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光澤縣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光澤縣博物館有正式工作人員4名,臨時工1人。2000年6月成立。館舍位於文化館三樓,面積約200平方米。其中文物展廳約180平方米,倉庫約20平方米。現有館藏文物535件。其中國家二級文物8件;三級文物321件;一般文物163件;未定級文物43件。全縣文物保護單位10處,其中省文物保護單位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文物展廳常年開展各類專題陳列展和鄉土文物陳列展。博物館與文化館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法定代表人黃富蓮,女,1966年生,本科畢業,館員。主要從事文物、博物館管理、古建築、民俗文化[1]等研究工作。箸作有2005年9月出版「福建古陶瓷標本大系《光澤窯》」;論文《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光澤縣崇仁歷史文化名村一瞥》在《福建文博》2006年第四期發表。

光澤縣博物館館藏精品文物

青銅時代雲雷紋豬嘴流陶壺

泥質灰陶、豬嘴流、口內斂、飾二道瓦弦紋、鼓腹、高底座、平底,腹部拍印紋理較為清晰的方形雲雷紋。口徑7.76cm,地徑10.0cm,腹圍46.5cm,高23.42cm,有修復,器身用石膏和陶片粘合,頸部至腹部下端粘接的半環形寬扁耳已毀,於崇仁馬嶺發掘,1983年7月5日收藏入館,1988年12月18日福建省文物委員會鑑定小組鑑定為三級文物。

「豬嘴流陶壺」又名「象鼻盉」,關於「象鼻盉」來源,南北方系統之間,最大的差異在於陶質與幾何印紋的區別,而在這兩點區別以外,陶盉的本身器形的一致性仍非常明顯。從器形結構與工藝技法觀察,獸形器首、罐形器身、觚形器底、寬扁器耳,以及製法方面的套接工藝等,這些都可以在中原地區的龍山文化至二里頭一期文化之間的其他器形上,找到基本完全一致的器物結構。因此有學者所認為的象鼻盉的器形因素並不具備,只有在北方系統象鼻盉成形之後,南方地區以自身傳統加以改造,再次創造出更具有實用性和美觀性的南方系統,這就為了解夏代晚期,中原王朝與東南地區文化交流的問題,提供了新視角。

清湖州「五子登科」銅鏡

圓形,厚唇。背面中心小圓鈕,鈕上有陽文「湖州薛懷泉造」六字。周邊陽文「五子登科」四字。直徑39cm,厚1.55cm,三級文物,光澤縣博物館藏。

「五子登科」一詞出自《宋史·竇儀傳》[2],典出五代後周時竇禹鈞教子有方的故事。據記載,竇禹鈞居住在燕山府(即今北京一帶),故又稱竇燕山,他的五個兒子竇儀、竇儼、竇侃、竇偁、竇僖相繼登科及第。當朝太師馮道與竇燕山是故交,曾贈詩曰「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時人傳頌為「五子登科」,以此希冀家族子弟都能如竇氏五子一般聯袂中舉、建立功名。

視頻

光澤縣博物館 相關視頻

帶你了解,青銅時代的文化歷史
國家博物館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