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公義鎮清嘉慶年間即為全縣十大場鎮之一,位於四川省彭山縣城西北13公里處,是遠近聞名的「腰鼓之鄉」。面積40.31平方公里,屬半丘半壩地貌。轄16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2.5萬人,全鎮有8個平原村,8個丘區村。鎮區屬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氣候,溫和多雨,四季分明,有利於發展種養殖業;鎮境內鈣芒硝儲量達3.18億噸,極具利用價值和開發潛力;通濟堰主渠縱貫全境,水源充裕,為工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1]

目錄

介紹

公義鎮是彭山縣傳統的農業大鎮,全鎮有耕地20434畝,其中田4464畝,地8659畝。主產水稻、玉米、紅苕、花生、小麥、油菜等。全鎮農業總產值8000餘萬元。有全縣聞名的雜交水稻製作種和三元雜交瘦肉型豬養殖基地。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大潮中,該鎮初步形成了以蔡坡村的巨桉經濟林種植;井泉村野藕人工栽培;鶴林村翠紅李種植;欣榮、白土、紅旗村雜交水稻製作等為中心的農業產業結構新體系。

以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引導農業由傳統精耕細作向名優特新現代農業轉變,以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統攬農村工作全局。發展水稻制種12000畝,川芎2600畝,澤瀉5000畝,蔬菜8400畝,蘑菇6.2萬平方米,引進大棚西瓜種植160畝。辣椒3000畝,種植壽果1000畝,品改500畝,引進業主種植山藥100畝,完成成魚產量580噸。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同時,為迎接西部大開發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公義鎮大力改善經濟發展的軟硬環境。[2]

發展

在小城鎮建設中,公義鎮共投資250萬元,建成長350米、寬16米開發區新街,極大地促進了商品流通,繁榮了集鎮經濟。在交通建設中,全鎮投資200萬元,建成村社水泥路16公里,形成了四通八達的縣、鄉、村、社四級公路網絡,為公義鎮經濟騰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007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0.11億元,工業生產性固定資產投入完成0.282億元,全年社會固定性資產投入任務完成0.47億元;招商引資完成0.3億元。新引進了紅光頁岩磚廠投資500萬元落戶於公義鎮新橋村建成投產;佳宜磚廠和古井磚廠進行技改完成投資259萬元;勁飛公司進行了技改投資3872萬元,建成了年產量達25萬噸的生產規模;彭山縣科技生化有限公司在馬林村落戶,並建成投產。鎮域內芒硝、頁岩、磁土等礦產資源豐富,全鎮有鄉鎮企業14個,村辦企業2個,聯辦企業2個,私營企業10個。其中勁飛公司是全縣規模以上企業。

鎮內有初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860人,教職工54人;有中心小學、村小2所,在校學生1226人,教職工79人。入學率達100%,九年制義務教育普及率達100%。醫療衛生機構健全,有鎮衛生院1所,村醫療站12個,鎮衛生院設備設施先進,科室齊全。加強了春季和夏季疫病的防治工作,全年查螺面積104萬平方米,滅螺面積60.3萬平方米,血檢43108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入保數98%。

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4080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10502萬元,完成增加值6301萬元。組建種養殖協會6個,新成立農發中藥材專業合作社1個,覆蓋全鎮8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打造了18800畝優質稻、2600畝川芎、5000畝澤瀉、3000畝青菜生產基地。年出欄商品豬42521頭,其中DLY生豬28350頭,出欄小家禽兔106.5萬隻,生產成魚580噸,改造低效林1200畝,優化了糧油生產建設、畜禽產品、和竹木產業建設。完成新農村建設試點村2個,啟動2個示範村的建設。農村勞動力轉移8800人,其中縣外4300人,縣內4500人。[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