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通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八旗通志》,中國清代有關八旗制度的重要志書。雍正五年(1727)和親王弘晝與大學士馬齊,鄂爾泰等奉敕編撰。
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清乾隆四年(1739)成書,漢文本《初集》253卷(包括目錄2卷,序列職名1卷)。有北京圖書館藏滿文抄本,清武英殿刻本等。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年出版李洵、趙德貴主點的點校本。嘉慶元年(1796)大學士福康安等奉敕續修,成「二集」356卷,包括卷首12卷、目錄2卷。有武英殿刻本等。弘晝(?—1770),清世宗胤禛第5子,雍正十一年(1733)封和碩親王。乾隆年間參與議政。鄂爾泰(?—1745),姓西林覺羅氏,字西林,號毅庵。世居汪欽,滿州鑲藍旗人。康熙時舉人。雍正三年(1725),遷廣西巡撫,尋調雲南,以巡撫治總督事。四年春,疏言「欲制夷必改土歸流」。六年(1728),授命總督雲、貴、廣西三省事務。十年(1732),授保和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等,先後充八旗志館、皇清文穎館、《三禮義疏》、《農書》、玉牒館總裁。八旗制度是清代滿族社會特有的組織形式,對清朝的建立和鞏固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初集》以雍正十三年(1735)為斷限分為八志:旗分,土田、營建兵制、職官、學校、典禮、藝文;八表:封爵、世職、八旗大臣、宗人府、內閣、部院大臣、直省大臣、選舉;列傳:宗室王公、名臣勛臣、忠烈、循吏、儒林、孝義、烈女。對八旗的建立和發展、旗制的規定和變化、旗地的產生和性質、人物的生平和事跡等,都有詳細的記載。《旗分志》所載佐欽的緣由和變化,系根據檔冊的記載,資料價值甚高。《二集》增輯了乾隆年間的史實,以補《初集》之不足。
本書是研究清代八旗制度極為重要的史籍。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相關信息
1.本辭典為書籍文獻[1]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
2.本辭典以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為主要對象。
3.本辭典收書以專著為主,少數是全集、選集,以及在科學上有開創性的論文[2],公認的有很高價值的單篇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