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元山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元山寺(Wonsan Temple),原名玄山寺,位於廣東省陸豐市碣石鎮汕尾玄武山旅遊區內,始建於南宋建炎年(1127年),已有八百多年歷史,後因避清代康熙玄燁的帝諱,改為元山寺。

元山寺建築格局為多組四合院對稱式,坐北朝南,臥崗面海,依山遞建,其建築布局合理,結構嚴謹,計有山門、前殿、中殿、正殿、配殿、廳堂、院落,在右廡廊、方丈廳和僧房等建築99間,是一座具有典型潮汕建築風格和藝術特點的宮殿群體。

2001年6月25日,元山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稱: 元山寺

外文名稱: Wonsan Temple

地理位置: 廣東省陸豐市碣石鎮玄武路

氣候類型: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占地面積: 15萬平方米

開放時間: 早8:30-晚5:00

門票價格: 25元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建築年代: 南宋建炎年(1127年)

編 號: IV-178

建築特點

元山寺依山建築,布局為多單體建築四合院,採用了中軸對稱的布局手法,建築結構嚴謹,重鬥疊拱,高脊飛檐,雕樑畫棟,傳統瓷貼,顯得宏偉壯觀[1] 。這種布局旨在烘托莊嚴、肅穆、神秘的宗教氣氛。元山寺還利用建築地基不斷抬高和室內光線明暗遞變來烘托宗教氣氛,這是許多山寺建築所慣於採用的方法,元山寺建築的整體地基隨山勢而抬升,而且在整體建築的內部其他地基也進行了分級抬高。從山門到正殿的神像,共有三處抬升,累計高差達3.66米。

元山寺建築空間利用天井與建築相交織,使整個寺廟具有空間變化的豐富性和連續性。天井的布局,加強了建築空間變化,開合變化的豐富性。

歷史沿革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陸豐市碣石鎮鄉民在碣石北郊的山崗(原名圭山)上,建有一小廟,奉「北極玄武,元天上帝」之神像。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碣石衛總兵建築碣石衛城時將小廟改建為「玄武廟」。明萬曆五年(1577年),碣石衛總兵侯繼高主持將玄武廟擴建成現存的規模,始稱「玄山寺」。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住持僧石溪長老主持修建元山寺。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住持僧別天長老主持修建元山寺廟宇。

清光緒六年(1880年),元山寺廟遭蟻蛀,由廣東水師提督方耀、碣石鎮總兵李揚升、鄧萬林與住持蹭釋大同募集重建。

1981年,元山寺重建福星壘塔。

1986年,重建玄武山戲台,修復後的元山寺仍保存明清對代的古建築風貌。

文物遺存

綜述

元山寺內存有北宋「崇寧通寶銅爐」,明代「宣德銅爐」,清同治六年(1867年)同治皇帝欽賜的詔書及清代瓷瓶等寺珍藏文物一批,以及泰國佛教會奉送的「釋迦牟尼大佛銅像」等歷史文物。

匾額

  • 「水德靈長」,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欽差大臣兵部尚書兩江總督[[林則徐[[題贈。
  • 「帝德光天」為道光十二年(1832年)廣東全省水師提督,南澳總兵洪軒(洪香)題。
  • 「威宣嶺表」為同治六年(1867年)同治皇帝御賜。同時還保存廣東陸路提督碣石鎮總兵李揚升刊刻的「御旨書刻匾」。
  • 「丕冒海隅」為清同治七年(1868年)廣東全省水師提督方耀題。
  • 「靈聲滿道」落款稱「欽命陸路提督標福字全軍鎮守碣石等處總兵官振勇巴圖魯劉永福敬獻。」
  • 「靈聲赫濯」為鎮碣使者鄧萬林(曾任廣西西道御史)題送。
  • 「台閣文章」高掛於玄武山戲台上,由道光乙末科探花李文田咸豐年間刻送。
  • 「恩重如山」,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程恩高(曾任福建省水師提督)題送。
  • 「履戴恩深」此匾額是廣東水師提督溫賢(碣石鎮人)於咸豐年間題送。
  • 「咸蒙履泰」是咸豐年間(1831年至1861年)碣石總兵泊承升刻送。
  • 「璇樞密運」是咸豐十一年(1861年)碣石鎮人曾逢年(時任山東登州鎮總兵)題刻。
  • 「武當飛來」是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甲子鎮舉人張兆禧題送,原匾於1969年已毀,現為複製品。
  • 「靈威遐播」為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碣石鎮總兵吳祥達題送。

石刻

  • 明萬曆六年(1578年),碣石衛總兵侯繼高主持擴建元山寺時,在塔下西側石上題刻「起龍巖」。
  • 明萬曆十年(1582年),參戌成雨泉、巡道鄭謙山、姚龍聚會于山亭之上,共商抗倭大計,撰文共立「三台保障」碑記。
  • 明萬曆八年(1580年),碣石衛指揮任光璨等撰文共立「建碣石玄武山寺」碑記。
  • 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鎮碣使鄧萬林在麒麟石東面陡壁上題刻「山不在高」四個大字。

保護措施

1983年至1985年,陸豐市對元山寺廟宇進行了修茸完善。

2014年7月21日,元山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文化

名稱由來

明萬曆五年(1577年),碣石衛總兵侯繼高主持擴建玄武廟,始稱「玄山寺」。

康熙元年(1662年),清聖祖康熙(名玄燁)即位後,為避帝諱,改「玄」作「元」,且古時「玄」、「元」二字通用,故此後有「元武山」「元武廟」「元山寺」「元山祖廟」等稱謂。《廣東通志》有關記載,也有「元武寺」稱謂。

典故傳說

《後漢書·王梁傳》:「玄武,水神之名」。《陸豐縣誌》載葉春及撰文的《新建碣石元武山記》云:「元武,北方之宿,其象龜鱉,有甲,能禦侮,故兵家殿之。」元山寺於宋代奉祀「玄天上帝」,至今仍有「武當飛來」題匾。但據考究,元山寺當時沒有道教的神職人員(道士之類)專職供奉,而自明代萬曆年間己有佛教憎人到元山寺闡教。據《陸豐縣誌》云:「(碣石)城西桂林有永興寺廢」,候公(繼高)「慮無以共僧,」將永興寺遺田若干,歸擴建的元山寺「兀食於僧」。又據民間傳說,明萬曆年間碣石衛總兵侯繼高,其母篤信佛教,侯比較孝順父母,並受母親信仰佛教思想之影響,而在碣石任職時,擴建元山寺,並支持佛教僧侶居寺闡教,置寺田歲租,養僧禮佛,故佛僧人在元山寺得以衣缽相傳。

節慶活動

元山寺廟會,當地叫重光大廟會。據史料記載;自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舉行首屆重光大廟會,爾後,每逢天干「丙歲」,即十年一度,「舉行一次重光廟會慶典活動。至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共舉行過六次重光大廟會。

1956年,重光廟會慶典活動,因解放後破除各種舊習俗而中斷。

1991年,恢復元山寺傳統廟會活動,「陸豐縣碣石玄武山廟會組織委員會」經過數月的籌備,於農曆九月九日舉行廟會活動,為時七天。邀請了華僑、港澳台同胞200人參加,鳴禮炮、放氣球、放和平鴿。民俗文藝遊行活動,計有1800多人,表演了富有地方特色和宣傳社會主義內容的49個文藝節目,遊行隊伍長達一千米。玄武山戲台公演了陸豐正字劇團的「三國戲」,並有廣東潮劇團、上海歌舞團、河北馴化雜技團等文藝團體在各處分別公演。晚上,進行了煙花匯演。

文物價值

元山寺歷經數百年,寺內保存着一批具有歷史、科研和藝術價值的珍貴文物,記載着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保國安邦的歷史史實。

旅遊信息

地址:元山寺位於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碣石鎮北郊玄武山旅遊區內,面瀕南海,濱於碣石灣。

門票:團體票20元,散客票25元,登塔10元。

交通:從陸豐市區汽車總站乘坐旅遊專線或乘坐東海至碣石公交線路至「玄武山旅遊區」下即可。

視頻

汕尾玄武山爭創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