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患新冠腦炎 恐有嚴重後遺症
兒童患新冠腦炎 恐有嚴重後遺症 |
兒童患新冠腦炎 恐有嚴重後遺症
國內染疫兒童併發腦炎個案已達15人,占兒童中重症患者29人中,比例超過5成,其中5人死亡,讓家中有幼兒的家長無不緊張、擔心。
Omicron在兒童間的快速傳播,讓許多家長繃緊神經。短短1個月,台灣出現5個罕見的兒童新冠腦炎死亡案例,讓家長大為驚慌。[1]
在5名兒童確診併發腦炎身亡後,疾管署已經接連兩個週末召集兒科專家,除了分享收治經驗也寫下《兒童COVID-19併發急性腦炎臨床治療暫行指引》。[2]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表示,感染新冠病毒後,常有喪失味嗅覺症狀,這是一大特點,研判病毒可能隨著神經路徑到達腦幹,導致兒童腦炎猛爆性變化,就很難救回來。[3]
李秉穎說,現在的狀況有點類似過去腸病毒71型流行的樣子,病毒在某些兒童身上,可能因體質關係,在感染呼吸道後,經過顱神經,直接連接到腦幹影響生命中樞,進而引起肺水腫、急性心臟衰竭等,大部分一兩天內就會死亡。這在國外也是有過類似經驗,而病毒一旦影響生命中樞,有時會非常猛爆,就不一定能救回來。
1998年,腸病毒71型引發腦炎死亡的兒童病例,常是出現意識異常、抽筋、肌跳躍等神經症狀,並於24小時內送醫治療,因此這不算是延誤就醫,可是約有三分之二兒童到院前死亡,因病毒直接侵犯腦幹所致。
目錄
腦部病變,也就是讓聞之變色的「腦炎」
Omicron對於兒童的威脅,尤其是神經系統的病變和先前的病毒株大不相同。但腦部病變,不一定是病毒直接侵犯腦部。
細胞激素風暴、血管內皮細胞受傷、其他器官受損導致代謝異常,也可能讓兒童感染新冠肺炎後產生腦部病變。
「由於腦部掌控身體的其他器官,包括免疫系統、淋巴系統和這裡提到的神經系統病變,最後都可能導致腦部病變,」前陽明大學微生物免疫研究所教授張南驥指出,所謂的腦部病變,也就是讓家長們聞之變色的「腦炎」。
醫揭「致命體溫」速就醫
關於確診兒童發燒衛教觀念,兒童高燒的重點不在於絕對體溫的高低,而是觀察用藥物退燒後活力、精神、食慾是否有明顯改善,若沒有改善,才表示病情嚴重,但這項觀察原則只適用於發燒體溫小於41度的兒童,只要體溫大於等於41度,一律當成疑似重症看待,需要立刻帶孩子帶小兒急診室看診。
謝宗學解釋,由於幼兒體溫調節中樞不成熟,感染後容易高燒,但很少超過41度,若發現體溫是41度以上,表示可能併發腦炎或敗血症,根據過去的經驗,除了嚴重中暑之外,兒童只要體溫超過42度,幾乎是嚴重急性腦炎造成。特別是年紀小的幼童,發生機率和疾病嚴重度隨著越小的年齡增加,通常是五歲以下的幼童較容易出現嚴重急性腦炎。
「兒童感染任何病毒,都可能順著血液進入腦部造成腦炎」,一旦病毒通過不成熟的血腦屏障進入腦部,很難逆轉結局,因為腦部細胞不會再生,破壞就是破壞了,因此嚴重急性腦炎的預後很差,不是快速死亡就是倖存但留下神經學後遺症,罕見能夠完全康復。[4]
即使康復,恐有嚴重後遺症
林奏延便認為,雖然因為腦炎而重症的兒童案例正在減少,過去10天也沒有新增腦炎的死亡案例,但他發現出現幻覺、行為改變、非典型熱性筋攣的中症兒童人數也在增加,於是四處奔走,希望能更早防堵腦炎的威脅。因為,從腸病毒71型的經驗來看,「活下來的小孩,常常有嚴重的後遺症,這是我最擔心的事情,」林奏延說。
警訊!台灣兒童得新冠腦炎比例較高
從數字看來,在全台灣目前兒童重症累積共29例,其中15人出現腦炎症狀。防疫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承認,這數字比鄰近國家多,「是一個警訊。」
當務之急還是要讓兒童接種疫苗
要預防兒童腦炎感染,可以做的就是停課、隔離及施打新冠疫苗,但目前尚未授權5歲以下兒童的疫苗,有些國家基於不同考量,更未開放12歲以下兒童接種疫苗,因此很難有好的預防措施。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說,為避免兒童染疫,當務之急還是要讓兒童接種疫苗,目前美國已在認證6個月以上、5歲以下的兒童疫苗,但會先以mRNA疫苗為主,蛋白疫苗還要晚一點,現在就是要注意及避免兒童接觸到病毒。[5]
視頻
確診輕症免驚? 美研究:兒童恐有腦部後遺症 出現「這些症狀」|十點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