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先天之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先天之精

來自 的圖片

指腎臟所藏的生殖之精。與後天之精相對而言。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先天之精

拼音; xiān tiān zhī jīng

注音; ㄒㄧㄢ ㄊㄧㄢ ㄓㄧ ㄐㄧㄥ

概要; 指腎臟所藏的生殖之精。與後天之精相對而言。詳生殖之精條。[1] 狹義之「精」與廣義之「精」

中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分為上下兩部,上部《素問》,下部《靈樞》。認為精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在中醫學理論中,「精」的概念雖有多種含義,但大致來分,有廣義和狹義兩種:

狹義之「精」,是指具有繁衍後代和促進生長發育作用的生殖之精,這是中醫學「精」概念的初始含義。

廣義之「精」,是指人體內的氣血、津液、骨髓、腦髓以及水谷精微等一切精微物質,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這是從精華、精微之意的角度出發,對「精」的初始含義的延伸。

廣義的「精」的概念與古代哲學中對於「精」的認識相通,均為構成物質和生命的本原。假如以文字學和考據學角度來看,在《黃帝內經》中,精一共有十多種含義,因與本文關係不大,故從略。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陰陽離決,精氣乃絕。」《黃帝內經·靈樞·天年》:「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

人體精氣的存在是以精神、形神、體用統一為前提的,陰陽離絕,生命走到終點時,精氣便當離絕;而當神離去之時,人體精氣便也不復存在,所留存的雖仍可勉強稱為構成萬物的物質,但已非生命之精氣。

先天之精於後天之精

人體精氣的種類在《黃帝內經》中較多,按精的來源又有先後天之分,先天之精即生殖之精,後天之精為水谷之精、臟腑之精等。

1.先天之精

《黃帝內經·靈樞·本神》篇說:「故生之來謂之精。」《黃帝內經·靈樞·決氣》篇也說:「兩神相搏(摶),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這種精,就是先天之精,它稟受於父母,是構成胚胎的原始物質,也是人體功能活動的源泉,故《靈樞·經脈》又說:「人始生,先成精」。古人通過對「男女媾精,胎孕乃成」的觀察和體驗,認識到男女生殖之精的結合能產生一個新的生命個體。《靈樞·天年》認為人之始生,「以母為基,以父為循」。可見,父母遺傳的生命物質是與生俱來的精,謂之先天之精。然而在胚胎形成之後,直至胎兒發育成熟,全賴女子胞中氣血的養育。因此,先天之精為原始生命物質,主要貯藏於腎。

2.後天之精

後天之精來源於水谷,又稱「水谷之精」。人出生之後,要賴脾胃對飲食的消化吸收,將飲食化生為水谷精微,以營養各個臟腑組織,才能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使機體不斷發育、成長和壯大。水谷之精由脾胃化生後貯藏於五臟。如《黃帝內經·靈樞·本神》說:「是故五臟主藏精者也。」由於這部分精微來源於後天,故稱為後天之精。

人體之精雖有先天和後天之分,但兩者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首先,人始生於先天之精,先天之精為後天之精的化生準備了必要的條件,人誕生以後,又需要後天之精的充養,使先天之精得以傳承。《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說:「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五臟盛乃能瀉」。說明藏於五臟中的精氣充盈豁達,則流歸於腎,又轉化為生殖之精,以繁衍後代。可見先天之精是生身之本,後天之精是養身之源。因此,無論是先天之精或是後天之精的匱乏,都可能引起精虛不足而致病。

本書所說的「傷精」,重點指的是「狹義之精」,即是指具有繁衍後代和促進生長發育作用的生殖之精,此精藏於「腎」,故又稱為「腎精」。在古代將「傷精」多數稱之為「腎虧」,表現為:頭暈耳鳴、發脫齒搖、健忘遲鈍、神疲乏力、腰膝酸軟、雙足無力、膝下冰冷、骨質脆弱,男子陽痿、早泄、精冷,女子宮寒、不孕、痛經等。因為「狹義之精」亦是「廣義之精」的一部分,是由人體內部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演化而成,因此傷「狹義之精」,其表現不僅限於生殖之精的匱乏,更廣泛見於「廣義之精」的不足。

參考文獻

  1. 什麼是先天之精?漫閱科技, 2019-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