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內安德環形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內安德環形山(Neander)月球正面位於南半球的一座大撞擊坑,約形成於38億-32億年前的晚雨海世,其名稱取自德國數學家及天文學家邁克爾·內安德(Michael Neander,1529年-1581年),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概述

該隕坑西北偏西毗鄰皮科洛米尼環形山、東北靠近魏內克隕石坑、雷亨巴赫環形山位於它的東側、東南則是里伊塔隕石坑,而它的南面和西南偏西分別為勃倫納環形山和斯提博臘斯隕石坑。內安德環形山的北面瀕臨酒海,東南方蜿蜒着里伊塔月谷。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為31.35°N 39.88°E,直徑49.2公里,深度約3.4公里。

內安德環形山外觀大致圓形,北側邊緣呈三角狀突出。隕坑壁沿較為尖峭,但東南側已明顯磨損,沿內側壁分布有一些懸崖陡壁,西北內壁上坐落了一座圓杯狀的衛星坑內安德 A。坑壁平均高出周邊地形1120米,內部容積約2000公里。坑底表面坎坷崎嶇,中心點附近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圓形中央峰。 該隕坑的東南側分布着一小片褶皺地形區,被非正式地稱為內安德斷層。 [1]

參考文獻

  1. 內安德環形山,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