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公子行》是唐代詩人孟賓於創作的一首七絕。
此詩前二句以火紅的彩霞、明媚的春光描繪了一幅春景圖畫;後二句勾畫的則是一片馬蹄踏過麥田、青青的麥苗被踩爛的殘破景象。在彩霞春光的映襯下,後面的殘破景象更顯得傷心慘目。全詩在前後形成的鮮明對比中,表達了詩人對富家子弟任意糟蹋莊稼的惡劣行徑的氣憤,鞭撻了貴族們為害農民的行為。
公子行
錦衣紅奪彩霞明,侵曉春遊向野庭。
不識農夫辛苦力,驕驄踏爛麥青青。
譯文
富貴人家的公子們穿着錦緞做的比彩霞還要鮮艷的衣服,一大清早就騎着馬去野外遊春。
他們盡興玩耍,根本不管農民辛辛苦苦種出的莊稼,縱馬奔馳,踏爛了無數的青青麥苗。 [1]
創作背景
《公子行》寫於晉出帝天福九年(944年),正當44歲的孟賓於高中進士之時。當時國家四分五裂,遊手好閒的貴族們漠不關心國家的安危。據說詩僧貫休曾當着蜀主王建及其大臣的面,諷刺王孫公子「稼穡艱難總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少年行》)。這說明唐末五代時期,統治者極其荒淫腐朽,嬌慣子女的現象極為嚴重。此詩即為諷刺這種社會風氣而作。
整體賞析
《公子行》,是唐代專寫紈絝子弟浮華生活的詩題。這首是揭露貴家公子在春遊中,縱馬踏壞麥苗的惡劣行為。
首二句描寫貴公子穿上比彩霞還鮮亮的錦衣,一大早就興致勃勃地騎馬去野外春遊。字裡行間明顯地透露出其人的豪華與權勢。詩人運用對比反襯的藝術手法,以彩霞失色來反襯「錦衣」的華麗,可見其家世之貴顯,生活之豪奢了。「錦衣紅奪」,一個「奪」字,表現出錦衣色彩的鮮艷。
後兩句即緊切公子的身份來揭露其驕縱行為。
作者簡介
孟賓於孟賓於(900—983),唐代詩人。字國儀,連州(今廣東省陽山縣)人。少年時將所作詩百餘首題為《金鰲集》,為時人稱譽。後晉天福九年(944年)中進士。當時朝廷已是四分五裂,仕途變得渺茫無期。於是離開洛陽,南歸家鄉嶺南,行至途中被楚王馬希范留為從事。後隱居吉州玉笥山,自號「群玉峰叟」。南唐亡,歸老連州,年逾八十而卒。《金鰲集》已散佚。《全唐詩》錄存其詩八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