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傲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傲囋囋拼音:zá ,zàn ,筆劃:22部首:口五筆:|康熙字典基本解釋:囋 zá 〔嘈囋〕古同「嘈雜」,(聲音)雜亂而喧鬧。 多話:「問一而告二謂之囋。」 囋 zàn 譏笑。 古同「贊」。 囋 cān 古同「餐」。 筆畫數:22; 部首:口; 筆順編號:2513121353121352511134、[1]

[]

ào zàn ㄠˋ ㄗㄢˋ

傲囋

多話。《語本荀子·勸學》:「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況,字卿,尊稱為荀卿。趙國人,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後為楚蘭陵(位於今山東蘭陵縣)令。

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

荀子的名言,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