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兒茶的鑑別方法

兒茶的鑑別方法

目錄

【鑑定中藥材名】

兒茶

【藥材來源鑑定】

本品為豆科植物兒茶Acacia catechu(L_f.)Willd.的去皮枝、乾的乾燥煎膏。又名兒茶膏、孩兒茶、黑兒茶。

【藥材歷史考證】

兒茶,原名孩兒茶。元代《飲膳正要》最早記載其功效曰:「味甘、苦,微寒,無毒。去痰熱,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氣,清神少睡。」並謂其「出廣南。」《本草綱目》稱之為烏爹泥,又名孩兒茶。李時珍曰:「烏爹泥,出南番爪哇、暹羅、老撾諸國。今雲南等地造之。」根據以上所述考證,其中李時珍所述「出南番爪哇、暹羅、老撾諸國」者,應為現今茜草科植物兒茶鈎藤Uncaria gambier(Hunter)Roxb.;而李時珍所述「今雲南等地造之」者,則為豆科植物兒茶Acacia catechu(L.f.)Willd.的去皮枝、乾的干浸膏,現主產於雲南西雙版納等地。

【植物形態鑑定】

落葉小喬木,高6~10米。樹皮棕色,常呈條狀薄片開裂;小枝被短柔毛。托葉下面常有一對扁平、棕色的鈎狀刺或無。二回偶數羽狀複葉,互生,總葉柄近基部及葉軸頂部數對羽片部有腺體;葉軸被長柔毛;羽片10~30對;小葉20~50對,線形,長2~6毫米,寬1~1.5毫米,被緣毛。穗狀花序長2.5~10厘米,1~4個生於葉腋;花萼鍾狀,長1.2~1.5厘米,萼齒三角形,被毛;花瓣5,淡黃色或白色,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2.5厘米,被疏柔毛;雄蕊多數;雌蕊1,子房上位。莢果帶狀,長5~12厘米,寬1~1.8厘米,棕色,有光澤,開裂,頂端有喙尖,內有種子3~10顆。花期4~8月,果期9月至翌年1月。

【藥材性狀鑑定】

本品呈方形或不規則塊狀。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光滑而稍有光澤。質硬,易碎,斷面不整齊,具光澤,有細孔,遇潮有粘性。氣微,味澀、苦,略回甜。

【藥材顯微鑑定】

本品粉末棕褐色。可見針狀結晶及黃色塊狀物。

【藥材理化鑑定】

取火柴杆浸於本品水浸液中,使輕微着色,待乾燥後,再浸入鹽酸中立即取出,置火焰附近烘烤,杆上即顯深紅色。

【生境分布】

雲南西雙版納、臨滄地區有野生,雲南、廣東、廣西、浙江南部及台灣有引種栽培。

【採集加工】

冬季採收枝、干,除去外皮,砍成大塊.加水煎煮,濃縮成膏狀,稍冷,傾於特製的模型中,乾燥後取出。

【飲片炮製】

除去雜質,用時打碎。

【性能功用】

苦、澀,微寒。歸肺經。收濕生肌斂瘡。用於潰瘍不斂。濕疹,口瘡,跌扑傷痛,外傷出血。內服:1~3克,水煎服;或入丸、散服。外用:適量。本品須用布包入煎劑。本品性質粘滯,易礙胃氣,故今以外用為主,很少內服。

【附註】

1.置乾燥處貯藏,防潮。

2.方兒茶(棕兒茶)為茜草科植物兒茶鈎藤Uncaria gambier(Hunter)Roxb.帶葉嫩枝的干浸膏。產於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其藥材性狀特徵:呈方塊狀或斜平行六面體形,邊長1.5~3厘米,邊緣向內凹縮,表面棕色或暗棕色。有淺皺縮或紋理,有時具膠質樣光澤,常數塊相連。質硬,不易破碎或稍帶粘性,破碎面棕紅色或為棕色及黃色錯雜的花紋。無臭,味苦澀。本品功效與兒茶膏相同。 [1]

【真實性鑑定】

1.性狀鑑別 藥材 呈塊狀或不規則塊狀,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平滑而稍具光澤。質硬,易碎,斷面不整齊,具光澤,有細孔,遇潮有黏性。氣微,味澀、苦,略回甜。 2. 理化鑑別化學定性鑑別:取木質火柴杆浸於藥材水浸液中,使輕微着色,待乾燥後,再浸入鹽酸中立即取出,置火焰附近烘烤,杆上即顯深紅色。

【質量評價】

1.經驗鑑別 以色黑褐、不糊不碎、嘗之收澀性強者為佳。

2.含量測定 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藥材含兒茶素和表兒茶素的總量不得少於 21.0%。 附

【天然冰片(右旋龍腦)、艾片(左旋龍腦)】

【化學成分】

主為消旋龍腦。尚含異龍腦,是與天然冰片的主要區別。

1. 性狀鑑別 藥材:為無色透明或白色半透明的片狀鬆脆結晶。氣清香,味辛、涼。具揮發性,點燃發生濃煙,並有帶光的火焰。在乙醇、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易溶,在水中幾乎不溶。

【質量評價】

經驗鑑別以片大而薄、色潔白、質鬆脆、清香氣濃者為佳。

1.天然冰片(右旋龍腦)

來源:為樟科植物樟的新鮮枝、葉經提取加工製成。藥材性狀:藥材為白色結晶性粉末或片狀結晶。氣清香,味辛、涼。具揮發性,點燃時有濃煙,火焰呈黃色。在乙醇、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易溶,在水中幾乎不溶。比旋度+34° ~+38°含量測定:用氣相色譜法測定,藥材含右旋龍腦不得少於96.0% 。

2.艾片(左旋龍腦)

來源:為菊科植物艾納香的新鮮葉經提取加工製成的結晶。藥材性狀:為白色半透明片狀、塊狀或顆粒狀結晶,質稍硬而脆,手捻不易碎。具清香氣,味辛、涼,具揮發性,點燃時有黑煙,火焰呈黃色,無殘跡遺留。在乙醇、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易溶,在水中幾乎不溶。比旋度- 36.5° ~-38.5° 。含量測定:用氣栳色譜法測定,藥材含龍腦不得少於85.0%。 [2]

【兒茶的鑑別方法】

1.來源及採收加工

兒茶為豆科植物兒茶的去皮枝、乾的乾燥煎膏。冬季採收枝、干,除去外皮,砍成大塊,加水煎煮,濃縮,乾燥。

2.性狀鑑定

兒茶呈方形或不規則塊狀,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光滑而稍有光澤。質硬,易碎,斷面不整齊,具光澤,有細孔,遇潮有黏性。氣微,味澀、苦,略回甜。

3.顯微鑑定

兒茶粉末棕褐色。可見針狀結晶及黃色塊狀物。

4.理化鑑定

取火柴杆浸於兒茶水浸液中,使輕微着色,待乾燥後,再浸入鹽酸中立即取出,置火焰附近烘烤,杆上即顯深紅色。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