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六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六義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隨着社制度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中國的漢字也在不斷演化着,從最初的甲骨文[1]漸漸發展到了小篆[2],後來文化進一步發展後,才出現了」漢字」這種說法。

名詞解釋

漢代學者從治理國家與社會教化角度總結《詩經》所具有的六方面意義:「風」是用來闡發聖賢思想對民風的教化作用,「賦」是直陳時政善惡,「比」是以類比方式委婉批評時政的不足,「興」是藉助其他美好事物來鼓勵善行,「雅」是宣揚正道並作為後世的準則,「頌」是歌頌和推廣美德。「六義」原本是儒家用來闡述《詩經》創作手法的術語,後來也用它來說明一切詩歌的創作方式以及文學批評的基本原則。

引例1

風言賢聖治道之遺化也。賦之言鋪,直鋪陳今之政教善惡。比,見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類以言之。興,見今之美,嫌於媚諛,取善事以喻勸之。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為後世法。頌之言誦也,容也,誦今之德,廣以美之。 (《周禮·春官·大師》鄭玄注) (風是從留存的民風習俗了解聖賢的治國之道。賦是鋪陳的意思,即直接陳述那些反映時政得失的事情。比是看到時政弊端,但不敢直接指斥,而以類比的方式委婉指出。興是看到當時政治清明,擔心直接讚美好似阿諛諂媚,因此借其他美好事物加以曉諭和勉勵。雅是「正」的意思,講述當今正確的做法,作為後世遵循的準則。頌是「誦」(讚頌)和「容」(儀容)的意思,即通過讚頌儀容來讚美當今君主的品德,並且推廣這種美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