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光陰的故事(之二) (周曉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光陰的故事(之二)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光陰的故事(之二)》中國當代作家周曉霞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追光陰的故事(之二)

憶及年少時期,感受最深的就是苦和累,而能沖淡這種感覺的除了聽書之外,就是閱讀的美好時光了。

小時候,家裡的藏書除了幾本線裝的小說和一本《新華字典》一本《現代漢語字典》外,就是一些巴掌大小的小人書了。那時因爸爸是教師,媽媽最初是民辦教師,兒隨母走,我和弟弟的戶口自然隨媽媽落在農村。父母白天要教書,不能像地道的農民天天日出而作有條不紊按步就班地耕作,所有的農活就只有抽早晚邊角時間和每周六(那時沒有雙休日)像計件一樣的完成,平時因為父母要備課改作業和免費給差生補課,幾乎回家時都已萬家燈火了,這就決定了我和弟弟得擔起比純粹的農家孩子更為繁重的家務勞動(別人家的大人天天干農活,自然沒多少能落到孩子頭上了)。忙人的孩子早當家,我們均不到十歲就學會了燒火煮飯洗衣服,挑水餵豬趕鴨子,跟大人一同栽秧打穀挖紅苕,澆糞犁田掰包穀。在童年的字典里,很少能找到「玩耍」二字。爸媽或許是看在眼裡疼在心裡,總會省吃儉用,從牙縫裡扣出些分分錢來時不時買幾本小人書,帶回家來犒勞我們的勤勞和懂事。每次當我和弟弟愛不釋手地摩挲着略帶粗糙的書紙,肆無忌憚地聞着散發着油味兒的墨香,津津有味地看着栩栩如生的畫面時,一切的辛苦勞累便在那或是明月照人或是夜黑風高的環境下曲折離奇跌宕起伏的情節中活靈活現入木三分的人物里煙消雲散了。

尤其是當小夥伴們將我和弟弟圍在中間,用羨慕嫉妒的眼神望着我們,外圍的還踮起腳尖,脖子伸得像鵝頸子一樣,看我們用手指蘸着口水慢條斯理饒有興致一頁頁邊讀邊翻着小人書時,咱倆似乎從灰姑娘小矮人兒立馬搖身變成了白雪公主和帥王子,存在感爆棚啊,太拉風了!更可喜的是圖書與日俱增,不知不覺中已有幾抽屜了,什麼《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鐵道游擊隊》《一雙繡花鞋》《鏡花緣》等等,五花八門品種繁多,雖然有些也看不太懂,囫圇吞棗生吞活剝,但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至今記憶猶新,也給酸澀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韻味兒。更重要的是這是我和弟弟當時唯一可以炫耀的資產啊:家裡來人來客我們會第一時間搬出幾大箱圖書供人翻閱,瞬間拉近賓主尤其是小孩之間的距離升溫彼此情誼,冷淡疏離會迅速轉換為熱情洋溢如膠似漆,甚至分別時已戀戀不捨了。偶爾還大方地送別人兩本,那就更是情深意長了哦;那本院以及鄰院小夥伴們為了能一睹書容,經常主動熱情爭先恐後地幫着我們打掃兔圈豬圈,割割兔草豬草,抹抹包穀揀揀煤炭花兒,然後便可一人抱一兩本小人書在屋檐下圍成圈兒或是一字排開,如痴如醉的交換着看,看了過後往往會產生諸如是武松厲害還是魯智深厲害、《岳飛傳》與《楊家將》哪個更精彩、李向陽和劉洪誰更威武之類的爭論,常常爭得面紅耳赤,誰也說服不了誰,爭執不下懸而未決時免不了拳腳相加,武力解決,最後弄得抓痕累累兩敗俱傷也塵埃未定,雙方賭咒發誓「哪個龜兒子才理你」呢,準備老死不相往來了,可過兩天經不住小人書的誘惑,又都聚攏一堆好得跟親兄弟一樣了。這大概也是文學評論與爭鳴之小人兒版本吧,呵呵!

後來圖書攤在街上和城裡應運而生:簡易的由幾根竹竿立着支起兩邊做支架,中間用麻繩之類的套成幾排,把圖書就一本本掛在繩上,一個架子可掛幾十上百本圖書。豪華點的就是木頭做的簡易書架,一本本圖書斜放在木板上。攤前擺着些高矮不一的小板凳,交上一分兩分不等的錢就可坐着看幾本了。那時我最愛自告奮勇上街買豆油麥醋姜,錢紙蠟燭香之類的,偶爾能剩下幾分錢,就可跑到圖書攤前找自家沒有的來看,好幾次看入了迷,等到弟弟氣急敗壞跑來找到我,說家裡等到豆油醋下鍋,才立馬丟下圖書,撒開腿恨不得把雙手也放下來跑,氣喘吁吁到家看到爸爸吹鬍子瞪眼的,趕緊放下豆油誠惶誠恐地跑到拳打不到腳踢不到的範圍之內,勤快地做這干那,免過一頓「筍子炒肉」就是萬幸。好不容易進城去姑媽家,我和弟弟也是看到圖書攤就生根了樣挪不開腳步。小人書就這樣一直陪伴我到初中畢業,帶來無限樂趣,最早拓寬了視野,愛好文學的種子也從這裡開始發芽。遺憾的是幾次搬家後大堆的小人書便難見屍首了,提前退出了歷史舞台。

除小人書外,約摸是小學五年級時,媽媽偶然給我帶回了本叫《兒童時代》的雜誌,規格有四本小人書那樣大,翻開書,我的眼球立馬被裡面的故事和畫面吸引了,像釘子被磁鐵吸住樣難以拔出。媽媽告訴我這是別人訂閱的,只能借我看一晚上。記得那晚我是挑燈熬到深夜把整本書看完,要求媽媽也給我訂閱。但那時不是誰都擁有訂書籍的資格的,爸媽認識郵政代辦所的李阿姨,通過承包她家糞便的渠道(因她家是居民,沒田土,糞便無處可用就只能花錢承包給農村人澆地),好不容易得到個人家讓出的名額,才得以訂上全年的《兒童時代》。只是從此後我便經常挑着她家的糞便穿過通街挑回一公里外的家中,為了讀書也絲毫沒覺濁臭和難堪,骨子裡堅定地認為勞動光榮的,哈哈!閱讀的喜悅全然替代了生活的艱辛,從那裡面,我知道了《鐵臂阿童木》《皮皮魯和魯西西》;讀到了《阿Q正傳》《祝福》和《童年》《在人間》;懂得了《茶花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那時大多是連環畫的形式展現的),感覺自己好像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了,而我的作文也經常被老師當作範文誦讀。

是《兒童時代》開啟了我訂閱之路,後來我讀初中了,又央求媽媽為我訂閱了《少年文藝》《作文通訊》等刋物,一有空我便會捧着書讀,常被裡面的華詞麗句錦繡華章所吸引,就儘量地去熟讀成誦,背不下來就把它抄下來,時不時拿出來重溫記誦,也就是從那時起,我便養成了做讀書筆記的習慣並且延續至今。記得數年前讀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時,深深地折服於他博古通今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痴迷那冷峻峭拔雋永深邃的語言風格;沉醉於他與眾不同洞若觀火的真知灼見,於是乎辛辛苦苦洋洋灑灑地做了很厚一本筆記,放辦公室抽屜里,不曾想一夜小偷入室,將我的讀書筆記本偷去當廢品賣了,氣得寶寶吐血,比被偷了金子還捶胸頓足啊,至今想起仍然心痛不已。之後讀書筆記成了我重點保護的財產,那是我個人的百庫全書。

這期間印象較深的還有:一次一個收荒匠經過院子,來我家討口水喝,我無意中瞥見他籮筐里有幾本《小小說選刋》,就情不自禁地拿起翻閱,沒想到一翻就被書中文章遣詞造句的精當謀篇布局的精巧立意構思的新穎所吸引了,於是欣然拿出好不容易在打醬油時扣下的兩毛錢,把幾本書全部買下來,在課餘如饑似渴的閱讀,貪婪的吮吸着文學的甘露。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小小說這種文體,一見便有些鍾情,致使我一直訂閱《小小說選刋》至今,而我自己二十年前發表的處女作《車禍》也是一篇小小說,這是不是冥冥之中的機緣巧合啊。

日子如風,抓不住尾巴;逝者如斯,乾旱的田地有時得靠苦難的淚水去滋養。驀然回首,深深地感謝我的父親母親,在那個貧困艱難的年代,儘管無法供給我們豐厚的物質生活,但買書和訂書卻從不吝嗇,使得我的童稚時光青蔥歲月雖不乏辛苦酸澀卻精神充實而豐盈。

馬未都曾經說過:人活着有三重追求,第一重是趨利,第二重是趨名,第三重是趨靜。 還有人說:你的氣質里藏着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愛過的人。紅塵喧囂,世事紛擾,書不能給我整個的世界,只能用文字為我構築華麗的殿堂,讓疲憊的靈魂靜靜地棲息,在肅靜的殿堂安放夢的衣裳。安然閱讀,歲月靜好,生活中不僅有柴米油鹽醬醋茶,也有琴棋書畫詩酒花,唯願努力成為一個靈魂有香氣的女子吧。[1]

作者簡介

周曉霞,四川隆昌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