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微小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公寓,這個流傳在建築師中間的小笑話,大約是諷刺住宅設計的千篇一律及設備的質量低劣罷。 一醉漢喝得酩酊大醉,在一座公寓樓門口跌跌撞撞地徘徊:他覺得這樓似乎是自己居住的樓,又似乎不是。巡
原文
這個流傳在建築師中間的小笑話,大約是諷刺住宅設計的千篇一律及設備的質量低劣罷。
一醉漢喝得酩酊大醉,在一座公寓樓門口跌跌撞撞地徘徊:他覺得這樓似乎是自己居住的樓,又似乎不是。巡夜的警察起了疑心,以為是晝伏夜出的歹徒,便上前詢問。那醉漢見警察要帶走他,酒醒了一半,一口咬定這是他的家。見警察不信,便帶他上樓,邊走邊證實給那警察:小心自行車……十二級台階,又十二級台階——沒錯吧? ……三樓中間單元,335——沒錯吧? 你看我開門——說着, 醉漢掏出一串鑰匙,看也沒看,隨手揀一把插進門鎖,擰幾下,房門居然開了。見警察還有懷疑,便請他進屋,打開電燈,介紹道: 你瞧,這是廚房,這是廁所,這是臥室——他打開臥室門,打開燈,見雙人床上正熟睡着一對夫婦,更信心十足地向警察介紹:
「沒錯吧, 你看! 那女的是我老婆, 旁邊躺的那個男的, 就是我!」
賞析
文學作品中,寫醉人醉態的名篇很多。而《公寓》則借醉漢的矇矓意識,諷刺住宅設計乃至其它設計的千篇一律,可說是微型小說中一篇別具風格的力作。
作品第一個鏡頭展現在讀者面前的,則是一個醉漢在一幢公寓樓門口跌跌撞撞地徘徊。這裡突出一個「醉」字,在醉態的迷糊中,他已分辨不清這公寓是不是自己住的那一幢。因為公寓的外觀設計都大同小異,如果是意識清醒的人,自然不至於認錯。現在醉漢醉了,不怎麼清醒,當然就變得「似是而非」了。繼而矛盾展開。起了疑心的巡夜警察要把他帶走,而醉漢的酒被嚇醒了一半,雖然這公寓並沒有被辨認出,但他為避免引起警察的誤解、懷疑,甚至招來不必要的麻煩,不得不脫口咬定這是他的家,他現在是在回家。此時,他雖然仍是半醉半醒,但警察的查問這一強烈刺激,似乎促使他從醉態中多醒了幾分。為了打消警察半信半疑的疑慮,他又開始了新的舉動,帶警察上樓,邊走邊證實他所熟悉的一切:小心過道上放着的許多自行車,上一層樓共二十四級台階,中間單元的門號是320等,的確一點不錯,儘管這幢樓並非醉漢所住,但他所說的情況卻準確無誤,不得不令人相信。本來,到了「家門口」,這戲可以收場了,可警察並沒有離開之意,促使他又繼續證實下去:醉漢隨便掏出一把鑰匙插進去擰了幾下,門居然被打開了。可見公寓門鎖也一律可以「通用」。醉漢見警察還有懷疑,便又請他進屋打開燈,一一指出住房的結構:這是廚房,這是廁所,這是臥室,這套居室居然也的確和醉漢所住居室的安排一模一樣。人們聽了他的介紹,也許都會首肯的,可醉漢畢竟是醉漢,他並不就此帶住,繼續扮演起他半醉半醒的角色。他面對雙人床上睡着的一對夫婦,向警察介紹: 那女的是我老婆,旁邊躺着的那個男的,就是我。他在說這話的時候,並沒有故意作假,而是顯出十分自信,反覆申明「沒錯」,帶有一種拙樸的誠意,無非要讓警察相信他說的都是真的,或者繞彎證實他是一個好人。如果說前面所證實的一切似乎都合乎現實邏輯,又令人相信的話,那麼,最後的一句話, 則露出醉態, 近乎荒誕, 完全和正常的現實相悖,形成了一種充滿諧趣的超常態藝術情境。
這篇微型小說,正如作品開頭所表明的,是流傳在建築師中間的一個「小笑話」。通過醉漢醉的視覺,把本來不是自己的住宅當作自己的住宅,把另一對夫婦認作自己夫妻一對,造成一種荒誕不經的變形現實。然而,這「醉」中分明又不是完全不省人事的昏迷,仍然有着一定的清醒意識。當酒醉到一定程度時,人的理性意識逐步失去控制的韁繩,而讓主人公平時積澱着的潛意識轉化升騰為顯意識,不自覺地把自己住宅的記憶依附於當時當地現實的另一住宅上,並加以模糊化而後合而為一。形成讓人發笑的帶有針砭味的幽默情趣,作者採用醉漢的變形藝術手法加以誇張和強化,打破正常人自然秩序的常規性,開拓出一個新的奇特性的藝術境界,從而在更新的層次上揭示作品的主題。魯道夫·阿恩海姆在《藝術與視知覺》中指出:「在這個世界裡,一切原來為人們所熟悉的事物都具有了一種人們從未見過的外表。這個新奇的外表,並沒有歪曲或背叛這些事物的本質,而是以一種扣人心弦的新奇性和具有啟發作用的方式,重新解釋了那些古老的真理。」本作品通過「醉」鑄成的變形的新奇性的藝術世界,並沒有歪曲或背叛事物的本質,恰恰相反,讓讀者從醉的視覺里,看到社會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某種弊病,從而在笑聲中受到心靈的反省和啟迪,從「醉」態中醒悟過來,獲得別有情趣的美感享受和人生真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