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結構的新型噁唑烷酮類抗菌藥康替唑胺片
全新結構的新型噁唑烷酮類抗菌藥康替唑胺片當前耐多藥細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等繼續肆虐,其所致感染仍在威脅人類健康與生命。據2008年流行病學[1]統計,美國每年因MRSA感染導致死亡的患者數相當於艾滋病、結核病和病毒性肝炎的總和。2018年歐洲疾病防控中心的研究也顯示,MRSA是歐洲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第二大的耐藥菌。康替唑胺(MRX-I)是一個具有全新藥物結構的新型噁唑烷酮類抗菌藥,用於治療革蘭陽性菌,包括MRSA引起的感染,在中國獲批為全球首發,它的問世開啟了中國抗感染領域原研創新藥品的新征程。在康替唑胺的開發過程中還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連續獲得「十一五」、「十二五」及「十三五」國家重大新藥創製專項資助,上市申請也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納入了優先審評審批程序。目前,康替唑胺片已在中國獲批上市且已在美國成功完成了治療急性細菌性皮膚及皮膚結構感染(ABSSSI)的II期臨床試驗,並獲得了美國FDA授予的合格抗感染產品(QIDP)和快速審評(Fast Track)認定。盟科藥業即將啟動國際多中心III期臨床試驗以支持康替唑胺片在歐美等其他國家和/或地區獲批。
康替唑胺採用B環「非共面」創新設計,增加與細菌核糖體靶位結合力,從而增強活性並顯著降低毒性。康替唑胺在中國抗菌藥的臨床試驗中實施了多項開創性舉措,為創新抗菌藥領域的臨床試驗樹立了行業標杆,包括採用PK/PD指導抗菌新藥臨床試驗(將臨床藥理學研究技術和體系應用於抗菌新藥的研發)、採用國際標準開展複雜性皮膚和軟組織感染(cSSTIs)的臨床試驗、開展新藥TQT試驗和開展人體同位素[2]標記的新藥代謝研究。
康替唑胺片針對cSSTI的Ⅲ期臨床試驗是一項雙盲、與同類藥物利奈唑胺開展的「頭對頭」對比研究,共入組了719位患者。臨床可評價人群數據統計結果證明康替唑胺對革蘭陽性菌,包括多重耐藥菌MRSA感染,具有與「重磅炸彈」級抗菌藥利奈唑胺相當的臨床療效。Ⅲ期臨床試驗中治療後出現的不良事件總體發生率,康替唑胺和利奈唑胺兩組相當,大部分為輕度或中度。血液學檢查中,康替唑胺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要低於利奈唑胺組。特別是,在接受治療超過10天的患者中,在治療結束訪視時血小板計數相比基線下降超過30%的患者,利奈唑胺組為25.4%,而康替唑胺組僅為2.5%。康替唑胺也是全球首個在Ⅲ期臨床試驗中證明血液學毒性優於利奈唑胺的新型噁唑烷酮類抗菌藥,是MRSA治療的重大突破。基於這一出色的Ⅲ期臨床試驗結果,具有卓越療效和更好安全性的康替唑胺,有望為多重耐藥細菌感染患者提供一個全新的用藥選擇。
案例關鍵詞:康替唑胺(MRX-I)、複雜性皮膚和軟組織感染(CSSTIs)、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多重耐藥菌
目錄
研發背景、設計、歷程及相關新技術應用情況
研發背景
複雜性皮膚和軟組織感染,包括深層軟組織感染、需進行複雜的外科介入治療的感染(感染性潰瘍、燒傷創面感染及較大膿腫)以及那些可能使治療過程變得異常複雜的危險病症。主要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以下簡稱金葡菌)或化膿性鏈球菌引起。MRSA是院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一直是嚴重的臨床醫學及公共衛生問題。近年來,世界各地相繼發現了致病力極強的社區獲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CA-MRSA),流行範圍不斷擴大。2021年中國耐藥菌監測數據顯示,院內分離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中MRSA的發生率依舊保持較高水平,為30.2%。
為對抗檢出率持續較高的耐藥菌,迫切需要研究和開發新的抗菌藥物,以滿足臨床的需要。對由革蘭陽性菌和耐藥革蘭陽性菌、特別是MRSA引起的臨床感染病症,目前主要使用的抗菌藥有萬古黴素、去甲萬古黴素、利奈唑胺等。其中利奈唑胺(linezolid)是由輝瑞製藥公司開發上市的第一個噁唑烷酮類(Oxazolidones)抗菌藥,於2000年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2007年於中國上市銷售,對需氧革蘭陽性菌,包括多重耐藥菌具良好抗菌作用,且與其他抗菌藥間無交叉耐藥性。已被批准用於社區獲得性和醫院獲得性肺炎、複雜和非複雜的皮膚和軟組織感染、萬古黴素耐藥的屎腸球菌感染。但是,利奈唑胺的主要臨床副作用,即骨髓抑制(包括貧血、白細胞減少、全血細胞減少和血小板減少症),嚴重限制了該藥的臨床使用。在嚴重情況下,可能對患者造成重大損害。因此,迫切需要開發安全性優於利奈唑胺的下一代噁唑烷酮類抗菌藥。
康替唑胺是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噁唑烷酮類抗菌藥,主要目標是在保持藥效的前提下減少利奈唑胺的骨髓抑制毒性,從而提高其臨床安全性。本品為化學新藥1類,即未在國內外上市銷售的通過合成的方法製得的原料藥及其製劑。
設計歷程
康替唑胺採用B環「非共面」創新設計, B環聯合C環改變與細菌核糖體靶位,接觸更緊密;B環添加間位氟;異噁唑結構增加了與細菌核糖體靶位結合力。以上化學結構的改變,在增強活性的同時,進一步降低毒性。
新技術應用
康替唑胺空間結構改變後,增強了與細菌的分子間作用力,且B環結構可嵌入核糖體亞基內,使其與細菌的位點結合更為緊密。
參考文獻
- ↑ 流行病學為何如此重要? ,搜狐,2020-04-29
- ↑ 同位素的14條簡單概念,不懂你就out了!,搜狐,2017-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