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光亮山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光亮山礬
光亮山礬原圖鏈接

中文名:光亮山礬

學 名:Symplocos lucida (Thunb.) Siebold et Zucc.

別 稱:稜角山礬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合瓣花亞綱

目:柿目

科:山礬科

屬:山礬屬

亞 屬:深裂山礬亞屬

組:古山礬組

種:光亮山礬

命名者及年代:(Thunb.) Siebold et Zucc.,1835

光亮山礬原圖鏈接
光亮山礬原圖鏈接
光亮山礬原圖鏈接
光亮山礬原圖鏈接
光亮山礬原圖鏈接
光亮山礬原圖鏈接

光亮山礬(學名:Symplocos lucida (Thunb.) Siebold et Zucc.)是山礬科山礬屬植物,喬木。小枝黃綠色,粗壯,具4-5條棱。葉革 質,狹橢圓形,長12-14厘米,寬3-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穗狀花序基部有分枝,長約6厘米,其分枝長約3厘米,密被短柔毛。核果長圓形,長約15毫米,直徑約8毫米。花期3-4月,果期8-10月。

分布於中國湖南(道縣)、江西(廬山)和浙江(杭州玉泉後山有栽培)。生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雜木林中。

樹形優美,枝葉繁茂,葉厚革質光亮,葉小枝粗壯具棱,是優良庭院風景樹種。適應性和抗病蟲能力強,耐寒性好。對大氣中的有毒氣體如氯氣、氟化氫及二氧化硫有較強的抗性。同時枝葉又有良好的隔音效果,是非常優良的抗污染綠化樹種。

[1]

形態特徵

喬木。小枝黃綠色,粗壯,具4-5條棱。葉革質,狹橢圓形,長12-14厘米,寬3-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粗 淺齒,兩面均黃綠色;中脈在葉面凸起,側脈每邊9-14條,纖細,在葉面不明顯,在葉背明顯凸起;葉柄長約1厘米。

穗狀花序基部有分枝,長約6厘米,其分枝長約3厘米,密被短柔毛;苞片卵形,長約3毫米,小苞片橫橢圓形,寬約3毫米;花萼5裂,長 約4毫米,無毛,裂片圓形,稍長於萼筒或等於萼筒,有緣毛;花冠白色,長約6毫米,5深裂幾達基部,有極短的花冠筒,裂片橢圓形; 雄蕊40-50枚,花絲基部聯生成五體雄蕊;花盤有毛和腺點,花柱長約3毫米,柱頭盤狀。核果長圓形,長約15毫米,直徑約8毫米,頂端 宿萼直立,核骨質,分開成3分核。花期3-4月,果期8-10月。

生活型:常綠小喬木,枝、葉均無毛,小枝粗壯,有角棱;

枝:小枝略有棱,無毛;

葉:葉薄革質,長圓形或狹橢圓形,長7-13厘米,寬2-5厘米,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尖鋸齒,中脈在葉面凸起;葉柄長5-10毫米;

花:穗狀花序宿短呈團傘狀;苞片闊倒卵形,寬約2毫米,背面有白色長柔毛或柔毛;花萼長約3毫米,裂片長圓形,長約2毫米,背面有白色長柔毛或微柔毛,萼筒短,長約1毫米;花冠長3-4毫米,5深裂幾達基部;雄蕊30-40枚,花絲長短不一,伸出花冠外,長4-5毫米,花絲基部稍聯合成明顯的五體雄蕊,花盤有白色長柔毛或微柔毛,花柱長約3毫米;子房3室;

果:核果卵圓或橢圓形,長0.5~1.8 cm,徑0.4~1.3 cm,宿萼裂片;

生態習性

產地: 台灣、福建、浙江、江蘇、安徽、江西、湖南、廣西、雲南、貴州、四川;

生境: 山坡雜林中;

海拔: -1800m;

物候期:花期3-4月,果期5-6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湖南(道縣)、江西(廬山)和浙江(杭州玉泉後山有栽培)。生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雜木林中。 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而耐陰,對溫度的適應性較強,耐高溫,也有較強的耐寒能力,能耐-10℃低溫。對土壤要求不嚴,耐瘠薄,喜濕潤、鬆軟、肥沃的土壤 ,但在酸性、中性和微鹼性的黃棕壤、黃壤土和砂質壤土中也能生長。 光亮山礬

繁殖方法

光亮山礬主要用播種和扦插繁殖。

關鍵技術是打破種子的休眠特性,以縮短苗木的出圃期,提高生產效率。主要技術措施如下:

種子的採集與處理:每年的11月下旬果熟後及時採摘,將果實在室內堆漚15天左右,用甲氰菊脂拌種,濕沙貯藏。在種子處理過程中,為了打破種子的強迫休眠和生理休眠,採用濃度1.84×10千克/立方米的濃H2SO4酸蝕5-6小時,後置流水中沖洗18-20小時,再用500毫克/升的GA3浸種24小時,晾乾,濕沙層積3個月,並用塑料薄膜密封容器,乾燥時滴加500毫克/升的GA3溶液。到翌年2月份播種前,再採用變溫處理(即在1℃-5℃處理16小時後,再將它置於20℃環境中處理8小時),可大大提高種子的發芽率。

圃地的選擇和整理:選擇土層深厚,肥力中等的微酸性紅壤,及光照、水、熱條件較好的圃地。播種前進行精細整地,施足基肥,並用呋喃丹進行土壤消毒,條狀整地以床面寬1米,床高20厘米,步道寬30厘米為宜。

播種與幼苗管理:將處理過的種子在3月份選擇雨前進行播種,一般採用撒播或條播,保持播種量在750千克/公頃左右。播後覆蓋1-2厘米黃心土,再用乾淨稻草蓋床,並用纖維帶固壓稻草,以預防強風將稻草颳走。當幼苗破土後應適時揭草,同時進行除草、施肥和採取遮陰等措施。苗期追施稀薄尿素提苗,9月份葉面噴施KH2PO4(濃度為5‰)一次,以提高苗木的抗寒抗凍能力,有利於幼苗的安全越冬。

當具備足夠的插穗後,扦插繁殖可為苗木發展提供重要保障。扦插技術與其他苗木扦插大同小異,具有一定扦插經驗者均可進行繁育,其具體措施如下。

苗床與基質的準備:選擇地勢平坦、背風向陽、管理方便的圃地作為扦插基地,上搭1.8-2米高,配有65%的遮陽網的遮陰大棚。扦插基質為過篩黃心土,厚度為15cm左右,插前並用濃度為5‰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消毒處理。

插穗的採集與處理:分別於5、9、10月,採集當年半木質化的健壯春梢或秋梢作為插穗。剪取10厘米左右插條,上留2片頂葉,基部齊整 綑紮成束,置於1-3厘米深的BA或ABT-6生根粉溶液中(濃度為100毫克/千克),浸泡2.5小時,然後插入扦插床,插後馬上用水澆透,在 插床上用竹片拱成弓形,上覆農用塑料膜,四周用土壓實,以保證內部空氣濕度。

插後管理:插後根據濕度及時補充苗床水分,插後一個月可噴施KH2PO4(1-2克/升)葉面肥。為防止枝葉霉爛,並可噴濃度為800倍液的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溶液防病。通過2007、2008年春秋兩季扦插比較,春梢扦插優於秋梢扦插,春梢扦插三個月後生根率可達95%以上,秋梢扦插至翌年5月可達80%以上(見表1)。且春梢扦插於當年11-12月可進行第一次移栽,而秋梢扦插要到翌年才可進行第一次移栽。扦插苗第一次移栽後,生長旺盛,根系發達。因此扦插繁殖見效快,繁殖量大,可作為主要種苗提供途徑。

栽培技術

栽培季節以春季最好,其他季節栽培應修剪部分枝葉,減少葉面水分蒸騰,提高成活率。小苗需帶宿土,大苗帶土球移栽。選用2年生以 上粗壯苗。大穴整地,穴規格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株距3-4米,穴底施基肥。栽植時,先回填表土,再填心土,分層踩緊踏實, 栽植深度與原根際痕齊平。栽後澆透定根水,成活後可施追肥,促進幼林生長。

主要價值

光亮山礬為常綠植物,株形高大優美,葉片長大而終年翠綠,葉形和葉色都有較強的觀賞價值。花期長達2個月,開花時白色穗狀花序布 滿整個樹冠,花朵稠密形成花樹,花色潔白,氣味清香,隨風飄逸,令人賞心悅目。果實為藍紫色,隱逸於綠葉之中,既可遠觀又可近賞,是一種集綠化、美化和香化於一體的優質園林觀賞樹種。

主幹通直,樹形優美,葉片四季長青,具有獨具風韻的圓球形或圓錐形樹冠。耐修剪,萌芽力強,且根系發達,適宜園林整形和帶土移植。可作為行道樹,也可孤植、叢植於草地、林緣及庭院,是高檔的中型庭蔭樹和景觀樹種。

枝條自然分布稠密均勻,枝葉繁茂,有良好的隔音、滯塵效果,且對大氣中CO、SO2、Cl2、HF等有毒氣體有很強的抗性,是極具抗污染生態環保型新優綠化樹種,可作為公路綠化和廠礦區綠化的首選樹種。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