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儋陽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儋陽樓位於海南省儋州市那大城區西南6公里處海拔308米的馬鞍嶺上,整樓高57米,共九層[1]

項目投資1.04億元,於2013年12月1日開工。按規劃設計,儋陽樓內設西部會展中心、儋州歷史博物館、國際象棋培訓基地、市文旅公司辦公場所等,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儋州的標誌性建築。

儋州市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建設、總投資約1億元的儋陽樓,經過1年多的緊張施工,終於露出它雄偉壯觀的面容。據了解,該樓按照宋代式樣建造,樓高有"外五內七"之稱,總面積為13600平方米。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儋陽樓

外文名稱:Danzhou Building

地址:儋州市中興大道西沿線

儋陽詩詞

儋陽樓

承天聚氣仙居閣,繚繞青峰碧玉螺。

雄峙瓊西攬雲月,勢沖霄漢摘星河。

樓比山高視野闊,目接宇外神思多。

美景佳篇詩不斷,春風得意細吟哦。

七律 登儋陽樓

四野

拾級攀緣約勝游,浮光生態入雙眸。

渠渠湖水涵雲月,浩浩松濤上塔樓。

東望瓊田霜稻熟,西臨滄海調聲悠。

蓬萊不過如斯地,神思飛馳任自由。

儋陽建設

據了解,總投資約1億元的儋陽樓,由市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建設,是儋陽森林公園景區的一部分,依照古代樓閣建築的經典制式,表現為"明五暗七"的垂直台地布局風格,整體樓台高57米,台基高度為12米,樓體高度達45米。該樓內設有博物館、儋州歷史陳列館、國際象棋訓練基地、書畫室等文化類展覽展示場所。建成後,不僅成為儋州文化旅遊的新景觀,而且將大大提升儋州的城市品位。

儋陽名源

儋州市文旅公司在那大馬鞍嶺興建仿古高樓,名曰:儋陽樓。此樓引起人們的關注,市民拍手稱快,但也有不少人對其命名大惑不解。

有人對樓的命名作了詮釋,但給人有牽強附會之感。把"儋陽"與丹陽(今安徽省宣城縣)人僮尹聯繫在一起的說法,缺乏史實根據,難以自圓其說。

東漢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丹陽人僮尹為儋耳太守。清雍正《瓊州府志》載:"僮尹,丹陽人,舉孝廉為郎,寓次京師。永平十七年,儋耳慕義貢,渠帥貴長耳,皆穿而縋之,垂肩三寸,餘人則鏤其頰為數支,見者詫為異物。是時甘露頻降,樹枝內附,公卿百姓皆以為瑞應,征在遠人。乃集朝堂,稱觴上壽。尹從武始侯張奮引見便殿,應對稱旨,上奇之,因拜儋耳太守。尹至郡,未幾詔擢為交趾刺史。復還珠崖,戒敕官吏毋貪珍賂,勸諭其民毋鏤面頰,以自別於峒俚雕題之習俗,自是蠻風日變。建初中,以遷武陵太守。"這段史料明確指出"尹至郡,未幾詔擢為交趾刺史"。"未幾",志書沒有準確記載時間多長,估計最長也在數月內。明萬曆《儋州志》、清康熙《儋州志》皆無僮尹事跡的記載。民國《儋縣誌》根據清雍正《瓊州府志》補上,但文字略異。可見僮尹對儋州的影響平平。

儋州自漢建置以來,有史可查的官吏不計其數。他們有功德於儋州者,譬如,北宋的蘇東坡敷揚文教,勸導民族團結,移風易俗;元代判儋州呂琳剛果有為,興學校,課農桑,化刁強,政績赫然;明代知州田章拓址築城,建城門,挖壕溝,築月城,使城池日臻完善;明代知州陳榮選修載酒堂,建欽帥堂,編輯出版《蘇文忠公居儋錄》;清代署儋州事張繼鄒事無巨細,以愛民為本,造士育才,設恤孤所,主祀桄榔庵,任滿之日,土民四十里送行,等等。

"儋陽"的稱謂始見於清代的文學作品。從漢代至清代,時間跨度大約有一千多年,清代人漠視前代,尤其是同時宦官的政績,而去追慕一個並非有很大影的太守僮尹,把其籍貫作為本土地名的別稱,令人匪夷所思。

我們質疑以僮尹籍貫作儋州別稱,還基於如下考量。

其一,這種做法不符合中國人的習慣。

從古至今,中國人習慣以出生地或為官地自稱或稱人。譬如,唐代的韓愈自稱"韓昌黎";唐代的柳宗元自稱"柳河東",他謫居柳州,人稱"柳柳州"(蘇東坡《書柳子厚詩》:"柳柳州《酬婁秀才寓居開元寺早秋病中見寄》");宋代蘇軾被貶黃州,躬耕東坡,自號"東坡居士",人稱"蘇東坡",他出生眉山,人稱"眉山"(錢謙益《湯遂昌顯祖傳》:"四十以後,詩變而為香山、眉山,文變而為南豐、臨川。")他任過徐州太守,人稱"蘇徐州"(秦觀《淮海集》:"我獨不願萬戶侯,惟願一識蘇徐州。"),他謫居儋州,人稱"蘇儋州"(《蔡寬夫詩話》:"蘇儋州嘗賦詩云:'玉堂晝掩春日閒,中有郭熙畫春山。'" );清代鄭燮自稱"鄭板橋";儋州北岸女人嫁出,被當地人稱為"北岸媽",等等。蘇東坡北歸後,近千年來儋州人作了成千上萬詩章讚頌蘇東坡,卻沒有見過有誰把儋州改稱為"眉山"。中國歷史上還沒有以他人的籍貫來代稱本土地名的記載。

其二,儋州自漢代至明代,官方正式地名和名人作品未見"儋陽"字樣。 據明萬曆《儋州志》記載,儋州歷代稱謂有:儋耳郡、珠崖郡、崖州、儋州、昌化軍、南寧軍,等等。

蘇東坡謫居儋州,留下大量的詩文,對儋州的稱謂僅用"昌化軍"、"儋耳"、"儋州",如:"今年四月十七日奉被誥命,責授瓊州別駕,昌化軍安置。"(《至昌化軍謝表》)

"久安儋耳陋,日與雕題親。"(《和陶與殷晉安別》)"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自題金山畫像》)

再看,南宋李光的《儋耳廟碑》:"昌化軍,古儋州也。"南宋楊萬里的《載酒堂並序》:"南荒儋耳萬里國,帝遣海若開奇觀。"元代虞集《登載酒堂》:"翳翳儋耳城,歷歷桄榔樹。"明代曾開《詠儋八景》:"海邦稱樂土,儋耳說天堂。"清代黃俞琛《重建桄榔庵落成》:"西湖別後又儋州,官舍逢訶未許留。"這些詩作也直稱儋耳或儋州。

儋州進士黃河清、舉人曾開、張績,解元陳聖與等現存作品也未見用"儋陽"代稱儋州的現象。然而,確實在勞翱、王雲清、文冠斗、陳碧塘、李文彬的詩中出現以"儋陽"代稱儋州的例子。

既然丹陽人僮尹與"儋陽"毫無關聯,那麼為什麼有人以"儋陽"作儋州的別稱呢?

張元禎《重建州學記》(見康熙《儋州志》)雲:"系儋之陽,厥風本朴。習狃於夷,遂曰性惡。"

我們認為這段文字像一把鑰匙解開"儋陽"的謎團。它為"儋陽"的出處提供了依據。

《辭源》、《辭海》解釋"陽",其中有一項說,"山之南或水之北。"例如,"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姚鼐《登泰山記》);"我送舅氏,曰至渭陽"(《詩經?謂陽》)"泰山之陽","陽",即泰山的南面;"曰至渭陽","陽",即渭水的北面。

北門江流經儋州境內,把儋州分為"北岸"和"水南"。"儋之陽",指的應是北門江之"北岸"。據萬曆《儋州志》載,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置珠崖、儋耳二郡"。儋耳郡城在"高麻都湳灘浦"(即原儋州市三都鎮舊州坡)。它的地理位置正合"儋之陽"的說法。處於北門江北岸的高麻都湳灘浦,當時正是儋耳郡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那裡人才輩出,曾經出過海南第一個進士符確。以它代表儋耳(儋州),完全合情合理。"陽",還可作"陽光"、"溫暖"解,含有朝氣蓬勃的意象。於是,喜歡舞文弄墨者便用"儋陽"作儋州的別稱。

不說正名,而說別稱,是文人墨客作詩常用的手法。譬如,說北京,則用"燕京";說廣州,則用"羊城";說南京,則用"金陵";說海口,則用"椰城",等等。也許是為了避"俗"示"雅"吧。

用"儋陽"作儋州的別稱是騷客的癖好,但它與丹陽人僮尹毫無瓜葛。

儋陽樓記

孔見

儋州地方,乃瓊西古郡。自伏波將軍登島飲馬,拓疆建制,迄今二千餘年;東坡居士流寓於此,續脈傳薪,亦有千載之悠。因文武雙宿交輝,故人文蘊積深厚,百姓重望儒風。洋浦開埠之後,經濟乘勢而起,人間煙火漸旺,民生溫飽有餘,足可以登高而望遠焉。市府遂聚州民之力,壘層樓於馬鞍,以為公眾登臨、仰望蒼天之處,謂之儋陽,並延余著文為記。

余感生命之成就,分物質與精神之次第。拐杖物力,人可直立大地,行走於僕僕風塵。然立定之後,能否如敦煌之飛天,舞蹈於祥雲瑞氣之上,則取決於精神之超拔。人生於泥土,奔走於塵埃,然人之頭顱仍須仰望蒼穹,臉上亦應有雲霞飄過,眸中亦應有星光閃爍,方可不為塵土所覆沒,並不愧於萬物之靈長也。

況乎人生在世,難免罈罈罐罐、磕磕碰碰之事發生;俯仰酬酢之間,亦時有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之情牽扯。市井低洼之處,物事紛沓而至,累成傾壓之勢。稍不經意,妄念糾結於胸膈之間,情愫擁堵於靈府之內,窒息無邪初心,蒙昧天理良知,遮蔽澄明本智,不亦悲乎!是故,須攀登制高之地,以放曠胸襟、舒嘯情懷、展揚精神豪邁之氣度。古人之所樂以登高吟賦者,蓋人之生活,不可有地而無天。地之物產勉可以潤養脾腸,然人之魂魄如崑崙橫亘,非浩瀚蒼天不足以包荒。

儋陽樓乃雙子結構,陰陽合璧。其以馬鞍嶺奠基,匯籠周邊氤氳之地氣,層層壘砌,騎跨而上,以通九重,成凌空高踏之勢,無有抵擋。近則阡陌縱橫,雲月徘徊於湖底;遠則汪洋恣肆,波浪喧騰于海外。登此樓兮,如聳立巨人之肩,既可仰望蒼穹,撥雲見日,撫摩青天,於純洌罡風之中,吞吐浩然大氣;亦可俯瞰塵氛之浮華,開解肺腑之纏結,放飛心中踴躍之鴿雀;還可追懷古往,憧憬未來,與天地精神共馳騁。憑欄遠眺,島西物華盡收眼底;目光所及,世間勝景皆有蹊徑可入,而天下紛繁錯雜之道路,到吾腳下無不殊途同歸,通而為一。此不可言傳之境界,實乃本地生民之大福祉也歟。

詩曰:

風塵自瀰漫,雲霄獨清悠。

蒼天何攀援,在此儋陽樓。

儋陽文獻

陳海波先生儋陽樓聯(兩首)

縱觀晚翠松林,往來古今英雄,載酒堂清風碧水;

俯瞰晨光雲月,聚集乾坤秀氣,儋陽樓福地青山。

北門江水悠悠,感懷昔日東坡,載酒堂前無往客;

南面湖光灩灩,喜看今朝西部,儋陽樓後有來人。

儋陽樓記

--讀海波同志儋陽樓聯

吳清雄

冬去海喧晤舊友,杯酒之際,感世事洞明;春來山暖讀華章,片言之間,曉人情練達。時逢儋陽樓起,風雲千里;又有佳對作證,流布萬方。應囑提筆,豈不快然?

儋州自古人文鼎盛。伏波將軍揚瀾跨海,飲馬於斯,武功偉烈,開瓊州郡縣治理之先河;東坡居士流寓結廬,開壇之後,文風蔚然,乘海南詩書耕讀之遺風。而後人傑地靈,傳襲至今;待到面朝大海,絲路花開。

舊時面海開埠,滾滾英雄憑風而立。今日依山壘土,巍巍高台順勢而為。層台聳翠,飛閣流丹。明合五行,暗對七星。寓於政通而國泰,望焉老鄉盡小康。是時也,憑欄則瞰雲月之煙霞,泛舟則觀山巔之樓色。登高則思先賢之悠悠,舉酒但見後彥之苒苒。感念於青史幾行名姓,流連於勝地百尺高閣。自適於平湖煙雨樓台,燕聚於盛世中國精神。今時今勢,心逐浪高。

然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多少人曾有匡濟天下之志,當得上等願、中等緣、下等福,到頭來才知修齊本我之德,無非高處立、平處往、寬處行。故而情滿之時不登山,意溢之後莫觀海。海闊處自有百舸爭流千帆競渡,風平時但得一鑒方塘幾許稻香。目光放遠,則滄海成一粟,縱然偉烈豐功,不過歷史長河一掬細碎浪花,故而萬事蒼茫:眼界拓寬,則芥子如須彌,哪怕綿薄心力,也是雄關漫道幾聲鏗鏘腳步,因之人心振奮。

天之涯,海之南,心之切,行之遠。高風之會,偶得今時春風大雅:流水之期,遙想千古秋水文章。子曰詩云,玉成中華之文情,大而化之,循而行之;纜放楫奮,競逐絲路之機遇,鼓而進之,慨而慷之。登台凌雲,有感於斯。這正是:

儋陽樓上聚風雲,一片海波一片心。

載酒堂前酹往客,山河壯麗有來人。

(作者系高級編輯、高級政工師、海南日報社總編輯)

儋陽旅遊

在建的儋陽樓以後將是一個好去處。如果登上位於儋州市那大城區西南約6000米處、57米高的儋陽樓,即可北望聞名全國的海南熱帶植物園,南望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的雲月湖,西眺海南大學儋州校區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

根據儋州市重點項目辦公室、市發改委最新統計,儋陽樓完成投資5250萬元,占年計劃投資的131%。目前,儋陽樓已經封頂,後續工程正在加緊推進。

依照古代樓閣建築的經典制式,儋陽樓表現為"明五暗七"的垂直台地布局風格,建成後將成為儋州市的地標性景觀。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超過1億元,項目占地約22畝,總建築面積1.36萬平方米,其中地下部分5930平方米、地上部分7670平方米。儋陽樓竣工後,將內設儋州博物館、儋州歷史陳列館、國際象棋訓練基地、書畫室等。

作為儋州文化旅遊新景點的儋陽樓,是儋陽森林公園景區的一部分。整個森林公園以儋陽樓為主景,融合周邊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 文人在題詩作對時,樂於將儋州寫作儋陽。明代勞翱《登載酒堂》雲:"儋陽景色夏如春,學士堂開瘴海濱。"清代文冠斗《八景合詠》雲:"儋陽春色競河陽,翠點松林晚倍芳。"如今,以"儋陽"命名的儋陽路、儋陽街等,被儋州人所熟知。

視頻

儋州市儋陽樓,儋陽景色夏如春,見過最美貼近自然景色。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儋陽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