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兄弟黃兆晏(傅建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兄弟黃兆晏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兄弟黃兆晏》中國當代作家傅建國的散文。

作品欣賞

兄弟黃兆晏

在溫州從事皮革銷售多年,在皮革及鞋業這兩個圈子裡,印象當中叫鄙人「老傅」的不多。兆晏兄算是其中的一位。每次去瑞安跑業務,必定要到鑫豪鞋業打卡。兆晏兄見到我就會漫不經心地來一句:「老傅,最近怎麼樣啊?」順着他的這句開場白,我就拉開話匣子,天南地北閒聊一通。當然,身為公司老總黃兆晏可沒有那麼多閒心聽我神侃。他招呼我至辦公室坐一會兒,給我遞一盞茶是禮節,聽我牛皮吹幾下是修養。但我得注意場合,見好就收。要不然人家正忙着,你卻在那兒喋喋不休,氣氛就尷尬了。

兆晏兄姓黃,公司員工都習慣叫他「老黃」。兆晏兄屬於70後,瑞安馬嶼人。家有三兄弟,他排行老三。因此,他的微信名暱稱叫做「黃老三」。我估計他這個微信名只能是孤芳自賞,因為似乎沒有人稱呼他黃老三。

據了解,黃兆晏二十歲剛出頭那會兒就開始行走江湖。由於年少懵懂,輕易相信別人,初入商海時上過當受過騙,吃過不少苦頭。後來咬咬牙振作精神東山再起,在內蒙包頭市銷售家鄉溫州人生產製作的皮鞋,經過數年打拚,生意漸漸有了起色。驗證了一句古話: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

兆晏兄終究是條漢子,他不僅從艱難中爬起來,而且還在商海中踏浪前行穩穩噹噹地站立起來!

記得最早認識黃兆晏是在2007年。那會兒他從內蒙已經回到家鄉溫州,和朋友賴連華合作創辦了鑫豪鞋業有限公司,由銷售皮鞋轉型專業生產皮鞋。那時公司才剛剛起步,工廠設在瑞安莘塍垟底。我初次去他們工廠推銷皮革產品時,只見身為老闆的黃兆晏坐在辦公桌前抽煙喝茶。兆晏兄不善飲酒,煙癮卻很大。他每次看見我時都友好地點點頭,在煙霧繚繞中比較隨和地笑一笑。作為一名推銷員,看別人臉色早已習以為常,但兆晏兄那隨和的笑容使我一下子找到了似曾相識的親近感。

大約也就是兩三年功夫吧,莘塍垟底的廠房由於使用面積有限,已經不適應公司發展需求了,於是,鑫豪鞋業搬遷至瑞安人民路二中對面一座空間更大一些的廠房。2011年10月,電視劇《溫州一家人》劇組在瑞安拍戲,主角周萬順(李立群飾)創辦「萬豐皮鞋廠」的劇情,當時就在鑫豪鞋業老廠房拍攝的。對溫州人的文化事業有着強烈認同感的黃兆晏,不僅免費提供工廠場地,而且還在人力物力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此事後來引起瑞安日報社等媒體的極大關注,並給予了採訪報道。

黃兆晏面對記者採訪時坦誠地說:

拍溫州人的電視劇我肯定會全力支持,因為我自己在創業的路上,也曾走過不少艱辛與坎坷,對於《溫州一家人》里的故事深有同感……

溫州一家人》劇組在鑫豪鞋業工廠里拍戲一事,我是後來才知道的。憑藉多年業餘寫作的磨鍊,以及對生活體驗的敏感性,我感覺這裡面有素材可以挖掘。而告訴我這件事並非黃兆晏本人,他覺得這是小事一樁,不就是免費給人家劇組提供一個場地嘛,不值一提。我是從倉庫員辦公桌上看到李立群與鑫豪鞋業員工們的合影照片,心生好奇,打聽一番後才得知工廠前些日子拍電視劇一事。但那會兒該電視劇劇名還沒有確定,倉庫員說好像叫《中國往事》。事後我問兆晏兄,為什麼不趁此良機為鑫豪鞋業做一些宣傳廣告呢?

他搖了搖頭,笑道:「沒必要,他們拍他們的戲,我做我的鞋,認真把每一雙鞋子做好,取得消費者滿意,才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2009年秋天,本人經過深思熟慮下決心辭去了老東家的業務員職務,開啟了自謀生存的路子,這也意味着自己結束了長達16之久的打工生涯。創業,是一個美麗而又有誘惑力的詞,令人充滿嚮往和期待。但是,真正跨出這一步是十分艱難的。資源、資金和人脈等等,這些硬件我都嚴重匱乏,畢竟是白手起家的外來民工,底子十分單薄。因此,那些年一個人獨自在皮革銷售的路上疲於奔命,吃盡了苦頭。結識兆晏兄是一種幸運,至少他不排斥我,甚至在關鍵的時候,願意伸手拉我一把。

每家工廠有每家工廠的制度和規矩,否則企業無法正常健康運行。鑫豪鞋業黃兆晏主管產品開發及市場銷售,生產這一塊由股份合作夥伴賴連華負責。當然,分工只是大致性的,溝通理解和團結協作,才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穩步向前發展的核心力量。鑫豪鞋業用了短短的三五年時間,就由小規模生產步入實力強勁的中等型鞋企的行列。企業漸漸穩健起來以後,原材料供應商就爭先恐後地往裡鑽。那些年,鄙人由於受資金實力薄弱及皮革資源的局限,皮革產品比較單一,在推銷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一些卑微的心理,能不能從競爭異常激烈的市場裡掙到一口飯吃?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客戶的信任與支持。每次去瑞安推銷皮革業務時,都不忘去鑫豪鞋廠轉悠一會兒。時常在期待中遇見兆晏兄時,他總是不拘言笑關切地問道:「老傅,最近怎麼樣?有沒有開發什麼新產品?」

我尷尬地笑了笑。

隨着時間的推移,彼此接觸多了,兆晏兄對我的皮革店經營狀況也有所了解,知道我是小本生意,幾乎就沒有什麼優質客戶,於是他就特意跟下屬們打招呼說:「你們看一下,老傅那邊有什麼皮料,如果有我們廠合適的,能用的儘量多用一些。人家是外地人,單槍匹馬在溫州打拚不容易,能關照的地方就關照一下吧。」

由於兆晏兄親自過問,在獨自經營皮革的路上,鑫豪鞋業成為了我的黃金客戶,使我在創業的路上,小店的運行有了一家穩定的客源,單子多少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細水長流,增強了信心[1]

作者簡介

傅建國,1963年5月生,安徽青陽人,現居溫州。曾務農,代課,做篾匠。長期從事皮革銷售工作。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