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星吉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元史·星吉傳出自《元史》,是系統記載元朝興亡過程的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成書於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1381)、王禕(1321~1373)主編。全書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紀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傳九十七卷,記述了從蒙古族興起到元朝建立和滅亡的歷史。
明太祖朱元璋十分重視修史工作,他即位的當年,即元朝滅亡的當年,1368年,便下詔編修《元史》。[1]
原文
星吉字吉甫,河西人。少給事仁宗潛邸。出為江南行御史台御史大夫。時承平日久,內外方以觀望為政,星吉獨持風裁。湖東僉事三寶住,儒者也,性廉介,所至搏貪猾無所貸。御史有以自私請者,拒不納,則誣以事劾之。章至,星吉怒曰:「若人之廉,孰不知之,乃敢為是言耶!」即奏杖御史而白其誣。執政者惡之,移湖廣行省平章政事。
湖廣地連江北,威順王歲嘗出獵,民病之。又起廣樂園,多萃名倡巨賈以網大利,有司莫敢忤。星吉至王闔中門啟左靡召以入星吉引繩床坐王中門西言曰吾受天子命作牧焉得由不正之道入乎王命啟中門。星吉入,責王曰:「王騁獵宣淫,賈怨於下,恐非所以自貽多福也。」王謝之,為悉罷其所為。
至正十年,汝、潁妖賊起,會僚屬議之,或曰「有鄭萬戶,老將也,宜起而用之。」星吉悉以其事屬鄭。賊遣其黨十千來約降。星吉與鄭謀曰:「此詐也,宜受而審之可也。」果得其情,乃殲之。
詔令守江州。時江州已陷,賊據池陽,眾皆欲走。星吉曰:「汝等皆有妻子財物,縱逃其可免乎?」乃貸富人錢,募人為兵,一日得三千人。乃具舟楫直趨銅陵,擒其渠魁周驢。
伺者告賊艦至自上流,順風舉帆,眾且數十倍,諸將失色。星吉曰:「無傷也,鳳勢盛,彼倉卒必不得泊,但伏橫港中偃旗以待,俟過而擊之,無不勝矣。」風怒水駛,賊奄忽而過,乃命舉旗張帆鼓譟而薄之,官軍殊死戰,風反為我用,又大破之。
時湖廣已陷,江西被圍,日久糧益乏,士卒咸困。或曰:「東南完實,盍因糧以圖再舉乎?」星吉曰:「吾受命守江西,必死於此。」眾莫敢復言。有頃,賊乘大船四集,發矢射星吉,乃昏仆。賊素聞星吉名,不忍害,舁置密室中,至旦乃蘇。賊羅拜,爭饋以食。星吉斥之,遂不復食。凡七日,乃自力而起,北面再拜曰:「臣力竭矣。」遂絕,年五十七。 (《元史•星吉傳》,有刪節)
譯文
星吉,字吉甫,河西人。年少時就在仁宗的府邸中當差。精明敏捷,出任江南御史台御史大夫。這時,因久過太平年月,朝廷內外官吏都是看風頭察顏色辦事,而星吉則堅持紀綱。湖東僉事三寶住,本一介儒生,為人廉潔,對於貪官污吏決不寬容。御史有私事求他,他不肯接受,於是御史寫奏章誣告彈劾他。奏章呈上後,星吉大怒說道:「這個人為官清廉,誰不知道,你竟敢上誣告之詞!」立即奏請對御史施以杖刑,昭雪三寶住之冤。因此,執政者討厭他,調他出京任湖廣行省平章政事。
湖廣地連江北,威順王每年要出去打獵,老百姓認為這是一大負擔。威順王建立「廣樂園」,集中了一些名娼、巨賈,牟取大利。地方官府也不敢得罪他。星吉到湖廣後去拜見他,威順王關了中門,開左邊小門召他進去。星吉拉過椅子坐在威順王中門西邊,說「:我是受天子之命來此任平章政事,怎能從不正之道而入呢!」王命開中門迎入。星吉入府之後,譴責威順王說:「大王打獵行樂,在民間招致百姓抱怨,這恐怕不是用來為自己謀福的好辦法。」威順王連忙感謝他的提醒,將其一些不正當作為全都廢止。
至正十一年(1351),白蓮教在汝、潁一帶起義。星吉召集部屬共同商議,有人說:「有個鄭萬戶是位老將,應該可以起用。」星吉把各項事務均交給他負責。義軍派二千人來約降。星吉與鄭萬戶說:「這是詐降,應接受他們的投降,然後進行審查。」經審查,果然是詐降,就殲滅了他們。
朝廷令星吉守江州。這時江州、池陽已為義軍所有。守城官軍準備棄城逃跑。星吉對他們說「:你們都有妻子財物,你們逃走了,妻子兒女可免於難嗎?」他向富戶借錢來召募兵卒,一天就募得三千人。星吉又備造戰船,直攻銅陵,俘獲了義軍首領周驢。
偵探報告說,有義軍自上流乘艦順風而下,數量比官軍多數十倍。諸將驚恐失色,星吉說:「沒關係,風勢大,敵艦停泊困難,我們埋伏在港灣河汊內,等敵軍過了我們再隨後出擊,無不取勝。」果如星吉所料,官軍殊死戰鬥,大破敵軍。
這時期內,義軍已占有湖廣,江西也被困,士卒都很疲憊。有人說:「東南方完好、糧食充足,為什麼不據此圖謀再次行動呢?」星吉說:「我們受命守江西,必須與江西共存亡。」不久,義軍乘大船從各方面進攻,用箭射星吉。星吉中箭昏倒,為義軍所俘。義軍向來聽聞星吉大名,不忍加害他,就把他抬到密室里,早上才甦醒過來。義軍羅列而拜,爭着餵他食物。星吉喝退了他們,於是不再吃東西。過了七天後,他掙扎着站起來,面向北方施禮說:「臣已經盡力了。」於是氣絕,年五十七歲。 [2]
作者簡介
宋濂(1310年11月4日 -1381年6月20日 ),初名壽,字景濂,號潛溪,別號龍門子、玄真遁叟等,漢族。祖籍金華潛溪(今浙江義烏),後遷居金華浦江(今浙江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思想家,與高啟、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章溢、劉基、葉琛並稱為「浙東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其為太史公、宋龍門。
宋濂與劉基均以散文創作聞名,並稱為「一代之宗」。其散文質樸簡潔,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閣文學,文風淳厚飄逸 ,為其後「台閣體」作家的文學創作提供範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為《宋學士全集》七十五卷。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貧寒,但他聰敏好學,號稱「神童」。曾受業於聞人夢吉、吳萊、柳貫、黃溍等人。元末辭朝廷征命,修道著書。明初時受朱元璋禮聘,被尊為「五經」師,為太子朱標講經。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時朝廷禮儀多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辭官還鄉,後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於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時追諡「文憲」,故稱「宋文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