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祿山是一座福山(郭永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光祿山是一座福山》是中國當代作家郭永鋒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光祿山是一座福山
丙申盛夏,《東方散文》文學筆會在石家莊舉行,我從遙遠的甘肅天水風塵僕僕趕去,一下火車,那種悶熱,讓我有點招架不住。來到山莊,給人一種農家樂的感覺,似乎是來避暑的。要說避暑,我的家鄉那才叫一個涼爽,幹嘛跑到這裡來。
原諒我的孤陋寡聞吧!住在山莊,我才有幸了解這是一塊風水寶地。說來也怪,在路上,腦海里總揣摩着「光祿」二字,因為我知道在古代有一種爵位叫光祿大夫,是不是這山與此爵位有關?通過兩三天的採風及導遊的講解,我慢慢對光祿山有了較深的了解,最後在腦海里歸納了兩個字「福山」,或許應該較為準確吧。若不信,聽我慢慢道來。
這是出過皇帝的山!這位皇帝就叫李從珂。
五代十國時,戰亂紛紛,朝代更迭,人民流離失所,就在光祿山腳下,其實那時不叫光祿山,應該叫文山,它是太行山的余脈,延伸在華北大平原上,高大巍峨,氣勢磅礴,形如飛龍,山峰高低起伏,腳下是清凌凌的越冶河,那綿綿起伏的山峰倒映在河水裡,猶如筆架,文化深厚的燕趙大地,在歷史不知孕育了多少人才,每每看到這道優美的景觀,就給光祿山取了一個充滿理想和希望的名字——文山。山下有個村子叫小王莊,有一戶人家姓王,家裡貧困不堪,生一男孩,叫王二十三,可能是他的父親二十三歲生的。孩子的出生給這個潦倒家裡帶來無盡的歡樂,可蒼天偏偏作弄貧苦人,父親早死,孩子跟着母親魏氏相依為命。早早地給人家在文山上放羊,山上有座山神廟,那是他幸福的樂園,羊在山上吃草,他就與小夥伴在廟院玩耍,下雨了,也在廊下避雨,有時還能意外的吃到貢品,那是難得的佳肴。在他十歲那年,還是騎將的後唐明宗李嗣源路過平山時,見其母魏氏貌美,於是掠為妻子,李從珂也隨之被擄,成為他的養子,賜姓李,名從珂。曲折的曲折的人生經歷使他他長大後,謹慎誠實,沉默少言,雄偉健壯,又驍勇善戰,常隨李嗣源南征北討,頗得其喜愛。唐莊宗李存勖即位後,發動了滅梁戰爭。李從珂跟隨着李嗣源衝鋒陷陣,屢立戰功。也得到極大的賞賜,晉封潞王。後因為功高蓋主,朝廷對他頗為懷疑,不斷威逼,使他無路可走,於是在部下極力勸說和支持下,反戈一擊,贏得了天下,成為後唐皇帝。
做了皇帝的李從珂不忘自己的出生,不忘放羊的艱辛,感激文山山神,重塑金身,廣修廟宇,並封山神為光祿大夫,以報答山神對他的護佑,從此文山就叫光祿山了。這也讓我明白了此山取名的原因了的同時,還欽佩他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一個放羊娃能榮登大寶,會遭無數的人嫉妒和不滿,他雖是一位沙場英雄,但治理國家,那就顯得力不從心了。後來石敬瑭勾結契丹人攻陷城池,威逼他交出玉璽大印,行不通,又用榮華富貴誘惑他,但他是個明白人,皇帝都做了,還貪慕什麼?於是暗裡派人把掌國之寶藏起來了,到底藏在哪裡?至今依然是個謎,然後自焚而死。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很有民族骨氣的的人,他不會像後來的李煜、劉禪一樣苟且偷生,是個英雄,一個讓人傾佩的大英雄!
一座山能養育一個皇帝,難道說這山不是福山嗎?
歷史就像越冶河,一去不復返。時隔一千多年後,中國共產黨在徹底打敗蔣家王朝的偉大號召中,進駐西柏坡,發起了全面的解放戰爭,根據革命形勢的需要,1948年5月20日,由晉察冀軍區和晉冀魯豫軍區合併組建的華北軍區成立,聶榮臻任司令員,軍區司令部就設在光祿山的窯洞內,陳毅、朱德等黨中央領導人曾在此駐紮、指揮革命戰役,在此發起了平津戰役,還有力地配合了遼瀋戰役和淮海戰役等戰役。作為西柏坡黨中央的天然屏障和前沿陣地,光祿山為西柏坡黨中央的建立打下了堅實基礎,也為和平解放北平做出了重大貢獻。當地流傳着這樣一句俗語:「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南山坡就沒有西柏坡。」一語道破光祿山之華北軍區與西柏坡革命根據地的利害關係。這裡曾遭受過敵人的數番空襲,無數英雄甘灑熱血,為黨中央和人民的解放事業犧牲了,但他們的血沒有白流,而是染紅了黎明的曙光。
瞻仰光祿山華北軍區指揮部的窯洞,好似當年,絲毫沒有新的變化,其中兩個已有不同程度的坍塌,洞內有鍋台,放置文件的窯台,燈台,土炕,四五個平米,極為狹小,目睹此景,不由讓人感慨萬千!這條件能擔當保護西柏坡解放全中國的指揮部的重任?事實證明還真能!這是世界軍事史上奇蹟,但細回想,任何奇蹟都是人創造的,就看你是什麼人了。國民黨美式裝備,飛機、大炮、坦克,硬是被中國共產黨小米加步槍給打敗了!靠的是什麼?智慧,信仰,民心!還有這一方靈山寶地在軍事上的重要位置,解放了苦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成立了新中國。所以它跟井岡山、延安、都是紅色根據地,都是福山。
有趣的是光祿山莊莊主叫張文山,其實他是一個文人,一個大文人,出了好幾本書了,已經取得驕人的成績。但他不滿足,在大開發號召下,他想干點事,有人對他說,你名文山,光祿山也叫文山,冥冥中要你在此作一番事業,於是他還真的承包了此山,這些年先後成立光祿山山莊,供遊人休閒娛樂,瞻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啟迪和教育人們珍惜革命成果,成為石家莊一道耀眼的紅色旅遊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還建成戶外訓練基地,培訓各類人的頑強的意志和生存的能力。現在的莊主資產過億,若沒有這番事業,也不過一普通文人而已,何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更何以能造福他人?
由此看來,光祿山還真是一座福山,這次採風活動,我明顯地感受到我已經沾上了「福」,那就是吃水不忘挖井人,珍惜和熱愛今天的好生活,做個正直善良的人,建設祖國,多做貢獻,這不就是福嗎?還有光祿山筆會讓我認識好多大作家,他們會引領我,做好學問,寫好文章,成就理想,這也不是福嗎? [1]
作者簡介
郭永鋒: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天水市作協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