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元二之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元二之災》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五。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1]、王應麟的《困學紀聞》[2],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原文

《後漢·鄧騭傳》:「拜為大將軍,時遭元二之災,人士饑荒,死者相望,盜賊群起,四夷侵畔。」章杯注云:「元二即元元也,古書字當再讀者,即於上字之下為小二字,言此學當兩度言之。後人不曉,遂讀為元二,或同之陽九,或附之百六,良由不悟,致斯乖舛。今岐州《石鼓銘》,凡重言者皆為「二」字,明驗也。」漢碑有《楊孟文石門頌》云:「中遭元二,西夷虐殘。」《孔耽碑》云:「遭元二轗軻,人民相食。」趙明誠《金石跋》云:「若讀為元元,不成文理,疑當時自有此語,《漢注》未必然也。」按王充《論衡恢國篇》云:「今上嗣位,元二之間,嘉德布流。三年,零陵生芝草。四年,甘露降五縣。五年,芝復生。六年,黃龍見。」蓋章帝時事。考之本紀,所書建初三年以後諸瑞皆同,則知所謂元二者,謂建初元年、二年也。既稱嘉德布流以致祥瑞,其為非災眚之語,益可決疑。安帝永初元年、二年,先零,滇羌寇叛,郡國地震、大水。鄧騭以二年十一月拜大將軍,則知所謂元二年,謂永初元年、二年也。凡漢碑重文不皆用小二字,豈有《范史》一部唯獨一處如此!予兄丞相作《隸釋》,論之甚詳。予修國史日,撰《欽宗紀贊》,用靖康元二之禍,實本於此。

譯文

《 後漢書·鄧鷺傳》 說:「鄧鷺被任命為大將軍,當時正好遭逢元二之災,饑荒嚴重,餓死的人觸目可見,在這種形勢下,盜賊蜂起,四方的少數民族也乘機反叛、入侵。」章懷太子注釋說:「元二即元元,在古書中某字應重複時,就在第一個字下寫一個小小的『二』字,表明這個字應讀兩遍。後人不懂,於是讀作元二,有人解釋為陽九,有人附會為百六,實際上都是因為不懂才導致這樣的錯誤。現在岐州的《石鼓銘》 上,凡是重複的地方都寫一個「二」字,便是明證。」漢碑《 楊孟文石門頌》 說:「中遭元二,西夷虐殘。」《孔耽碑》 說:「遭逢元二轗軻,人民相食。」趙明誠的《 金石跋》 說:「如果讀作元元,文理不通,懷疑當時的確有元二的說法,《後漢書》 的注釋未必正確。」按:王充的《 論衡恢國篇》 說:「當今的皇上繼位後,元二之間,恩德遍布四方。三年,零陵長出了靈芝草。四年,甘露降於五縣之地。五年,又發現了靈芝。六年,黃龍現形。」這是漢章帝時期的事情。查考《章帝本紀》 ,可以看出,本紀中所紀的從建初三年以後各年的祥瑞,與王充所記的完全相同,顯而易見,所謂的元二,乃是指建初元年和二年。既然說恩德遍布四方,則元二不是指災禍,也就一目了然,無庸置疑了。漢安帝永初元年、二年,先零、滇羌叛亂,全國許多地方發生地震、大水。鄧鷺於二年十一月拜大將軍,可見所謂的元二,乃是指永初元年、二年,而且,並不是所有的漢碑中重複字都用小「二」字,難道只有范曄的《後漢書》 一書中如此,而且唯獨一處?我的哥哥宰相洪遵曾著《隸釋》 ,對這個問題論述得非常詳盡。我編纂國史的時候,撰《欽宗紀贊》,其中有「靖康元二之禍」一句,其根據就在於此。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3]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元二之災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