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位於天津市河東區大直沽中路,面積約五千八百平方米。博物館主體建築中央為元明清大殿基址,周圍設兩層展廳。展覽的主題為「海洋的旋律」,以二百餘件出土文物及與海洋文化、媽祖文化[1]有關的船舶、建築等復原模型和三百幅圖片,向遊客展示古代人類從事海洋文化實踐活動、天津城市的起源、媽祖文化現象、遺址的發掘等內容。博物館前方廣場中央矗立着通柱式媽祖像,通柱象徵桅征,採用浮雕手法,自下而上雕刻着代表元、明、清三代不同的海洋圖案。

簡介

該館主體建築中央大廳展示的是考古發掘出土的元代建築基址和明、清時期天妃宮大殿基址,其周圍設兩層展廳,200米長展線,展出200餘件遺址出土的文物及300餘幅圖片。展覽的主題為「海洋的旋律」,分為「浩瀚的海洋、神奇的媽祖、河與海的城市、永恆的遺址」四個部分。元朝海運的興盛,促使了中國北方地區第一座媽祖廟——大直沽天妃靈慈宮(1281—1284)的誕生,它比建於明代永樂2年(1404年)的天津衛城早100多年。數百年來的頹廢興衰,留下了積澱深厚的古遺址。館內擁有清代天妃宮大殿基址的考古發掘現場、按比例縮小的「明代鄭和1號寶船的船體模型」及其福建地區「媽祖廟會」盛況的多媒體演示。天津市第一座遺址博物館——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

這座博物館占地面積58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主體建築中央為元明清大殿基址,周圍設兩層展廳。展覽的主題為「海洋的旋律」,展品有200餘件出土文物及與海洋文化、媽祖文化有關的船舶、建築等復原模型,還有300件圖片,集中展示了古代人類從事海洋文化實踐活動、天津城市的起源[2]、媽祖文化現象、遺址發掘等內容。

博物館前的廣場矗立一通柱式雕像,通柱象徵桅杆,自下向上雕刻着代表元、明、清三個時期不同的海洋圖案。柱的頂端即是媽祖像,雙手輕捧在胸前,雙目遠眺,盼望遠航的人們平安歸來。

建築布局

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陳列由四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浩瀚的海洋」,講述了中國古代先民對于海洋的認識和利用;第二部分「神氣的媽祖」,講述了媽祖崇拜的產生、演變和流傳;第三部分「海與河的城市」,講述了天津古代城市的形成、發展和海洋的關係;第四部分「永恆的遺址」,講述了大直沽天妃宮的歷史及遺址的考古發掘。

該館主體建築中央大廳展示的是考古發掘出土的元代建築基址和明、清時期天妃宮大殿基址,其周圍設兩層展廳,200米長展線,展出200餘件遺址出土的文物及300餘幅圖片,元朝海運的興盛,促使了中國北方地區第一座媽祖廟——大直沽天妃靈慈宮(1281—1284)的誕生,它比建於明代永樂2年(1404年)的天津衛城早100多年。數百年來的頹廢興衰,留下了積澱深厚的古遺址。館內擁有清代天妃宮大殿基址的考古發掘現場、按比例縮小的「明代鄭和1號寶船的船體模型」及其福建地區「媽祖廟會」盛況的多媒體演示。

博物館前的廣場矗立一通柱式雕像,通柱象徵桅杆,自下向上雕刻着代表元、明、清三個時期不同的海洋圖案。柱的頂端即是媽祖像,雙手輕捧在胸前,雙目遠眺,盼望遠航的人們平安歸來。

遺址發掘

1998年12月-1999年1月,為配合城市建設,天津市考古工作隊對遺址進行了發掘。此次發掘出了元代建築基址與明、清時期天妃宮的大殿基址,並出土了大量的元、明、清建築構件和生活用品。這是天津考古第一次在市區範圍內發現地層關係明確的元代遺存。出土的元代藍色琉璃筒瓦和明代綠色琉璃筒瓦表明,元明時期的天妃宮是等級較高的官廟。根據遺址內的建築施工基槽提供的剖面推斷,存在有宋金或更早的遺存。該遺址文化內涵豐富,層次清晰,是天津市區內堆積最厚的古代文化遺存。2002年3月20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將該遺址列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視頻

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 相關視頻

先有大直沽後有天津衛-天津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遊覽
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今起閉館進行提升改造

參考文獻

  1. 媽祖文化的四大特徵,搜狐,2016-04-14
  2. 天津的由來,搜狐,2019-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