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蘭谿市永昌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蘭谿市永昌街道位於浙江省金華市蘭溪城西,面積84.13平方公里,人口37044人(2010年),轄1個居委會,2個居民區、自2015年12月21日啟動行政村規模調整工作以來,到2016年1月17日所轄行政村由原先64個行政村更改為32個行政村。330國道和杭金衢高速公路游埠互通口的一級公路連線穿境而過,金千鐵路在境內設有永昌站,蓄水2500萬立方的東風水庫建在永昌境內。街道下轄的夏李村是世界著名戲曲大師李漁的故里。永昌有良好的外部投資環境,還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勞動力優勢,境內有數千畝黃土丘陵可供開發。[1]

中文名: 永昌街道

外文名: Yongchang Residential District

行政區類別:街道

所屬地區: 浙江省金華市蘭谿市

地理位置:蘭谿市城西部

面 積: 84.13 km²

下轄地區: 1居委會,2居民區,32行政村

電話區號: 0579

郵政區碼: 321104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7044人(2010年)

火車站: 金千鐵路永昌站

車牌代碼: 浙·G

交 通:330國道、金千鐵路

區劃代碼: 330781

歷史沿革

「先祖居汴梁河南鞏縣永昌之地,厥後徙於衢州,婿於蘭溪徐氏,卜居此地,故名永昌。謂其地久天長、子孫永遠蕃昌也。」明萬曆年間永昌趙人趙賢佐在《永昌記》一文中描述了永昌之名的來歷。永昌最初是由宋太祖之弟趙廷美第七世後裔趙公傳遷入後形成的村落,明清時期由於水陸交通便捷成為古蘭溪縣最主要的集市之一,匯集了大量徽商並建有會館。永昌歷史悠久,建制多變。民國初期為永昌里,1929年(民國18年)改永昌鎮,1938(民國27年)稱永昌鄉。建國後仍稱鄉,1952年9月設永昌鎮。1956年復為鄉。1958年9月,建立政社合一的永昌公社。1983年政社分設,復為鄉。1985年建永昌鎮。1992年,原瑞溪、登勝、汪高鄉併入永昌鎮。2001年,永昌鎮16村(登勝、畈口、東姚、何尖崗、包村、塘下江、清勝塘、胡店、三字橋、前陸、汪高嶺、新陳、白山、洪大塘、杜村、大阜張)劃歸蘭江街道。2004年,原永昌鎮建制撤銷,其行政區域改由蘭谿市政府直轄,原永昌鎮與原孟湖鄉合併設立永昌街道辦事處(駐永昌村),作為蘭谿市政府的派出機構。

自2015年12月21日啟動行政村規模調整工作以來,到2016年1月17日,全市201個新村全部掛牌成立。本次調整後,永昌街道轄樟林村、蘭思村、永昌新村、凌家村、高端村、勝崗村、瑞溪村、東風村、火爐山村、社峰村、百鳳林村、姚樓村、清風村、朱董村、太平祝村、錢村村、李塘村、後胡村、上石橋村、童山村、孟塘村、雙項村、夏李村、姜塢底村、朱項村、梨塘下村、沈家村、陳森塢村、童店村、社塘村、洪畈朱村、下畈村等32個行政村。

永昌古街

永昌街道古街是金華市現存最完整的一條古街。該街起源於元朝,初步形成於明朝,而到清朝商貿達到極盛。古街全長1000多米,至今保存有完好的明清古街坊、店鋪百餘家,以及水閣樓20多家。古街主要古蹟有清徽州會館、明崇德堂、宋庵頭古井等。其中永昌古橋為三孔半圓石拱橋,橋上石獅子形態各異,栩栩如生,青石欄板浮雕圖案十分精美。專家認為,永昌古街對於研究浙西古商貿文化具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現屬於省級歷史文化村鎮。

「先祖居汴梁河南鞏縣永昌之地,厥後徙於衢州,婿於蘭溪徐氏,卜居此地,故名永昌。謂其地久天長、子孫永遠蕃昌也。」明萬曆年間永昌趙人趙賢佐在《永昌記》一文中描述了永昌之名的來歷。永昌最初是由宋太祖之弟趙廷美第七世後裔趙公傳遷入後形成的村落,明清時期由於水陸交通便捷成為古蘭溪縣最主要的集市之一,匯集了大量徽商並建有會館。永昌古街位於蘭谿市西部的永昌街道永昌村,距市區約10公里,330國道從古街旁穿過。從此地孔塘殿山、大洋山、許店山等商周遺址的考古發掘情況看,該地早在商周時期就有人類活動,吳越時期已形成村落永昌因永昌溪得名,歷來是商賈薈萃之地,古街形成於元代,發展於明代,至清代達到鼎盛時期,當時著名的徵商在此設立徽州會館,可見當時市場繁榮、店鋪林立的盛況,至今老街還較完整保存了當時原貌,商貿依然相當發達。

古街東西走向,全長1000米,寬4-5米,整個古街區占地面積約15000餘平方米,整體風貌保存的相當完整。街區兩側有多條里弄向外輻射,格局呈「豐」字形,小巷裡弄深處則分布民居、宗祠、寺廟、會館等建築。白牆灰瓦連綿成片。

街區內有雙溪灌穿而過,即為居民商賈提供生活用水,也可作交通運輸、消防、排污之用。主要巷道有左右街、橫街、水坑沿、西頭掘(李山里)、郭背路,牛市巷、鵝市巷、樟林巷、六口塘沿、橋西巷等等。老街上有傳統店鋪肆坊百餘家,具體有酒坊,永裕醬坊、李山號鐵店、德濟堂、太尉殿等。古街東西兩頭各立牌坊一座,分別是清乾隆59年諸葛氏節孝石坊和清乾隆47年章氏族石坊,過溪有石拱橋及20多間長四十餘米水閣樓相連,中間有一排塘,環境優美。明萬曆二十四年趙賢祖《永昌排塘記》云:「邑之市鎮永昌為最,鎮之池水排塘為最,塘在中心,上下二湖旋、繞、左連上堰,右接雙溪,前遵大道,後附民居,有似乎排塘,故名也。」

永昌現存傳統建築多為明清時期的所建,基本保持着清末民初的格局。建築類型豐富,其現存建築形成多樣有石坊、拱橋、梁橋、古溪道、水閣樓、古店鋪、古作訪、古民居、宗祠、神廟、商業會館等,既有江南水鄉特徵,又有傳統之風味。集居住、經商、作坊於一體,較完整的保存了歷史風貌,是一處典型的江南街區。

主要文物古蹟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積慶堂,重要傳統建築有徽州會館、崇德堂、庵頭古井、李氏蕃衍廳(李氏大廳)、忠義祠、永昌橋、節孝石坊 、旌節石坊等。

傳統文化有婺劇、越劇、十響班、三合班、座唱班,說書附本地傳統戲曲演唱班,以及舞龍(迎龍燈)、舞獅、喜訂樂隊、映歌。傳統工藝有剪紙、麥杆編、竹編、草編、木雕、石雕、印染等。

永昌街道介紹

永昌街道,位於蘭溪城西,距市中心8公里,區域面積84.13平方公里,總人口37044人(2010年),東與市經濟開發區連接,西南與赤溪街道、游埠鎮、水亭鄉、諸葛鎮毗連,北與黃店鎮和建德市大慈岩鎮接壤,是蘭谿市重要的工業街道、珍珠之鄉和農業產業化基地。境內夏李村是世界戲曲大師李漁故里,蘭溪第二大水庫——東風水庫建在永昌。2014年,永昌工業發展繼續提質增效。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5.6億。永昌街道地處於蘭溪、杭州、衢州三市結合部,330國道和金千(金華至千島湖)鐵路穿境而過並設站,轄區內設有4條市級公路向周邊鎮鄉和周邊縣市輻射,街道所在地北距蕭山國際機場160公里,東離義烏機場90公里,西到衢州機場70公里,15分鐘內東可達馬達,西可至游埠杭金衢高速公路互通口,屬1.5小時杭州大經濟圈時空範疇,故有「三縣通衢」區域交通樞紐之稱。永昌街道基礎設施齊全,店鋪林業,商賈雲集,建有浙中西部最大的棉紗市場,駐有工商、金融、保險、公安、供電等20多個市屬職能派出機構。街道365農民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一條龍全程代理服務,系金華市首創,是蘭谿市公認的優勢服務中心。

工業

2011年,在省國土資源廳的重視支持下,金華市列入了國土資源部低丘緩坡綜合開發利用試點。永昌街道境內丘陵延綿,可供開發土地遼闊,已成為外商投資創業的首選之地。近幾年來,有杭州、寧波、嘉興、台州及江蘇無錫、安徽等地的外來企業進入園區投資。全街道共有工商個私企業上百家,產品涉及紡織、機械、橡塑、金屬製品、食品加工、照明燈具、建材七大門類30多個行業,形成了以紅店頭工業園區和浙中農產品加工園區兩大工業園區為中心、沿330國道兩側為延伸的工業結構布局,2005年底開通的杭金衢高速公路互通口至330國道諸葛連接線,從永昌至孟湖片黃土丘陵區穿越,為永昌工業新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良機。2014年,永昌工業發展繼續提質增效。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5.6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5億,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24.7億;工業固定資產投入9.6億,工業技改投入6.2億;完成工業稅收6000萬元,總部經濟稅收550萬元;外貿出口2550萬元;工業招商引資5.9億元;培育小升規企業5家。

農業

永昌街道地處黃土丘陵地帶,土地面積126195畝,人均面積2.67畝,地勢高低起伏延綿,以丘陵為特色,丘陵盆地形成大片肥沃的可耕地,盛產茶葉和柑桔、桃、梨等水果。隨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效益農業色彩紛呈,有淡水珍珠養殖、畜禽養殖、苗木種植三大農業主導產業,有蘭谿市禾旺禽業、孟塘蔬菜、永昌蔬菜種子等3家農業專業合作社,有禾豐養殖場、永新生態養殖場、杭州藍天園林種苗公司永昌苗木基地、金華聖味食品有限公司、金田農莊、浙彩牧場、宗蘇食品有限公司、森聯蜂業公司、蘭溪英特有限公司等多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已擁有「李漁家茶」、「禾旺」、「小錦」、「永禧」、「俺家」、「非常可口」、「聖味」等農產品商標。養殖業以養蚌、養豬、養魚、養雞、養蠶、養蜂為主。淡水珍珠養殖面積23200畝,養殖農戶2236戶,其中30畝以上養殖大戶120多戶。生豬全年飼養量50000多頭,家禽80萬羽、養蜂3050箱,養蠶1725張。有生態公益林7511畝,經濟林7357畝,茶園1200畝,桑園1100畝,有場圃3個,花卉苗木3200畝。

教育事業

現有初中1所,小學3所。街道中心幼兒園1所。文化站、文化中心、老年活動室等群眾性娛樂場所設施完善,群眾性文體活動豐富。2001年被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教育強街道。

醫療衛生事業

永昌街道現有蘭谿市第三醫院、永昌街道新區社區衛生站;衛生分院3所,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鞏固,醫療衛生事業長足發展。

境內古蹟

獻袍橋

獻袍橋位於永昌街道樟林村,斯橋始建於宋元間,原名已失考。據先老傳稱,元至正十八年(大宋龍鳳四年,公元1358年)十二月,宋丞相江南行省平章朱元璋攻克婺州(今金華),翌年六月揮師進軍衢州,途經本村適遭暴雨,行裝盡濕。頃刻雨過天晴,曾在此橋獻曝龍袍。後十年(元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稱帝,國號大明,是為明朝開國洪武皇帝。村民記其事,因將此橋名獻袍。此橋已歷八百餘載,年湮代遠,幾經修葺,延至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秋,橋基被山洪衝擊,風雨侵蝕,又復傾塌,橋身蔓生藤木,本村樂善之士瑞潤公倡議募款重修。告竣之日村小學教師古文名家毛鴻來先生為之序。序云:橋以獻袍為名,有由來也。據先老傳稱,大明開國元首曾在此橋獻曝龍袍,故名曰獻袍,斯橋年湮代遠,長期失修,橋基傾塌,樂善諸公不忍睹此古蹟毀滅,爰募款興修,和本村善男信女,急公好義之士慷慨解囊,共囊盛舉。並建一匾懸掛於橋前涼棚之上,以垂永鑒。解放後,涼棚失修被拆除,匾也毀滅,縣文化館諸葛佩先生來訪,曾抄錄序文,發表於蘭溪報,譽為章林村文化古蹟。

牛市橋

牛市橋位於永昌街道永昌老街內,為青石平板橋,同為明代所建。明吳演綸有《雙溪跨虹》詩,詠其兩橋云:「小市長堤西自東,石橋左右臥雙虹。農忙來往人如織,指點空濛煙雨中。」一片田園景色,讀來令人神往。

永昌橋

永昌橋建於明代正統年間,位於永昌古街街區中心,雕梁畫欄,古色古香,可稱青石拱橋的極品。

工業園區

永昌街道已形成了以紅店頭工業園區和浙中農產品加工園區兩大工業園區為中心、沿330國道兩側為延伸的工業結構布局。

紅店頭園區

紅店頭工業園區位於永昌街道東部,始建於1992年,主要行業有食品、紡織、五金、機械、建材、化工和電器等。由於行政區劃調整周邊村莊劃歸蘭江街道,拓展空間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

浙中農產品加工園區

浙中農產品加工園區位於蘭谿市經濟開發區永昌分區,330國道兩側,距離蘭谿市區9公里。浙中農產品加工園區由商務物流區、農產品加工區、生態休閒居住區等三個功能區組成。區內已擁有一批有一定發展規模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如達利養殖公司,蘭溪英特有限公司等。投資超億元的浙江達利食品公司占地110畝,是浙江省定點的生豬屠宰基地。浙中農產品加工園區是永昌街道發展工業經濟的重要載體和新的增長點,規劃建設成為浙中地區重要的農產品加工基地。

視頻

蘭溪永昌街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