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 以數量為權數計算每種材料的實際平均單價,作為日常發料憑證的計價依據。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是指在月末計算一次平均單價,用該單價乘以發出材料數量,即為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 加權平均單價=(期初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本期入庫存貨實際成本)/ (期初結存存貨 數量+本期入庫存貨數量) 計算: 存貨單位成本={月初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各批進貨的實際單位成本*本月各批進貨的數量)}/(月初庫存存貨數量+本月各批進貨數量之和) 本月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月發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存貨單位成本或=月初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收入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1]
應用
例如 A產品34元一個,買了10個,B產品45元一個,買了20個,問買了A產品和B產品的平均價格是多少?
這時肯定不能用算術平均,直接(34+45)/2,因為他們買的數量不一樣,因此要計算他們的平均價格,只能用所買的數量作為權數,進行加權平均:
(34×10+45×20)/(10+20)= 1240 /30 = 41.33元/個
簡介
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以數量為權數計算每種材料的實際 平均單價,作為日常發料 憑證的計價依據。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是指在月末計算一次平均單價,用該單價乘以發出材料數量,即為發出材料的 實際成本。
加權平均單價=(期初結存 存貨 實際成本+本期入庫存貨實際成本)/ (期初結存存貨
數量+本期入庫存貨數量)
計算: 存貨 單位成本={月初庫存存貨的 實際成本+∑(本月各批進貨的實際單位成本*本月各批進貨的數量)}/(月初庫存存貨數量+本月各批進貨數量之和)
本月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月發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本月月末庫存 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存貨 單位成本或=月初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 收入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
優缺點
這種方法適用於前後進價相差幅度不大且月末定期計算和結轉 銷售成本的商品。
優點:只在月末一次計算加權平均單價,比較簡單,而且在市場價格上漲或下跌時所計算出來的 單位成本平均化,對 存貨成本的分攤較為折中。
缺點:不利於核算的及時性;在 物價變動幅度較大的情況下,按加權平均單價計算的期末存貨價值與 現行成本有較大的差異。適合物價變動幅度不大的情況。這種方法平時無法從賬上提供發出和結存存貨的單價及金額,不利於加強對存貨的管理。為解決這一問題,可以採用 移動加權平均法或按上月月末計算的平均單位 成本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