酸螯合多種微量元素的葉面肥),用於防病前的預防和補充營養,提高觀賞性;

發病初期,病初期噴灑25%咪鮮胺乳油(如國光必鮮)500-600倍液,或50%多錳鋅可濕性粉劑(如國光英納)400-600倍液。連用2-3次,間隔7-10天。[2]


相關視頻

蘭花黑斑病,防治全靠這幾招,簡單實用!


蘭花黑斑病影響美觀咋辦?又叫炭疽病,我是這樣處理的!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