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光輻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光輻射

一般按輻射波長及人眼的生理視覺效應將光輻射分成三部分:紫外輻射、可見光和紅外輻射。一般在可見到紫外波段波長用nm、在紅外波段波長用mm表示。波數的單位習慣用cm-1。

簡介

近年來的光生物學研究表明,光輻射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不管是紫外光、可見光、紅外光,在照射適當的情況下,都能對人體的生理產生積極的影響。然而,當照射不足或者照射過度的情況下,光輻射帶來的影響要麼是可以忽略的,要麼就存在潛在危害。紫外輻射是指波長範圍在100nm—400nm的光輻射,一般把100nm—280nm稱作UVC,把280nm—315nm稱作UVB,把315nm—400nm稱作UVA。其中100nm—200nm的紫外輻射被大氣吸收,對人類沒有影響,被稱為真空紫外,因此對人類有影響主要是200nm—400nm的紫外輻射。因為紫外線的波長最微不足道,能量最高,紫外輻射的危害最烈的光輻射,所以一直是光生物學所關心的主要對象。紫外線於1801年被J.W.Ritter發現,1877年人們第一次觀察到了紫外線對生命系統的效應,當時Downes和Blunt報道了細菌的鈍化。在1928年是第二個里程碑,當時Gates發現,對殺死細菌而言不同波長輻射的相對效率(即致死的作用光譜)平行於核酸鹼基的吸收光譜。研究表明,紫外線的有害效應主要是由於紫外線對脫氧核糖核酸(DNA)的作用造成的。最有害的效應是細胞致死,其它的效應則包括致突、致癌、干擾DNA、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質的合成、細胞分裂的延遲、以及在通透性和能動性上的變化等。

評價

電磁波可見部分的波長範圍約在380nm到780nm之間,在這個範圍內的各種波長,都可憑眼睛的顏色感覺來加以區別。藍色和紫色屬於短波,紅色屬於長波,黃色和綠色處於可見波長範圍的中間,也是人眼最敏感的區域。可見光的最重要的效應就是我們的視覺,視覺是將光能轉化為電能或者神經衝動的過程,它的光化學反應就是光物理與光異構化作用。視覺是人類最重要的知覺功能,人類接收的外界信息中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來自視覺,可見光使我們能夠感覺、認識、記憶這個世界,使我們能夠維持我們的方位。可見與紅外部分的光輻射危害主要有:灼傷、紅斑效應、白內障等。[1]

參考文獻

  1. 光輻射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