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克呂尼改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克呂尼改革(英語:Cluniac Reform)是中世紀修道運動中的一系列改革,關注於恢復傳統的修道的生活,鼓勵藝術,照顧窮人,亦即建立克呂尼秩序(法語:Ordre de Cluny)。該運動是因位於勃艮第的克呂尼隱修院而得名,它正是在這裡由本篤會內開始。這一改革很大程度上是由克呂尼的奧圖(878年-942年)開展的,並傳播遍及神聖羅馬帝國的勃艮第、普羅旺斯,法國的奧文尼、波亞圖,英國以及意大利與西班牙的大部分地區。

在耶穌時代,沒有天主教這回事,耶穌升天后,聖靈降臨,教會出現了,以後一直都稱為教會[1]。一直到主後三世紀末,教會組織受羅馬政治法律的影響,形成了羅馬大公教,後稱羅馬教,1054年才稱天主教。因此天主教又稱「羅馬天主教」[2]

簡介

該改革的動力是教會內部的腐敗,特別是買賣聖職和娶妾。這些弊端被認為是對修道院世俗干涉,以及教會與歐洲封建制度和莊園緊密結合的結果。 在那時,教宗希望重申對所有聖職人員的控制並停止世俗統治者對主教的授職。

由於本篤會修院要求得到土地,它需要贊助本地的莊園主。但是,莊園主經常要求得到權利並主張干涉修院運作的特權。 克呂尼改革是糾正這些實踐一個嘗試,希望一個更加獨立的隱修院院牧將可以更好地實施《聖本篤會規》。

阿基坦公爵威廉一世於910年建立了首個克呂尼修道院,其新規定是該修院直接向教宗而不是向一位本地莊園主匯報。這意味着該修院將完全獨立,因為教宗的權威在如此遠的距離下多半虛化成了理論上的。進而,克呂尼隱修院院牧對他的隱修士們所建立的分院(daughter house)保留權威。到12世紀,克呂尼修會已經有了超過1000座修院。

該改革的支持者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教宗烏爾巴諾二世,黑斯費爾德的蘭伯特,以及凡爾登的理查德。克呂尼改革鼓勵了西方教會變得更加重視商業,並給重新控制東方教會的動力。

在其高峰時期(950年-1130年),克呂尼運動是歐洲最大的宗教力量之一。至少如它們的政治後果一樣重要的是,這些改革要求更大程度的宗教虔誠。克呂尼會士支持「上帝的和平」,鼓勵朝聖者前往聖地。日益豐富的禮儀刺激了對金質祭台祭器、優質掛毯和織物、花窗玻璃、以及復調音樂的需求,以填充這些羅曼式教堂。

1098年,莫萊姆的聖羅貝爾帶着21位隱修士自他們位於莫萊姆的隱修院出發去創建一座新的修院。這個團隊希望建立一個修道主義社區,在這裡隱修士們可以過更嚴格遵守聖本篤會規的生活。這些隱修士們得到了一塊位於第戎以南的沼澤地,名為「熙篤」(Cîteaux;拉丁語:"Cistercium"),因此建立了熙篤會。

視頻

克呂尼改革 相關視頻

[集合,本集見上帝!]【傳教士Preacher】S01E10【美劇解說】
兩個天使告訴傳教士無形能量的來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