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元結行吟(帕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元結行吟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元結行吟中國當代作家帕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元結行吟

元結是家鄉的寶貝,我卻不知。

識得元結是後來,每到一地旅遊,都要了解那裡的人文,那裡的風習,才再是那裡的山水。

追根溯源,又想起了家鄉永州。

元結於永州的貢獻僅次於柳宗元,是他們共同擦亮了永州這塊招牌。

元結,字次山,號漫叟,唐玄宗開元七年(公元719年)出生於一個望族之家,屬後魏常山王遵十二世孫。元結本是鮮卑族,拓拔氏,是後來皇帝賜姓為元。少年元結「聰悟宏達」,「倜儻不羈」。且深受堂兄元德秀的影響,其堂兄是一位很有卓行的人,因此清德、方直成為了元結一生所致力踐行的品格。元結以「其心古,其行古,其言古,躬是三者而見重於今」而「率性方直,秉心真純,見危不撓,臨難遺身」。

天寶六年,元結與杜甫等赴京都長安應試,可是遇宰相李林甫以「野無遺賢」的惡毒藉口,使得當年無一士子中榜,元結也不例外,不得不悻悻地返回商余。

畢竟「聰悟宏達」,34歲的元結便著元子十卷,名曰「文編」,頗受禮部侍郎楊浚知貢舉的賞識,於是舉進士,次年終於擢進士第。然後元結卻並未出仕,依舊偏寓商余。轉眼一年,安祿山謀反,其父元延祖還特別訓誡元結:「而曹逢世多故,不得自安山林,勉樹名節,無近羞辱」。於是,在乾元二年,國子司業蘇源明力薦元結,招緝義軍,理兵泌南。元結「見危不撓,臨難遺身」的秉性,使其將士都精神抖擻,威風凜凜,史思明不敢貿然南侵,從而15城池寸土不失。因其領兵有功,乾元三年元結被晉升為水部員外郎,廣德元年又被授為道州刺史,廣德二年五月赴任,赫赫元結便結緣我的家鄉。

然而,初來乍到的元結,看到的道州卻是一座頹城,觸景生情,元結不禁潸然淚下,其用情呈上了《謝上表》:「耆老見臣,俯伏而泣;官吏見臣,以無菜色;城池井邑,但生荒草。登高極望:不見人煙。嶺南數州,與臣接近。餘寇蟻聚,尚未歸降。」可見大唐極盛也經不住「安史之亂」,僻野永州也在劫難逃。

不久元結就創作了《舂陵行》。其在序文中寫道:「於戲!若悉應其命,則州縣破亂,刺史欲焉逃罪?若不任命,又即獲罪戾,必不免也。吾將守官,靜以安人,待罪而已。此州是舂陵故地,故作《舂陵行》以達下情。」

詩曰:「軍國多所需,切責在有司。有司臨郡縣,刑法竟欲施。供給豈不憂,征斂又可悲。州小經亂亡,遺人實困疲。大鄉無十家,大族命單羸。朝飡是草根,暮食是木皮。出言氣欲絕,言速行步遲。追呼尚不忍,況乃鞭撲之?郵亭傳急符,來往跡相追,更無寬大恩,但有迫促期。欲令鬻兒女,言發恐亂隨;悉使索其家,而又無生資。聽彼道路言,怨傷誰復知?去冬山賊來,殺奪幾無遺。所願見王官,撫養以惠慈;奈何重驅逐,不使存活為?安人天子命,符節我所持。州縣忽亂亡,得罪復是誰……」

代宗廣德元年,西原賊入道州,焚燒殺掠,幾盡而去。

元結見此情景多有感慨,便有又了《賊退示官吏》,詩中寫道:「昔年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戶,洞壑當門前。井稅有常期,日晏猶得眠。忽然遭世變,數歲親戎旃。今來典斯郡,山夷又紛然。城小賊不屠,人貧傷可憐。是以陷鄰境,此州獨見全。使臣將王命,豈不如賊焉。今被徵斂者,迫之如火煎。誰能絕人命,以作時世賢。思欲委符節,引竿自刺船。將家就魚麥,歸老江湖邊。」

然而,吾鄉當年雖在僻野,一時民生凋敝,田地荒蕪,城郭寥落,人煙稀疏,卻得「下派」的元結膽識過人,治理有方,使道州漸復元氣。就連遠在巴渝過着寄寓生活的杜甫也在聞知道州的變化慨然贊道:「道州憂黎庶,詞氣浩縱橫。兩章對秋月,一字偕華星。」

顏真卿亦作《元君墓碑銘》,其序中有:「君下車行古人之政,二年間,歸者萬餘家。賊亦懷畏,不敢來犯。」可見元結用心所得,天下皆知。

這時的元結心情多有怡然之時,樂山謁水,詩興勃然,在所難免。

一日,信步右溪,一條無名小溪,但俊秀可人,競惹得元結心潮翻湧,於是寫就了《右溪記》這篇唐宋紀游文學中的扛鼎之作,文中寫道:「道州城西百餘步,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欹嵌盤屈,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蔭。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游。處在人間,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以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立亭宇,植松與桂,兼之香草,以裨形勝。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銘石上,彰示來者。」

右溪今在,已經成為城中之河。納涼祛暑,成了道縣人消閒的好去處。

道縣有一石魚湖,在城東門外二里許的瀟水中,在元結的《石魚湖上作序》有過這樣的描述:「泉南上有獨石在水中,狀如游魚。魚凹處,修之可以貯酒。水涯四匝,多欹石相連,石上堪人坐,水能浮小舫載酒,又能繞石魚洄流,及命湖曰石魚湖,鐫銘於湖上,顯示來者,又作詩以歌之。」

元結常與文人雅士聚此暢飲,並作多首詩歌——

其中有《石魚湖上醉歌並序》:「漫叟以公田米釀酒,因休暇,則載酒於湖上,時取一醉;歡醉中,據湖岸,引臂向魚取酒,使舫載之,遍飲坐者。意疑倚巴丘,酌於君山之上,諸子環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觸波濤而往來者,乃作歌以長之。

石魚湖,似洞庭,夏水欲滿君山青。山為樽,水為沼,酒徒歷歷坐洲島。長風連日作大浪,不能廢人運酒舫。我持長瓢坐巴丘,酌飲四坐以散愁。」

又有《石魚湖上作序》,詩中言之鑿鑿,滿懷深情:「吾愛石魚湖,石魚在湖裡。魚背有酒樽,繞魚是湖水。兒童作小舫,載酒勝一杯。座中令酒舫,空去復滿來。湖岸多欹石,石下流寒泉。醉中一盥漱,快意無比焉。金玉吾不須,軒冕吾不愛。且欲坐湖畔,石魚長相對。」

還有《夜宴石魚湖作》:「風霜雖慘然,出遊熙天正。登臨日暮歸,置酒湖上亭。高燭照泉深,光華溢軒楹。如見海底日,曈曈始欲生。夜寒閉窗戶,石溜何清泠。若在深洞中,半崖聞水聲。醉人疑舫影,呼指遞相驚。何故有雙魚,隨吾酒舫行。醉昏能誕語,勸醉能忘情。坐無拘忌人,勿限醉與醒。」

另有《宴湖上亭作》:「廣亭蓋小湖,湖亭實清曠。軒窗幽水石,怪異尤難狀。石尊能寒酒,寒水宜初漲。岸曲坐客稀,杯浮上搖漾。遠水入簾幕,淅瀝吹酒舫。欲去未回時,飄飄正堪望。酣興思共醉,促酒更相向。舫去若驚鳧,溶瀛滿湖浪。朝來暮忘返,暮歸獨惆悵。誰肯愛林泉,從吾老湖上。」

石魚湖,因元結而不朽。

九疑,更是元結心儀已久的聖地,永泰丙午年元結到此一游,感懷山水,情傾筆端,便作了《九疑圖記》。文曰:「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數。中峰之下,水無魚鱉,林無鳥獸,時聞聲如蟬蠅之類,聽之亦無。往往見大谷長川,平田深淵,杉松百圍,榕栝並之;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飛流,異竹雜華;回映之處,似藏人家……若度其高卑,比洞庭、南海之岸。直上可二三百里,不知海內之山,如九疑者幾焉。」

又有《登九疑第二峰》:「九疑第二峰,其上有仙壇。杉松映飛泉,蒼蒼在雲端。何人居此處,雲是魯女冠。不知幾百歲,燕坐餌金丹。相傳羽化時,雲鶴滿峰戀。婦中有高人,相望空長嘆。」

還有《宿無為觀》:「九疑山深幾千里,峰谷崎嶇人不到。山中舊有仙姥家,十里飛泉繞丹灶。如今道士三四人,茹芝煉玉學輕身。霓裳羽蓋傍臨壑,飄颻似欲來雲鶴。」

詩人再《欸乃曲五首》,深深一聲「欸乃」,九疑在上。

「偶存名跡在人間,順俗與時未安閒。來謁大官兼問政,扁舟卻入九疑山。」

「湘江二月春水平,滿月和風宜夜行。唱橈欲過平陽戍,守吏相呼問姓名。」

「千里楓林煙雨深,無朝無暮有猿吟。停橈靜聽曲中意,好是雲山韶濩音。」

「零陵郡北湘水東,浯溪形勝滿湘中。溪口石顛堪自逸,誰能相伴作漁翁。」

「下瀧船似入深淵,上瀧船似欲升天。瀧南始到九疑郡,應絕高人乘興船。」

委實蒼梧之野的九疑不僅山峰峻挺,林木疊翠,溪水清澈,雲靄雋永,仙家靈動,「海內之山」孰與媲美?元結因此大為慨嘆,故斗膽提出「九疑為南嶽」、封「崑崙為西嶽」的奇思妙想。

大曆元年夏,元結又來到治域所轄的江華巡視,在瞿縣令的陪同下遊覽了位於江華沱江東南六七里許的陽華岩。映入眼帘的是陽華幽靜,別有洞天,蔚為大觀,元結不禁脫口而出:「吾游處山林幾三十年,所見泉石如陽華,殊異而可嘉者,未有也。故作銘稱之——

九疑萬峰,不如陽華。陽華嶄巉,其下可家。洞開為岩,岩當陽端,岩高氣清。洞深泉寒,陽華旋迴。嶺巔如辟,溝塍松竹。輝映水石,尤宜逸民。亦宜退士,吾欲投節,窮老於此。懼人譏我,以官矯時。名跡彰顯,愧如此為。於戲陽華,將去思來。前步卻望,踟躕徘徊。」 這就是芳傳千古的《陽華岩銘》。

江華之行,在元結的眼裡一草一木都充滿了詩情畫意,不惜潑墨一氣寫下了《招陶別駕家陽華作》:「海內厭兵革,騷騷十二年。陽華洞中人,似不知亂焉。誰能家此地,終老可自全。草堂背岩洞,幾峰軒戶前。清渠匝庭堂,出門仍灌田。半崖盤石徑,高亭臨極巔。引望見何處,迤逶隴北川。杉松幾萬株,蒼蒼滿前山。岩高曖華陽,飛溜何潺潺。洞深迷遠近,但覺多洄淵。晝遊興未盡,日暮不欲眠。探燭飲洞中,醉昏漱寒泉。始知天下心,耽愛各有偏。陶家世高逸,公忍不獨然。無或畢婚嫁,竟為俗務牽。」

永州古城西南二華里還有一勝景——朝陽岩,其為瀟水西岸之臨江峭壁。唐永泰二年,元結維舟岩下,喜其山水秀麗,崖石奇絕,因岩口東向,便取名朝陽岩,元結興起,不僅撰有《朝陽岩銘》,還作《朝陽岩》詩,飧於石壁。其《朝陽岩下歌》曰:「朝陽岩下湘水深,朝陽洞口寒泉清。零陵城郭夾湘岸,岩洞幽奇帶郡城。荒蕪自古人不見,零陵徒有先賢傳。水石為娛安可羨,長歌一曲留相勸。」

柳宗元貶居永州後也常來遊覽,還著有《朝陽岩遂登西亭二十韻》,朝陽一景,蜚聲四海。

更有甚者,大曆二年三月,元結前去長沙返道,邂逅浯溪。這條湘江之濱的一條小溪,讓元結如痴如醉,自個兒喃喃有語,出口成章:「湘水一曲,淵洄傍山。山開石門,溪流潺潺。山開如何?巉巉雙石。臨淵斷崖,夾溪絕壁。水實殊怪,石又尤異。吾欲求退,將老茲地。溪古荒溪,蕪沒蓋久。命曰浯溪,旌吾獨有。人誰游之?銘在溪口。」

這題曰《浯溪銘》的不僅道出了浯溪的曠世絕色,也道出了詩人的歸隱心境。果不其然,大曆四年,朝廷「起複次山守金吾衛將軍,員外置同正員,兼御史中丞,使持節都督容州諸軍事,兼容州刺史。」,只是元結母親正好去世,故「以適丁母憂,寄柩永州」,作《再讓容州表》,安得浯溪守制三年。

元結浯溪常醉,亦有吟詠,作《窊尊詩》一首,廣為傳揚:「巉巉小山石,數峰對窊亭。窊石堪為樽,狀類不可名。巡迴數尺間,如見小蓬瀛。尊中酒初漲,始有島嶼生。豈無日觀峰,直下臨滄溟。愛之不覺醉,醉臥還自醒。醒醉在尊畔,始為吾性情。若以形勝論,坐隅臨郡城。平湖近階砌,近山復青青。異木幾十株,林條冒檐楹。盤根滿石上,皆作龍蛇形。酒堂貯釀器,戶牖皆罌瓶。此尊可常滿,誰是陶淵明。」

詩中所云,為浯台所在,據說界面留有一塊窊尊,可容斗酒,人云元結所鑿,還說,元結每逢月夜便呼朋喚友來此賞月賦詩,圍坐豪飲。可惜酒不能繼,實能盡歡。後來浯溪山神得知,便與湘江之神湘夫人議定,決定引湘水入此,化為瓊漿,從此飲之不盡。不料酒魔作祟,前來盜寶,可當一腳踏上石頭,就遇到呂洞賓駕霧1來。呂洞賓舉劍一劈,便把石崖劈出一條裂縫,酒魔嚇得屁滾尿流,落荒而去。

更加傳奇的是元結離開浯溪後,窊尊乾涸,酒魔惱羞,便潛在浯溪園內傷害過往遊人,直到闖見宋代湘西人柳應辰在其手上珠筆畫得一符,浯溪方得安寧。

大曆六年六月,大書法家顏真卿慕名浯溪,便來看望元結,元結請其將上元中所撰的《大唐中興頌》書於石上,浯溪從此播譽天下,成為了遷客騷人朝聖的地方。

且行且吟,永州如歌,元結是瀟湘景物不折不扣的推手。

元結雖去久矣,風景還在。

元結是家鄉的寶貝,我卻不知。

識得元結是後來,每到一地旅遊,都要了解那裡的人文,那裡的風習,才再是那裡的山水。

追根溯源,又想起了家鄉永州。

元結於永州的貢獻僅次於柳宗元,是他們共同擦亮了永州這塊招牌。

元結,字次山,號漫叟,唐玄宗開元七年(公元719年)出生於一個望族之家,屬後魏常山王遵十二世孫。元結本是鮮卑族,拓拔氏,是後來皇帝賜姓為元。少年元結「聰悟宏達」,「倜儻不羈」。且深受堂兄元德秀的影響,其堂兄是一位很有卓行的人,因此清德、方直成為了元結一生所致力踐行的品格。元結以「其心古,其行古,其言古,躬是三者而見重於今」而「率性方直,秉心真純,見危不撓,臨難遺身」。

天寶六年,元結與杜甫等赴京都長安應試,可是遇宰相李林甫以「野無遺賢」的惡毒藉口,使得當年無一士子中榜,元結也不例外,不得不悻悻地返回商余。

畢竟「聰悟宏達」,34歲的元結便著元子十卷,名曰「文編」,頗受禮部侍郎楊浚知貢舉的賞識,於是舉進士,次年終於擢進士第。然後元結卻並未出仕,依舊偏寓商余。轉眼一年,安祿山謀反,其父元延祖還特別訓誡元結:「而曹逢世多故,不得自安山林,勉樹名節,無近羞辱」。於是,在乾元二年,國子司業蘇源明力薦元結,招緝義軍,理兵泌南。元結「見危不撓,臨難遺身」的秉性,使其將士都精神抖擻,威風凜凜,史思明不敢貿然南侵,從而15城池寸土不失。因其領兵有功,乾元三年元結被晉升為水部員外郎,廣德元年又被授為道州刺史,廣德二年五月赴任,赫赫元結便結緣我的家鄉。

然而,初來乍到的元結,看到的道州卻是一座頹城,觸景生情,元結不禁潸然淚下,其用情呈上了《謝上表》:「耆老見臣,俯伏而泣;官吏見臣,以無菜色;城池井邑,但生荒草。登高極望:不見人煙。嶺南數州,與臣接近。餘寇蟻聚,尚未歸降。」可見大唐極盛也經不住「安史之亂」,僻野永州也在劫難逃。

不久元結就創作了《舂陵行》。其在序文中寫道:「於戲!若悉應其命,則州縣破亂,刺史欲焉逃罪?若不任命,又即獲罪戾,必不免也。吾將守官,靜以安人,待罪而已。此州是舂陵故地,故作《舂陵行》以達下情。」

詩曰:「軍國多所需,切責在有司。有司臨郡縣,刑法竟欲施。供給豈不憂,征斂又可悲。州小經亂亡,遺人實困疲。大鄉無十家,大族命單羸。朝飡是草根,暮食是木皮。出言氣欲絕,言速行步遲。追呼尚不忍,況乃鞭撲之?郵亭傳急符,來往跡相追,更無寬大恩,但有迫促期。欲令鬻兒女,言發恐亂隨;悉使索其家,而又無生資。聽彼道路言,怨傷誰復知?去冬山賊來,殺奪幾無遺。所願見王官,撫養以惠慈;奈何重驅逐,不使存活為?安人天子命,符節我所持。州縣忽亂亡,得罪復是誰……」

代宗廣德元年,西原賊入道州,焚燒殺掠,幾盡而去。

元結見此情景多有感慨,便有又了《賊退示官吏》,詩中寫道:「昔年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戶,洞壑當門前。井稅有常期,日晏猶得眠。忽然遭世變,數歲親戎旃。今來典斯郡,山夷又紛然。城小賊不屠,人貧傷可憐。是以陷鄰境,此州獨見全。使臣將王命,豈不如賊焉。今被徵斂者,迫之如火煎。誰能絕人命,以作時世賢。思欲委符節,引竿自刺船。將家就魚麥,歸老江湖邊。」

然而,吾鄉當年雖在僻野,一時民生凋敝,田地荒蕪,城郭寥落,人煙稀疏,卻得「下派」的元結膽識過人,治理有方,使道州漸復元氣。就連遠在巴渝過着寄寓生活的杜甫也在聞知道州的變化慨然贊道:「道州憂黎庶,詞氣浩縱橫。兩章對秋月,一字偕華星。」

顏真卿亦作《元君墓碑銘》,其序中有:「君下車行古人之政,二年間,歸者萬餘家。賊亦懷畏,不敢來犯。」可見元結用心所得,天下皆知。

這時的元結心情多有怡然之時,樂山謁水,詩興勃然,在所難免。

一日,信步右溪,一條無名小溪,但俊秀可人,競惹得元結心潮翻湧,於是寫就了《右溪記》這篇唐宋紀游文學中的扛鼎之作,文中寫道:「道州城西百餘步,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欹嵌盤屈,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蔭。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游。處在人間,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以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立亭宇,植松與桂,兼之香草,以裨形勝。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銘石上,彰示來者。」

右溪今在,已經成為城中之河。納涼祛暑,成了道縣人消閒的好去處。

道縣有一石魚湖,在城東門外二里許的瀟水中,在元結的《石魚湖上作序》有過這樣的描述:「泉南上有獨石在水中,狀如游魚。魚凹處,修之可以貯酒。水涯四匝,多欹石相連,石上堪人坐,水能浮小舫載酒,又能繞石魚洄流,及命湖曰石魚湖,鐫銘於湖上,顯示來者,又作詩以歌之。」

元結常與文人雅士聚此暢飲,並作多首詩歌——

其中有《石魚湖上醉歌並序》:「漫叟以公田米釀酒,因休暇,則載酒於湖上,時取一醉;歡醉中,據湖岸,引臂向魚取酒,使舫載之,遍飲坐者。意疑倚巴丘,酌於君山之上,諸子環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觸波濤而往來者,乃作歌以長之。

石魚湖,似洞庭,夏水欲滿君山青。山為樽,水為沼,酒徒歷歷坐洲島。長風連日作大浪,不能廢人運酒舫。我持長瓢坐巴丘,酌飲四坐以散愁。」

又有《石魚湖上作序》,詩中言之鑿鑿,滿懷深情:「吾愛石魚湖,石魚在湖裡。魚背有酒樽,繞魚是湖水。兒童作小舫,載酒勝一杯。座中令酒舫,空去復滿來。湖岸多欹石,石下流寒泉。醉中一盥漱,快意無比焉。金玉吾不須,軒冕吾不愛。且欲坐湖畔,石魚長相對。」

還有《夜宴石魚湖作》:「風霜雖慘然,出遊熙天正。登臨日暮歸,置酒湖上亭。高燭照泉深,光華溢軒楹。如見海底日,曈曈始欲生。夜寒閉窗戶,石溜何清泠。若在深洞中,半崖聞水聲。醉人疑舫影,呼指遞相驚。何故有雙魚,隨吾酒舫行。醉昏能誕語,勸醉能忘情。坐無拘忌人,勿限醉與醒。」

另有《宴湖上亭作》:「廣亭蓋小湖,湖亭實清曠。軒窗幽水石,怪異尤難狀。石尊能寒酒,寒水宜初漲。岸曲坐客稀,杯浮上搖漾。遠水入簾幕,淅瀝吹酒舫。欲去未回時,飄飄正堪望。酣興思共醉,促酒更相向。舫去若驚鳧,溶瀛滿湖浪。朝來暮忘返,暮歸獨惆悵。誰肯愛林泉,從吾老湖上。」

石魚湖,因元結而不朽。

九疑,更是元結心儀已久的聖地,永泰丙午年元結到此一游,感懷山水,情傾筆端,便作了《九疑圖記》。文曰:「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數。中峰之下,水無魚鱉,林無鳥獸,時聞聲如蟬蠅之類,聽之亦無。往往見大谷長川,平田深淵,杉松百圍,榕栝並之;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飛流,異竹雜華;回映之處,似藏人家……若度其高卑,比洞庭、南海之岸。直上可二三百里,不知海內之山,如九疑者幾焉。」

又有《登九疑第二峰》:「九疑第二峰,其上有仙壇。杉松映飛泉,蒼蒼在雲端。何人居此處,雲是魯女冠。不知幾百歲,燕坐餌金丹。相傳羽化時,雲鶴滿峰戀。婦中有高人,相望空長嘆。」

還有《宿無為觀》:「九疑山深幾千里,峰谷崎嶇人不到。山中舊有仙姥家,十里飛泉繞丹灶。如今道士三四人,茹芝煉玉學輕身。霓裳羽蓋傍臨壑,飄颻似欲來雲鶴。」

詩人再《欸乃曲五首》,深深一聲「欸乃」,九疑在上。

「偶存名跡在人間,順俗與時未安閒。來謁大官兼問政,扁舟卻入九疑山。」

「湘江二月春水平,滿月和風宜夜行。唱橈欲過平陽戍,守吏相呼問姓名。」

「千里楓林煙雨深,無朝無暮有猿吟。停橈靜聽曲中意,好是雲山韶濩音。」

「零陵郡北湘水東,浯溪形勝滿湘中。溪口石顛堪自逸,誰能相伴作漁翁。」

「下瀧船似入深淵,上瀧船似欲升天。瀧南始到九疑郡,應絕高人乘興船。」

委實蒼梧之野的九疑不僅山峰峻挺,林木疊翠,溪水清澈,雲靄雋永,仙家靈動,「海內之山」孰與媲美?元結因此大為慨嘆,故斗膽提出「九疑為南嶽」、封「崑崙為西嶽」的奇思妙想。

大曆元年夏,元結又來到治域所轄的江華巡視,在瞿縣令的陪同下遊覽了位於江華沱江東南六七里許的陽華岩。映入眼帘的是陽華幽靜,別有洞天,蔚為大觀,元結不禁脫口而出:「吾游處山林幾三十年,所見泉石如陽華,殊異而可嘉者,未有也。故作銘稱之——

九疑萬峰,不如陽華。陽華嶄巉,其下可家。洞開為岩,岩當陽端,岩高氣清。洞深泉寒,陽華旋迴。嶺巔如辟,溝塍松竹。輝映水石,尤宜逸民。亦宜退士,吾欲投節,窮老於此。懼人譏我,以官矯時。名跡彰顯,愧如此為。於戲陽華,將去思來。前步卻望,踟躕徘徊。」 這就是芳傳千古的《陽華岩銘》。

江華之行,在元結的眼裡一草一木都充滿了詩情畫意,不惜潑墨一氣寫下了《招陶別駕家陽華作》:「海內厭兵革,騷騷十二年。陽華洞中人,似不知亂焉。誰能家此地,終老可自全。草堂背岩洞,幾峰軒戶前。清渠匝庭堂,出門仍灌田。半崖盤石徑,高亭臨極巔。引望見何處,迤逶隴北川。杉松幾萬株,蒼蒼滿前山。岩高曖華陽,飛溜何潺潺。洞深迷遠近,但覺多洄淵。晝遊興未盡,日暮不欲眠。探燭飲洞中,醉昏漱寒泉。始知天下心,耽愛各有偏。陶家世高逸,公忍不獨然。無或畢婚嫁,竟為俗務牽。」

永州古城西南二華里還有一勝景——朝陽岩,其為瀟水西岸之臨江峭壁。唐永泰二年,元結維舟岩下,喜其山水秀麗,崖石奇絕,因岩口東向,便取名朝陽岩,元結興起,不僅撰有《朝陽岩銘》,還作《朝陽岩》詩,飧於石壁。其《朝陽岩下歌》曰:「朝陽岩下湘水深,朝陽洞口寒泉清。零陵城郭夾湘岸,岩洞幽奇帶郡城。荒蕪自古人不見,零陵徒有先賢傳。水石為娛安可羨,長歌一曲留相勸。」

柳宗元貶居永州後也常來遊覽,還著有《朝陽岩遂登西亭二十韻》,朝陽一景,蜚聲四海。

更有甚者,大曆二年三月,元結前去長沙返道,邂逅浯溪。這條湘江之濱的一條小溪,讓元結如痴如醉,自個兒喃喃有語,出口成章:「湘水一曲,淵洄傍山。山開石門,溪流潺潺。山開如何?巉巉雙石。臨淵斷崖,夾溪絕壁。水實殊怪,石又尤異。吾欲求退,將老茲地。溪古荒溪,蕪沒蓋久。命曰浯溪,旌吾獨有。人誰游之?銘在溪口。」

這題曰《浯溪銘》的不僅道出了浯溪的曠世絕色,也道出了詩人的歸隱心境。果不其然,大曆四年,朝廷「起複次山守金吾衛將軍,員外置同正員,兼御史中丞,使持節都督容州諸軍事,兼容州刺史。」,只是元結母親正好去世,故「以適丁母憂,寄柩永州」,作《再讓容州表》,安得浯溪守制三年。

元結浯溪常醉,亦有吟詠,作《窊尊詩》一首,廣為傳揚:「巉巉小山石,數峰對窊亭。窊石堪為樽,狀類不可名。巡迴數尺間,如見小蓬瀛。尊中酒初漲,始有島嶼生。豈無日觀峰,直下臨滄溟。愛之不覺醉,醉臥還自醒。醒醉在尊畔,始為吾性情。若以形勝論,坐隅臨郡城。平湖近階砌,近山復青青。異木幾十株,林條冒檐楹。盤根滿石上,皆作龍蛇形。酒堂貯釀器,戶牖皆罌瓶。此尊可常滿,誰是陶淵明。」

詩中所云,為浯台所在,據說界面留有一塊窊尊,可容斗酒,人云元結所鑿,還說,元結每逢月夜便呼朋喚友來此賞月賦詩,圍坐豪飲。可惜酒不能繼,實能盡歡。後來浯溪山神得知,便與湘江之神湘夫人議定,決定引湘水入此,化為瓊漿,從此飲之不盡。不料酒魔作祟,前來盜寶,可當一腳踏上石頭,就遇到呂洞賓駕霧1來。呂洞賓舉劍一劈,便把石崖劈出一條裂縫,酒魔嚇得屁滾尿流,落荒而去。

更加傳奇的是元結離開浯溪後,窊尊乾涸,酒魔惱羞,便潛在浯溪園內傷害過往遊人,直到闖見宋代湘西人柳應辰在其手上珠筆畫得一符,浯溪方得安寧。

大曆六年六月,大書法家顏真卿慕名浯溪,便來看望元結,元結請其將上元中所撰的《大唐中興頌》書於石上,浯溪從此播譽天下,成為了遷客騷人朝聖的地方。

且行且吟,永州如歌,元結是瀟湘景物不折不扣的推手。

元結雖去久矣,風景還在。

元結是家鄉的寶貝,我卻不知。

識得元結是後來,每到一地旅遊,都要了解那裡的人文,那裡的風習,才再是那裡的山水。

追根溯源,又想起了家鄉永州。

元結於永州的貢獻僅次於柳宗元,是他們共同擦亮了永州這塊招牌。

元結,字次山,號漫叟,唐玄宗開元七年(公元719年)出生於一個望族之家,屬後魏常山王遵十二世孫。元結本是鮮卑族,拓拔氏,是後來皇帝賜姓為元。少年元結「聰悟宏達」,「倜儻不羈」。且深受堂兄元德秀的影響,其堂兄是一位很有卓行的人,因此清德、方直成為了元結一生所致力踐行的品格。元結以「其心古,其行古,其言古,躬是三者而見重於今」而「率性方直,秉心真純,見危不撓,臨難遺身」。

天寶六年,元結與杜甫等赴京都長安應試,可是遇宰相李林甫以「野無遺賢」的惡毒藉口,使得當年無一士子中榜,元結也不例外,不得不悻悻地返回商余。

畢竟「聰悟宏達」,34歲的元結便著元子十卷,名曰「文編」,頗受禮部侍郎楊浚知貢舉的賞識,於是舉進士,次年終於擢進士第。然後元結卻並未出仕,依舊偏寓商余。轉眼一年,安祿山謀反,其父元延祖還特別訓誡元結:「而曹逢世多故,不得自安山林,勉樹名節,無近羞辱」。於是,在乾元二年,國子司業蘇源明力薦元結,招緝義軍,理兵泌南。元結「見危不撓,臨難遺身」的秉性,使其將士都精神抖擻,威風凜凜,史思明不敢貿然南侵,從而15城池寸土不失。因其領兵有功,乾元三年元結被晉升為水部員外郎,廣德元年又被授為道州刺史,廣德二年五月赴任,赫赫元結便結緣我的家鄉。

然而,初來乍到的元結,看到的道州卻是一座頹城,觸景生情,元結不禁潸然淚下,其用情呈上了《謝上表》:「耆老見臣,俯伏而泣;官吏見臣,以無菜色;城池井邑,但生荒草。登高極望:不見人煙。嶺南數州,與臣接近。餘寇蟻聚,尚未歸降。」可見大唐極盛也經不住「安史之亂」,僻野永州也在劫難逃。

不久元結就創作了《舂陵行》。其在序文中寫道:「於戲!若悉應其命,則州縣破亂,刺史欲焉逃罪?若不任命,又即獲罪戾,必不免也。吾將守官,靜以安人,待罪而已。此州是舂陵故地,故作《舂陵行》以達下情。」

詩曰:「軍國多所需,切責在有司。有司臨郡縣,刑法竟欲施。供給豈不憂,征斂又可悲。州小經亂亡,遺人實困疲。大鄉無十家,大族命單羸。朝飡是草根,暮食是木皮。出言氣欲絕,言速行步遲。追呼尚不忍,況乃鞭撲之?郵亭傳急符,來往跡相追,更無寬大恩,但有迫促期。欲令鬻兒女,言發恐亂隨;悉使索其家,而又無生資。聽彼道路言,怨傷誰復知?去冬山賊來,殺奪幾無遺。所願見王官,撫養以惠慈;奈何重驅逐,不使存活為?安人天子命,符節我所持。州縣忽亂亡,得罪復是誰……」

代宗廣德元年,西原賊入道州,焚燒殺掠,幾盡而去。

元結見此情景多有感慨,便有又了《賊退示官吏》,詩中寫道:「昔年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戶,洞壑當門前。井稅有常期,日晏猶得眠。忽然遭世變,數歲親戎旃。今來典斯郡,山夷又紛然。城小賊不屠,人貧傷可憐。是以陷鄰境,此州獨見全。使臣將王命,豈不如賊焉。今被徵斂者,迫之如火煎。誰能絕人命,以作時世賢。思欲委符節,引竿自刺船。將家就魚麥,歸老江湖邊。」

然而,吾鄉當年雖在僻野,一時民生凋敝,田地荒蕪,城郭寥落,人煙稀疏,卻得「下派」的元結膽識過人,治理有方,使道州漸復元氣。就連遠在巴渝過着寄寓生活的杜甫也在聞知道州的變化慨然贊道:「道州憂黎庶,詞氣浩縱橫。兩章對秋月,一字偕華星。」

顏真卿亦作《元君墓碑銘》,其序中有:「君下車行古人之政,二年間,歸者萬餘家。賊亦懷畏,不敢來犯。」可見元結用心所得,天下皆知。

這時的元結心情多有怡然之時,樂山謁水,詩興勃然,在所難免。

一日,信步右溪,一條無名小溪,但俊秀可人,競惹得元結心潮翻湧,於是寫就了《右溪記》這篇唐宋紀游文學中的扛鼎之作,文中寫道:「道州城西百餘步,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欹嵌盤屈,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蔭。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游。處在人間,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以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立亭宇,植松與桂,兼之香草,以裨形勝。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銘石上,彰示來者。」

右溪今在,已經成為城中之河。納涼祛暑,成了道縣人消閒的好去處。

道縣有一石魚湖,在城東門外二里許的瀟水中,在元結的《石魚湖上作序》有過這樣的描述:「泉南上有獨石在水中,狀如游魚。魚凹處,修之可以貯酒。水涯四匝,多欹石相連,石上堪人坐,水能浮小舫載酒,又能繞石魚洄流,及命湖曰石魚湖,鐫銘於湖上,顯示來者,又作詩以歌之。」

元結常與文人雅士聚此暢飲,並作多首詩歌——

其中有《石魚湖上醉歌並序》:「漫叟以公田米釀酒,因休暇,則載酒於湖上,時取一醉;歡醉中,據湖岸,引臂向魚取酒,使舫載之,遍飲坐者。意疑倚巴丘,酌於君山之上,諸子環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觸波濤而往來者,乃作歌以長之。

石魚湖,似洞庭,夏水欲滿君山青。山為樽,水為沼,酒徒歷歷坐洲島。長風連日作大浪,不能廢人運酒舫。我持長瓢坐巴丘,酌飲四坐以散愁。」

又有《石魚湖上作序》,詩中言之鑿鑿,滿懷深情:「吾愛石魚湖,石魚在湖裡。魚背有酒樽,繞魚是湖水。兒童作小舫,載酒勝一杯。座中令酒舫,空去復滿來。湖岸多欹石,石下流寒泉。醉中一盥漱,快意無比焉。金玉吾不須,軒冕吾不愛。且欲坐湖畔,石魚長相對。」

還有《夜宴石魚湖作》:「風霜雖慘然,出遊熙天正。登臨日暮歸,置酒湖上亭。高燭照泉深,光華溢軒楹。如見海底日,曈曈始欲生。夜寒閉窗戶,石溜何清泠。若在深洞中,半崖聞水聲。醉人疑舫影,呼指遞相驚。何故有雙魚,隨吾酒舫行。醉昏能誕語,勸醉能忘情。坐無拘忌人,勿限醉與醒。」

另有《宴湖上亭作》:「廣亭蓋小湖,湖亭實清曠。軒窗幽水石,怪異尤難狀。石尊能寒酒,寒水宜初漲。岸曲坐客稀,杯浮上搖漾。遠水入簾幕,淅瀝吹酒舫。欲去未回時,飄飄正堪望。酣興思共醉,促酒更相向。舫去若驚鳧,溶瀛滿湖浪。朝來暮忘返,暮歸獨惆悵。誰肯愛林泉,從吾老湖上。」

石魚湖,因元結而不朽。

九疑,更是元結心儀已久的聖地,永泰丙午年元結到此一游,感懷山水,情傾筆端,便作了《九疑圖記》。文曰:「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數。中峰之下,水無魚鱉,林無鳥獸,時聞聲如蟬蠅之類,聽之亦無。往往見大谷長川,平田深淵,杉松百圍,榕栝並之;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飛流,異竹雜華;回映之處,似藏人家……若度其高卑,比洞庭、南海之岸。直上可二三百里,不知海內之山,如九疑者幾焉。」

又有《登九疑第二峰》:「九疑第二峰,其上有仙壇。杉松映飛泉,蒼蒼在雲端。何人居此處,雲是魯女冠。不知幾百歲,燕坐餌金丹。相傳羽化時,雲鶴滿峰戀。婦中有高人,相望空長嘆。」

還有《宿無為觀》:「九疑山深幾千里,峰谷崎嶇人不到。山中舊有仙姥家,十里飛泉繞丹灶。如今道士三四人,茹芝煉玉學輕身。霓裳羽蓋傍臨壑,飄颻似欲來雲鶴。」

詩人再《欸乃曲五首》,深深一聲「欸乃」,九疑在上。

「偶存名跡在人間,順俗與時未安閒。來謁大官兼問政,扁舟卻入九疑山。」

「湘江二月春水平,滿月和風宜夜行。唱橈欲過平陽戍,守吏相呼問姓名。」

「千里楓林煙雨深,無朝無暮有猿吟。停橈靜聽曲中意,好是雲山韶濩音。」

「零陵郡北湘水東,浯溪形勝滿湘中。溪口石顛堪自逸,誰能相伴作漁翁。」

「下瀧船似入深淵,上瀧船似欲升天。瀧南始到九疑郡,應絕高人乘興船。」

委實蒼梧之野的九疑不僅山峰峻挺,林木疊翠,溪水清澈,雲靄雋永,仙家靈動,「海內之山」孰與媲美?元結因此大為慨嘆,故斗膽提出「九疑為南嶽」、封「崑崙為西嶽」的奇思妙想。

大曆元年夏,元結又來到治域所轄的江華巡視,在瞿縣令的陪同下遊覽了位於江華沱江東南六七里許的陽華岩。映入眼帘的是陽華幽靜,別有洞天,蔚為大觀,元結不禁脫口而出:「吾游處山林幾三十年,所見泉石如陽華,殊異而可嘉者,未有也。故作銘稱之——

九疑萬峰,不如陽華。陽華嶄巉,其下可家。洞開為岩,岩當陽端,岩高氣清。洞深泉寒,陽華旋迴。嶺巔如辟,溝塍松竹。輝映水石,尤宜逸民。亦宜退士,吾欲投節,窮老於此。懼人譏我,以官矯時。名跡彰顯,愧如此為。於戲陽華,將去思來。前步卻望,踟躕徘徊。」 這就是芳傳千古的《陽華岩銘》。

江華之行,在元結的眼裡一草一木都充滿了詩情畫意,不惜潑墨一氣寫下了《招陶別駕家陽華作》:「海內厭兵革,騷騷十二年。陽華洞中人,似不知亂焉。誰能家此地,終老可自全。草堂背岩洞,幾峰軒戶前。清渠匝庭堂,出門仍灌田。半崖盤石徑,高亭臨極巔。引望見何處,迤逶隴北川。杉松幾萬株,蒼蒼滿前山。岩高曖華陽,飛溜何潺潺。洞深迷遠近,但覺多洄淵。晝遊興未盡,日暮不欲眠。探燭飲洞中,醉昏漱寒泉。始知天下心,耽愛各有偏。陶家世高逸,公忍不獨然。無或畢婚嫁,竟為俗務牽。」

永州古城西南二華里還有一勝景——朝陽岩,其為瀟水西岸之臨江峭壁。唐永泰二年,元結維舟岩下,喜其山水秀麗,崖石奇絕,因岩口東向,便取名朝陽岩,元結興起,不僅撰有《朝陽岩銘》,還作《朝陽岩》詩,飧於石壁。其《朝陽岩下歌》曰:「朝陽岩下湘水深,朝陽洞口寒泉清。零陵城郭夾湘岸,岩洞幽奇帶郡城。荒蕪自古人不見,零陵徒有先賢傳。水石為娛安可羨,長歌一曲留相勸。」

柳宗元貶居永州後也常來遊覽,還著有《朝陽岩遂登西亭二十韻》,朝陽一景,蜚聲四海。

更有甚者,大曆二年三月,元結前去長沙返道,邂逅浯溪。這條湘江之濱的一條小溪,讓元結如痴如醉,自個兒喃喃有語,出口成章:「湘水一曲,淵洄傍山。山開石門,溪流潺潺。山開如何?巉巉雙石。臨淵斷崖,夾溪絕壁。水實殊怪,石又尤異。吾欲求退,將老茲地。溪古荒溪,蕪沒蓋久。命曰浯溪,旌吾獨有。人誰游之?銘在溪口。」

這題曰《浯溪銘》的不僅道出了浯溪的曠世絕色,也道出了詩人的歸隱心境。果不其然,大曆四年,朝廷「起複次山守金吾衛將軍,員外置同正員,兼御史中丞,使持節都督容州諸軍事,兼容州刺史。」,只是元結母親正好去世,故「以適丁母憂,寄柩永州」,作《再讓容州表》,安得浯溪守制三年。

元結浯溪常醉,亦有吟詠,作《窊尊詩》一首,廣為傳揚:「巉巉小山石,數峰對窊亭。窊石堪為樽,狀類不可名。巡迴數尺間,如見小蓬瀛。尊中酒初漲,始有島嶼生。豈無日觀峰,直下臨滄溟。愛之不覺醉,醉臥還自醒。醒醉在尊畔,始為吾性情。若以形勝論,坐隅臨郡城。平湖近階砌,近山復青青。異木幾十株,林條冒檐楹。盤根滿石上,皆作龍蛇形。酒堂貯釀器,戶牖皆罌瓶。此尊可常滿,誰是陶淵明。」

詩中所云,為浯台所在,據說界面留有一塊窊尊,可容斗酒,人云元結所鑿,還說,元結每逢月夜便呼朋喚友來此賞月賦詩,圍坐豪飲。可惜酒不能繼,實能盡歡。後來浯溪山神得知,便與湘江之神湘夫人議定,決定引湘水入此,化為瓊漿,從此飲之不盡。不料酒魔作祟,前來盜寶,可當一腳踏上石頭,就遇到呂洞賓駕霧1來。呂洞賓舉劍一劈,便把石崖劈出一條裂縫,酒魔嚇得屁滾尿流,落荒而去。

更加傳奇的是元結離開浯溪後,窊尊乾涸,酒魔惱羞,便潛在浯溪園內傷害過往遊人,直到闖見宋代湘西人柳應辰在其手上珠筆畫得一符,浯溪方得安寧

大曆六年六月,大書法家顏真卿慕名浯溪,便來看望元結,元結請其將上元中所撰的《大唐中興頌》書於石上,浯溪從此播譽天下,成為了遷客騷人朝聖的地方。

且行且吟,永州如歌,元結是瀟湘景物不折不扣的推手。

元結雖去久矣,風景還在。[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