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蘇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

作品名稱:《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作者:蘇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是宋代文學家、書法家蘇軾謫居杭州期間創作的組詩。這五首詩寫作者遊覽杭州西湖,描述作者乘船在湖中巡遊時所看到的情景,展示了杭州西湖奇妙的湖光山色。第一首詩寫坐船時所見,描繪了西湖的美麗雨景;第二首詩寫乘船在湖中巡遊的情景,表現在船上泛遊的情趣;第三首詩以野生植物自況,隱含希望再受朝廷重用之意;第四首詩寫越女的無憂無慮,對比自己的多愁失意。第五首詩反用古詩句意,體現了一種淡然與豁達之情。這組詩構思巧妙又不着痕跡,作者隨筆揮灑,信手拈來,顯示出深厚的藝術功力。

原文

譯文

黑雲翻滾如同打翻的墨硯與遠山糾纏。一會兒我的小船突然多了一些珍珠亂串,那是暴虐的雨點。

一陣狂風平地而來,將暴雨都吹散。當我逃到望湖樓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卻是天藍藍,水藍藍。

作品賞析

第一首詩寫的是坐船時所見。詩人將一場變幻的風雨寫得十分生動。他那時是坐在船上。船正好劃到望湖樓下,忽見遠處天上湧起來一片黑雲,就像潑翻了一盆墨汁,半邊天空霎時昏暗。這片黑雲不偏不倚,直向湖上奔來,一眨眼間,便潑下一場傾盆大雨。只見湖面上濺起無數水花,那雨點足有黃豆大小,紛紛打到船上來,就像天老爺把千萬顆珍珠一齊撒下,船篷船板,全是一片乒乒乓乓的聲響。船上有人嚇慌了,嚷着要靠岸。可是詩人朝遠處一看,卻知道這不過是一場過眼雲雨,轉眼就收場了。遠處的群山依然映着陽光,全無半點雨意。事實上也確實是如此。這片黑雲,順着風勢吹來,也順着風勢移去。還不到半盞茶工夫,雨過天晴,依舊是一片平靜。水映着天,天照着水,碧波如鏡,又是一派溫柔明媚的風光。

詩人先在船中,後在樓頭,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劇變化的自然景物:雲翻、雨瀉、風卷、天晴,寫得有遠有近,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景有情。抓住幾個要點,把一場忽然而來又忽然而去的驟雨,寫得非常鮮明,富於情趣,頗見功夫。詩用「翻墨」寫出雲的來勢,用「跳珠」描繪雨的特點,說明是驟雨而不是久雨。「未遮山」是驟雨才有的景象。「捲地風」說明雨過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實描寫,卻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應,烘托得好。最後用「水如天」寫一場驟雨的結束,又有悠然不盡的情致。句中又用「白雨」和「黑雲」映襯,用「水如天」和「捲地風」對照,用「亂入船「與「未遮山」比較,都顯出作者構思時的用心。這二十八個字,隨筆揮灑,信手拈來,顯示出作者功力的深厚,只是在表面上不着痕跡罷了。

此詩描繪瞭望湖樓的美麗雨景。才思敏捷的詩人用詩句捕捉到西子湖這一番別具風味的「即興表演」,繪成一幅「西湖驟雨圖」。烏雲驟聚,大雨突降,傾刻又雨過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點。其次,作者用「黑雲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給人以很強的質感。再次,用「翻墨」寫雲的來勢,用「跳珠」描繪雨點飛濺的情態,以動詞前移的句式使比喻運用得靈活生動卻不露痕跡。而「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兩句又把天氣由驟雨到晴朗前轉變之快描繪得令人心清氣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開。[2]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