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八檜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八檜圖

作品名稱:八檜圖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王令

八檜圖是北宋詩人王令的作品之一。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鍾美,後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後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1]

正文

客有要我八檜吟,手攜八檜圖來懸。 掛張滿壁惕可駭,盼顧左右同嗟嘆。 旁摹石刻署名狀,各有憑附相黃緣。 或高相扶互倚礙,或斷欲蹶猶支顛。 強枝拗回信有力,高幹復俯蛟虯拳。 尋根及枝逮條櫱,例不拔直皆旁偏。 雷疲風休雲雨去,蛇龍斗死猶釣纏。 安分爪角與尾鬣,徒見上下相蜿蜒。 不知生時竟何謂,略不參類常木然。 宜乎今古惑昧者,搖擺舌吻歸之仙。 一龍盤拳老高大,傳雲聃者由飛躚。 當時駕鹿蹋以上,跡有町疃遺相連。 多應蠍殘鳥喙啄,不爾誕者強鑱鐫。 聃能惑人已自幸,豈此上去能欺天。 借如聃功可升躍,鹿亦何幸飛相連。 於中一木特甚異,膚華逆理紐左旋。 傳雲聃人所自栽,我知此語定鑿穿。 苟令實為聃者植,推以天意猶可言。 當年曷不紐向右,若曰世為左道牽。 如何眾輒不省究,反重神怪令聃專。 乾坤中含萬品匯,此獨自異誰令旃。 窮思意慮莫可索,欲世不惑能能搴。 仙書虛荒喜誕妄,推說事理尤綿延。 世人一讀即化變,日望飛奮相迷癲。 豈非此木久樹此,浸漬亦為異說遷。 故其形植與生死,時以異怪招驚憐。 先時世不早斤斧,放大其老訛夸傳。 當年同生好材幹,半以直伐成燒燃。 憑妖附誕相樹立,卒自死活終完全。 葉枝凋疏不有蔭,材直弗柱曲莫轅。 不佑留存護養者,竟以何理惜不捐。 我有尺鐵大剛利,久以鑄斧磨山巔。 卒無柯柄尚棄置,懶乞月桂求嬋娟。[2]

作者生平

王令七八歲時進書塾讀書。他常是白天與眾學童一起嬉戲,晚上回家獨自讀書,有時通宵達旦而不眠。少年時代的王令,好助人,氣盛放縱,對他人不義行為好當面指責而無所顧忌,眾人都很敬服他。

宋仁宗慶曆八年(1048),十六歲的王令跟隨叔祖父的長子越石來到瓜洲(今江蘇揚州南)。次年,王令即離開寄居十年的叔祖父而另立門戶,接回了寡居而難以生存的姐姐及外甥。從此,王令開始了長達十年的與姐姐相依為命、孤貧流浪的家塾聚學生活。經濟上失去了對叔祖父的依賴,一個三口之家的生活擔子落在了年僅十七歲的王令身上。在瓜洲安家不久,王令便隻身到山陽縣某家塾當先生。第二年,又應邀去天長縣一束姓的人家家塾聚學。在這裡,王令一共度過了五個春秋。束氏,是王令一生中相交最深的知己之一,他給了孤苦的王令經濟上的支持和感情上的安慰。

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朝廷舉行科舉考試,二十一歲的王令不顧眾人的勸說,決然放棄了進取功名的機會。在這以後幾年間,王令從未參加科舉考試。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王安石由舒州通判被召入京,途經高郵,王令投書並贈《南山之田》一詩與王安石以求見,開始了他與王安石的交往。王安石長王令十一歲,在這之前,早與王乙父子相熟,王令也早已敬佩他的人品和文章,王令曾在《與束伯仁手書》中云:「自揚雄以來,蓋未有臨川之學也。」王安石也十分看重王令的為人與才學。在回信中他贊王令「足下之材,浩乎沛然,非某之所能及」、「足下之行,學為君子而方不已」。從此,兩人書信往來頻繁,成莫逆之交。經王安石的舉薦,當時許多有聲譽的文人學者開始與王令投贈唱和,王令的詩文得以傳抄流通。

十八歲時在王安石的關心與努力下他終於娶親成家。次年妻子有孕,這給王令孤寂貧困的生活帶來了一點安慰與甜蜜。然而,此時他的腳氣病越來越劇。疾病迫使他臥床難起,「足疾之餘,心虛善忘,恍惚無聊」(《與王介甫書》)。嘉祐四年(1059)六月初二,年僅二十八歲的王令便在貧病交加之中離世而去。[3]

主要作品

著作有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參考資料

  1. 王令的詩詞全集,經典古詩網
  2. 「王令」詩詞全集 八檜圖 詩詞名句網
  3. 王令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