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蘭花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蘭花茶

中文名: 蘭花茶

產地: 安徽涇縣裡塢坑、霍山楊三寨村

味道: 幽香四溢、回味無窮

炒制方法: 手工翻炒,炭火烘乾

蘭花茶,條索細卷呈彎勾狀,芽葉成朵,色澤翠綠勻潤,毫峰顯露,蘭花香型,鮮爽持久,滋味甘醇,湯色嫩綠明淨,泛淺金黃色光澤,葉底勻整,呈嫩黃綠色,梗嫩芽壯,葉質厚實。蘭花茶正宗產地是安徽省涇縣裡塢坑,在皖西霍山縣境內的楊三寨風景區也有5千畝的蘭花茶生態茶園。

特徵

條索細卷呈彎勾狀,芽葉成朵,色澤翠綠勻潤,毫峰顯露,蘭花香型,鮮爽持久,滋味甘醇,湯色嫩綠明淨,泛淺金黃色光澤,葉底勻整,呈嫩黃綠色,梗嫩芽壯,葉質厚實,沖泡時形似蘭花綻開。

小蘭花是用一芽一葉初展至一芽三葉的正常芽梢經特殊工藝精製而成的烘青綠茶,其特徵是:外形芽葉相連成朵,自然舒展,色澤翠綠顯毫,沖泡後如蘭花初放,枝枝立於杯中,帶蘭花香,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鮮醇爽口,葉底成朵,葉質厚實耐泡。人稱「頭開撲鼻香,二開剛來湯,三開才出汁,四開五開正好喝」。

蘭花茶色澤碧綠,銀毫顯露,湯色清明,滋味清醇,聞之蘭香怡人,飲之回味甘甜;可與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等名茶並駕齊驅。

產地

涇縣裡塢坑峰巒起伏,清泉奔流,雲霧繚繞,氣候溫和,土質肥沃,林大茂盛,蘭草叢生。 每當初春,蘭花盛開,幽香四溢,芬芳襲人。茶樹與蘭草根脈相連,吸吮着蘭花之清香。這種優美的自然環境是茶樹生長的理想之地,也是形成蘭花茶品質極好香氣獨特的重要條件。

霍山縣楊三寨村境內有着尚未開發的楊三寨風景區,方圓35公里,5千畝蘭花茶產區就分布在這裡。山高路遠,人煙稀疏,境內無任何工業污染。同時,楊三寨景區還是皖西蘭花產地,野生蘭花遍布山林,與茶樹共取天地之靈氣。

發源地

舒城的曉天、七里河、梅河、毛竹園等地,主要出產大蘭花茶;舒城的南港和溝二口,湯池、桐城的大關等地,生產小蘭花茶,也是蘭花茶主產區;此外在臨縣霍山縣東西溪鄉楊三寨村栽培有5千畝生態蘭花茶。五十年代初開始改制炒青,出產「舒綠」。當年只南港一地就改制炒茶青3500擔,以後逐年增長,1954年舒城出產炒青10000擔。此後,蘭花茶產量大減。1954年全省只出產蘭花茶6630多擔,其中舒城2880擔,無為1200擔,巢縣2300擔,1958年增到8400擔。根據以上歷史資料,可以肯定當時舒城為創製蘭花茶的發源地。

採摘工藝

採摘 從穀雨前後開園,一芽二、三葉制小蘭花茶,一芽三、四葉制大蘭花茶。採回的鮮葉晾乾表面水後,及時付制,力求現采現制。

工藝 分殺青、初烘、足寬餘三道工序。

殺青 殺青用斜鍋,二口或三口一組,砌成一灶。炒茶的竹絲帚分大、中、小三種,大帚竹絲較粗硬,小帚竹絲較細軟,竹絲和把柄各長盡余,徑粗三、五寸,依鮮葉老嫩程度不同而選用。殺青溫度,第一口鍋底見微紅,其餘鍋溫依次下降。投葉量100-150克,不得超過250克。鮮葉下鍋後,用竹絲帚迴旋翻炒,抖散水汽,動作先慢後快。待葉質柔軟時,改用「緊把」將葉子旋入竹絲之間,起揉條作用。「緊把」和「松把」結合,葉子在竹絲帚內吞吐,即「緊把」揉、「松把」透。兩種炒法巧炒結合起來,使葉子既搓捲成條,又保持翠綠色澤,香味鮮爽。殺青用三口鍋,要求「一鍋炒癟、二鍋炒熟、三鍋炒細成條」。

初烘與足烘:初烘溫度高,投葉量少,足烘溫度低,而投葉量多。邊烘邊翻,輕翻勤翻,防止斷芽碎枝。初烘到七成干後,攤涼揀剔後,進行足烘。足干後即裝桶貯藏。

所獲獎項

1985年參加南京全國名茶評比,被正式定為國家優質名茶。 [1]

參考資料

  1. [1],蘭花茶的功效 植物之家 ,2019-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