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全裸政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全裸政府

來自 環球網 的圖片

全裸政府 四川巴中市巴州區白廟鄉政府公示出2010年1月份公務開支明細表,詳細地記錄了每分錢的公務花費,而且就連"花1.5元購買信紙"、招待上級官員的煙酒都悉數公布。如此透明,被網民稱為政府全裸第一例。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全裸政府 [1]

時間 2010年1月

公示 公務開支明細表

白廟鄉政府 政府全裸第一例

簡介

好舉措應該推行

儘管白廟鄉政府1月份公開業務費支出8240.5元,其中招待費用就達到5425元,占總開支的65%以上,這讓人們感覺招待費過高,但是在當前公務接待事實上難以避免情形下,該鄉每一筆開支都受到鄉紀委的監督,都需有3人證明並由紀委簽證才能報銷,無疑能夠確保每筆公務開支都真正用在公務上,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對於公眾與納稅人知情權與監督權的尊重,在當前大多數地方都沒能做到公務開支徹底公開背景下,無疑顯得難能可貴。

從另一個角度看,白廟鄉政府將招待上級官員吃飯與煙酒等費用都悉數公開,事實上也揭穿了個別地方政府與官員所謂公務開支公開難以細化到列出"三公"消費情況的謊言。白廟鄉政府將招待上級官員吃飯與煙酒花費等費用都悉數公開,無疑表明政府公務開支公開細化到列出"三公"消費情況程度,並不真的存在什麼"技術上的難度"與"不可操作性"。

當然,儘管白廟鄉政府全透明公示公務開支明細帶了一個好頭,但是由於公開公務開支尤其是"三公"消費情況會影響與損害部分地方政府與官員的形象與利益,所以希冀所有地方政府都能像白廟鄉政府這樣主動"全裸"顯然是不現實的。也正因為如此,應當通過進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與預算法等途徑,明確規定政府預算必須對公眾公開,將財政信息詳細向社會公布規定為政府的法定義務,而不是基於少數地方政府的意識自覺。唯其如此,所有的地方政府才能都像白廟鄉政府這樣全透明公示公務開支明細,在政府公開花錢情況上,真正做到在公眾與社會面前"全裸"。

人大應成"全裸"推進器

我們注意到,白廟鄉是四川省委黨校新農村建設研究中心的實驗基地和巴中市委黨校的教學聯繫點。2010年1月24日,該鄉召開了一次民主議事會,會上來自全鄉社會各階層的72位代表,熱議了鄉政府2010年財政預算。此後,鄉政府便通過網絡和張榜等形式公開政府的財務運作詳細情況。

這更進一步說明,該鄉的支出"全裸"事實上是一次試點。但無疑,這樣的試點,意義是巨大的。此舉贏得了不少讚譽,坊間呼喚各級政府預算、支出公開的聲音更大。在沒有明確的制度支撐下,一個鄉政府的支出公開,無論如何無法推開各地政府支出公開、預算公開的大門。白廟鄉的支出"全裸",只是一次試點,其實並沒有人大的推動,這就決定了其公開的偶然性和隨意性。

儘管如此,該鄉的支出"全裸",卻是符合公眾期望和中央決心的。剛剛閉幕的全國人代會上,全國人大明確表示今年強力推進預算公開,要求經過人大批准的政府預算,都要公開,其中包括國務院各部門預算。

財稅不是私房錢,財稅作為一種制度,不該是冰冷的。財稅和道德之間,其實有着我們還不十分熟悉的奧秘:財稅應有的品質,比如誠信和博愛,財稅應有的責任,財稅理應擔當的公平,財稅分配上的正義……這些便是財稅身上應該流淌的道德之血。這些道理已經無需多說,全國人大決心強力推進預算公開,是個非常利好的消息,值得鼓掌。從這樣的強力推動中,我們看到預算公開的趨勢不可阻擋。我們寄望人大的強力推動決心,能夠切實起到作用,不僅讓各部委公開預算,而且各級人大能夠在推動各級政府預算公開方面,也有相應的努力。

聲音

或許只有圍觀的意義

財政信息的公開,於鄉政府尤其是貧困鄉政府而言,可能是幾頁紙的事情,於一個城市而言,恐怕就不是幾個人簽名能管束得了的。因此,"裸"只是一種可愛的形式,基於民主的公開要旨,應有更豐富、更穩定、更可期的制度表達。

現代民主政治常識的回歸

"全裸政府"的出現,為透明政府的建設帶來一種"微動力",藉助公共輿論的放大,也將產生深層次的效應。在整個民主政治的時代潮流中,無論是追求"讓人民的生活更有尊嚴",還是推行"比太陽還要有光輝"的公平正義,政府都必須首先做到自身坦蕩無私、透明陽光、值得信賴。

網友留言

@南陵笑笑生:要裸就裸得出位點,別把1.5塊錢的信紙錢裸給我看,要裸就裸根子上的東西,不要裸臉上的,臂上的,那不是我要看的地方。

@市委組織部部長:官員財產公示一直未能上台,即使有地方政府要求官員申報個人財產,但卻因為沒有制度保障,成孤例。

@海底撈魚:支持全裸政府。以後要將是否公示作為支出報銷的前提。不公示,不能報銷。政府的財務系統軟件必須設置這項功能。

@惠民文化:政府要做到真正的全裸,關鍵在於執政者能夠充分認識到對公眾、媒體財政"全裸"不是一種施捨,而是義務。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