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克分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克分子化學單位[grammolecule]以克計的化合物或元素的重量,其量在數值上等於該化合物或元素的分子量

克分子的發展及作用

發展 19世紀以來,化學已由記憶的科學,變成了理解的科學。對 物質的量及其相關知識,首先應當理解。非如此,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死記硬背公式,對個別人也許有效,而對多數人來說,肯定收效不大。

作用 摩爾概念是一個橋樑,它把物質的 絕對質量(克數),跟分子的 相對質量,聯繫起來.

如果一群分子,它的 絕對質量用克表示,而數值上等於分子的相對質量,那末,這群分子的數目,一定等於阿氏常數.例如,質量為2克的氫氣分子群,群中分子的數目,一定等於阿氏常數.質量為32克的氧氣分子群,群中分子的數目,一定等於阿氏常數.質量為44克的CO2分子群,群中分子的數目,一定等於阿氏常數.

於是,就把分子數目等於阿氏 常數的一群分子,稱為1 摩爾分子——這樣,就把把物質的 絕對質量(克數),跟分子的相對質量,聯繫起來了.

由於反應 方程式是以分子為單位的反應簡明記錄, 摩爾概念就使本來只有理論意義的反應方程式,有了實際意義。

例1 今有鐵粉若干克,與足量 鹽酸反應,生成了1.6升氫氣( 標況體積),求鐵粉的質量

Fe + 2HCl == FeCl2 + H2

如果使用 摩爾概念,計算就十分簡單,如果不用摩爾概念,計算就無從入手——克與升如何對應?

三、 物質的量就是 摩爾數(多少摩爾),用n表示。

n == m / M

式中

n—— 摩爾數(多少mol)

m——物質的(絕對)質量(g)

M——物質的 摩爾質量 (g /mol)

物質的 摩爾質量就是1mol分子的 絕對質量,計量單位是克,數值上等於分子的相對質量。

n == v /(22.4升/ mol)

式中

n——摩爾數(多少mol)

v——氣體的(絕對)體積(升)

22.4升/ mo——氣體的摩爾體積

四、回顧例1

Fe + 2HCl == FeCl2 + H2

1…………………………1( 摩爾數之比)

X/56……………………1.6/22.4( 摩爾數之比)

X==4(g)

另外關於 摩爾計算要掌握住總結公式這個技巧:

1、要明確基本的定義的計算式

(1)n=m/M,n是 物質的量(mol),m是質量(g),M是 摩爾質量(g/mol)

(2)n=N/NA,N是微粒數,NA是阿附加德羅常數

(3)n=V/Vm,V是氣體的體積(L),Vm是一定條件下的 氣體摩爾體積(L/mol),在 標準狀況下,Vm=22.4L/mol

(4)n=cV,c是溶液中 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mol/L),V是溶液的體積(L)

2、知道和熟練常見的轉換及推論的公式

(1) 物質的量濃度(c)與 質量分數(w)之間的轉換

c=1000dw/M,d是溶液的密度(g/cm3),M是溶質的 摩爾質量(g/mol)

(2) [[]]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w)與溶解度(s)之間的轉換

w=s/(100+s)

(3)相同狀況下,氣體的體積之比= 物質的量之比=氣體的分子數之比

V(A):V(B)=n(A):n(B)=N(A):N(B)

(4)相同狀況下,氣體的密度之比= 摩爾質量之比=相對分子質量之比

d(A):d(B)=M(A):M(B)=Mr(A):Mr(B)

所以,若說某氣體對 氫氣的相對密度為16,即該氣體的Mr=16×2=32

這一條,經常用到

其它的,可能還會有,但用處不大,另外,也沒必要把所有的都背下來,記住上面的幾個基本的,再注意題目,就可以了。

其實可以這樣想[1]

克分子

和國際標準 單位制(IS)的 摩爾(mol)表示同一個意思。例如:1.54 kJ/gram-atom = 1.54 kJ/mol;1 gram-atom 氫氣= 1mol 氫氣。不過,現在已經廢棄不用了。

化學 物質的量就是 摩爾。 摩爾概念發明之前, 化學方程式中的 係數之比,只表示分子個數之比,它對應着 相對分子質量之比,例如

3H2 + N2 == 2NH3

表示:3個氫分子,與1個氮分子反應,可以生成2個氨分子。

因此, 化學方程式只有理論義意,對於實際生產沒有什麼用處。

有了『 摩爾』概念, 化學方程式中的係數之比,除舊含意外,又有了新含意——表示 摩爾數之比,它對應着物質的 絕對質量(克數)之比,例如

3H2 + N2 == 2NH3

表示3 摩爾氫氣(6克),與1摩爾氮氣(28克)反應,可以生產出2摩爾氨(34克)

●於是, 摩爾概念就把原本只有理論義意的 化學方程式,跟實際生產聯繫起來。

OO 摩爾(mol)的原始名稱叫克分子,也就是說:原來的1克分子就是1mol。

用克表示的任何物質的 絕對質量,如果在數值上等於它的分子量( 相對分子質量),這群物質的絕對質量就叫1克分子。 這正是現在通用的mol概念。1mol任何物質的絕對質量在數值上等於其相對分子量。

OO 由克分子的定義,可有如下推論——

絕對質量為1克分子的任何物質,其所含的分子數,一定相等,這個數目,稱為 阿伏伽德羅常數(阿氏是分子概念的啟蒙者)。

阿氏常數可以通過實驗測定。[2]


OO 1975年,在世界化學大會上,廢除克分子概念,而把克分子概念的推論——通過實驗測定的阿氏常數——作為出發點,重新定義了關於 摩爾(mol)的概念:

摩爾的定義

分子數目為阿氏 常數的任何物質,稱為一 摩爾分子

原子數目為阿氏 常數的任何原子群,稱為一 摩爾原子。 離子數目為阿氏常數的任何離子群,稱為一 摩爾離子。

OO從 摩爾概念的定義,可有如下推論——

用克表示的一 摩爾任何物質的 絕對質量,在數值上一定等於它的相對分子質量——這稱為『 摩爾質量』,寫為 ××g /mol, 讀為每摩××克。例如,氫氣的 摩爾質量,是每摩2克(2g / mol),氮氣的摩爾質量,是每摩28克(28g / mol),氨的摩爾質量,是每摩17克(17g / mol)。

物質的量

是表示物質所含微粒數(N)與阿伏加德羅常數(NA)之比,即n=N/NA

可以用一個例子來比方

一個班要分小組

物質所含微粒數 可看作一個班的所有學生人數49個

阿伏加德羅常數(NA) 可看作學生的個數7個(即每7個人一組)

物質的量就是49除以7=7(組)可把這組看做物質的量的單位 摩爾,則這個班的小組數為7摩爾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