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八公山
圖片來自ifeng

八公山,位於中國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八公山區兩縣區交界處,距離壽縣古城以北2公里,距離淮南市區約20公里。八公山為大別山的餘脈,有山峰四十餘座,總面積200多平方公里。[1]

1987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八公山風景區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3年,八公山景區列為中國國家4A級旅遊景區。1992年,由林業部批准八公山森林公園為為省級森林公園。2002年12月2日,林業部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2001年12月10日,八公山設立國家地質公園[2]

目錄

名稱

八公山史上別名有淮山、楚山、淝陵、北山、壽春山等。「八公山」一名源自於西漢淮南王劉安得道成仙的傳說。漢厲王之子劉安被封為淮南王,他廣招門客,其中最受劉安賞識的有八位,即左吳李尚蘇飛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晉昌,稱作「八公」。

相傳劉安與八公一起得道升仙。北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二十九·淮南道七·壽州)載:「昔淮南王與八公登山埋金於此,白日升天。餘藥在器,雞犬舔之,皆仙。其處後皆現人馬之跡,猶在,故山以八公為名。」這也是成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出處。

歷史

西周時,八公山附近為「州來諸侯國,其都邑在八公山下。西漢時,八公山屬淮南國。383年(東晉太元八年),淝水之戰發生於八公山附近。前秦苻堅帥90萬大軍進攻東晉。兩軍對峙於壽春。遠望八公山上草木,誤以為是東晉士兵。此即成語「草木皆兵」的出處。

八公山下也是豆腐的發源地。八公山下的豆腐村,至今仍然保留着傳統工藝。 近來,八公山附近的石料廠等工礦企業對八公山景區造成了嚴重的破壞。[3]

參考文獻

  1. 金秋時節識淮南[失效連結]
  2. 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的石林. [2010-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 安徽壽縣政協委員呼籲:整治國家森林公園八公山. [2010-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