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傅熹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傅熹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33年1月2日
北京
國籍 中國
職業 古代藝術史研究學者
知名作品 《傅熹年建築史論文集》

傅熹年 (1933年1月2日 - ) 著名建築歷史學家、文物鑑定專家[1],啟功先生的私淑弟子。祖籍四川省江安縣,1933年1月生於北京。195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系。現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 ,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築技術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組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兼職教授[3]

人物經歷

傅熹年,建築歷史學家。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

原籍四川省江安縣,1933年1月2日出生於北京。195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系。先後就職於中國科學院土木建築研究所與清華大學建築系合辦的建築歷史理論研究室、建築工程部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理論歷史研究室、建設部中國建築技術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四十餘年來一直從事中國建築史研究工作。

傅熹年195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系。

1956-1957年協助梁思成教授進行《北京近代建築史》研究。

1961-1963年參加浙江民居和福建民居的調查研究

1963-1965年協助劉敦楨教授進行《中國古代建築史》的編寫工作。

1983至1989年,參加了全國書畫鑑定小組。

1986年被聘為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常務委員。

1989年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資助

項目《中國建築史的研究》,1994年完成該專著,2001年由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4年開始,承擔建設部科技司專題研究。

2005年任主任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

2003年8月21日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學術研究

理論成果

研究重點中國古代城市和宮殿、壇廟等大建築群的規劃、布局手法及建築物的設計規律,揭示出中國古代城市以宮城、里坊為模數,大建築群以主院落為模數,單體建築以所用材和柱高為模數等一系列運用模數控制規劃和建築設計的方法。發現了宮殿壇廟等大型建築群在規劃時用標準方格網控制尺度和相互關係,並把主體建築置於建築群幾何中心的手法。利用已掌握的模數規律,對西周、戰國、唐、宋、金、元一系列建築遺蹟做復原研究。發表論文近30篇,編為《傅熹年建築史論文集》,又選編所繪建築畫為《古建騰輝》,完成了五卷本《中國古代建築史》的第二卷《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築史》和《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建築群布局和建築設計方法研究》的撰寫。

傅熹年

建築史

1989年以後,傅熹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資助項目《中國建築史的研究》,主編五卷本《中國古代建築史》中第二卷《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築史》。由於此期遺存實例極少,傅熹年將實例與大量文獻史料和考古發掘成果三方面互證,並利用外域資料為參證,整理、推證出該時期建築的基本面貌、技術發展水平和發展脈絡等情況。

1994年起,傅熹年承擔建設部科技司下達的《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建築群組布局、單體建築設計手法和構圖規律研究》專題研究,重點對形成中國古代獨特建築體系並能持續發展起重要作用的規劃設計手法進行探索。通過研究大量實例並分析實測圖及數據,揭示出古代除文獻中已有記載的單體建築設計以材分為基本模數外,還存在着運用擴大模數控制規劃設計的方法。如在都城和城市規劃中以宮城和里坊、街區為面積模數,在大建築群組布局中以主院落為面積模數,在單體建築設計中以檐柱高為擴大模數等。又發現除在院落布局中置主體建築於地盤幾何中心的重要特點外,還存在着在宮殿、壇廟、寺院、邸宅等多院落的大型建築群組的規劃布局中,使用方格網為布置基準,用為有一定寬容度的共同面積模數,以控制不同院落間和建築物間的相互關係、保持尺度上的和諧等規劃設計手法。此外,還探索出日本九世紀以前建築設計中運用模數的特點和規律,作為研究南北朝末年至唐代建築設計手法和規律的旁證參考,把對中國古代在規劃設計中較成熟運用模數的認識前推了約三百年,闡揚了中國古代在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方法上的先進性。

古代藝術史

傅熹年在業餘時間潛心於古籍版本目錄學和古代藝術史的研究。其祖父傅增湘先生是近代目錄校勘學家和大藏書家,其父傅忠謨先生是現代古玉研究專家。他整理祖父遺稿,編成《藏園群書經眼錄》、《藏園群書題記》、《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藏園遊記》四書,約500萬字,分別由中華書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整理父親遺稿,編成《古玉精英》、《古玉掇英》二部專著,均由香港中華書局出版。他也因此被聘為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組員,中國國家圖書館顧問。

傅熹年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書畫史研究。1983至1989年間,參加全國書畫鑑定小組,鑑定了全國公藏的古代書畫,在工作成果《中國古代書畫目錄》中,對大量藏品簽署了鑑定意見。對國內外所藏若干重要古代名畫進行重點考辨研究,撰有研究論文十餘篇,編為《傅熹年書畫鑑定集》出版。主編了《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中的《兩宋繪畫·上、下》和《元代繪畫》共三卷。

論文著作

專著

《傅熹年建築史論文集》,文物出版社 ,1998年1月。

《傅熹年書畫鑑定集》,河南美術出版社,1999年1月。

《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建築群布局及建築設計方法研究》,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年1月。

《中國古代建築十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

《中國科學技術史·建築卷》,科學出版社,2008年10月。

《傅熹年建築史論文選》,百花文藝出版社,2009年1月。

論文

優秀的古典建築之一--應縣佛宮寺釋迦塔(《建築學報》1957年01期)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中的北宋建築(《故宮博物院院刊》1979年02期)

福建的幾座宋代建築及其與日本鎌倉"大佛樣"建築的關係(《建築學報》1981年04期)

中國古代住宅建築發展概論(與劉致平合撰,《華中建築》1984年03、04期,1985年01-04期)

隋唐長安洛陽城規劃手法的探討(《文物》1995年03期)

淺談做書畫鑑定工作的體會(《文物》1996年11期)

記顧鐵符先生復原的馬王堆三號墓帛書中的小城圖(《文物》1996年06期)

中國古代的建築畫(《文物》1998年03期)

對含元殿遺址及原狀的再探討(《文物》1998年04期)

中國古代院落布置手法初探(《文物》1999年03期)

試論唐至明代官式建築發展的脈絡及其與地方傳統的關係(《文物》1999年10期)

中國古代建築外觀設計手法初探(《文物》2001年01期)

中國歷史建築遺產保護面面觀(《小城鎮建設》2002年08期)

關於唐宋時期建築物平面尺度用"分"還是用尺來表示的問題(《古建園林技術》2004年03期)

傅熹年

書評

弘揚華夏古建築文化的鴻篇巨製--《中國古建築大系》評介(《中國圖書評論》1996年04期)

深厚的傳統文化修養與書畫藝術的完美結合--慶祝啟功先生書畫集出版(《中國文物報》2001年12月12日)

推動典藏圖書之風--《中國藏書通史》評介(《中國新聞出版報》2001年5月16日)

序言

《晉東南古建築考察記》序(《建築學報》2005年06期)

雜文

記先祖藏園老人與北京圖書館的淵源(《國家圖書館學刊》1997年03期)

人物爭議

民國教育總長傅增湘留下2萬餘件古玉、藏書等文物。為了這些遺產,傅增湘的後人打起了官司,被稱為"新中國最大析產糾紛"。

家族爭議

在2004年的"瀚海秋季拍賣會"上,傅家家藏的紅山文化玉龍形鈎拍得253萬元的高價;紅山文化黃玉獸首蟲身墜的成交價則是132萬。突然浮出水面的古玉讓傅家後輩疑惑重重,他們認為伯父傅忠謨一方的子女隱瞞了祖父留下的大量祖產,於是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起訴,要求析產並分割這些祖產。自1983年首次起訴至今,這場糾紛歷經27年懸而未決。2009年2月6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法院判定傅增湘的圖章40枚、傅增湘日記、手稿由傅鈺年和傅熹年兩方9人共有,由傅熹年保管,判決後傅鈺年兄妹4人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了上訴。2010年8月11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終審判決。

巨額收藏

傅增湘,是我國歷史上著名藏書家、清代翰林。曾任民國教育總長、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館長,我國著名的大收藏家。傅增湘一生共有四位妻子,只有第二位妻子王氏生育三子二女,其中長子傅忠謨留下了五個子女,三子傅定謨留下了四個子女。

1971年11月29日開始,西城區政府有關部門開始清退傅家的財物,到1989年8月3日全部清退完畢,共發還傅家財物17885件24箱13捆1匣,其中不僅有古書、古家具還有古玉近1000塊,大部分財物有名稱有編號。

此案的原告是傅增湘三子傅定謨的子女,以傅定謨的女兒傅鈺年為首;被告是傅增湘長子傅忠謨的兒子傅熹年,傅鈺年等人認為正是堂兄傅熹年的"文字遊戲"剝奪他們對於祖產的繼承權。

案件終結 紛爭並未平息

繼承案還是析產案,雙方各擺龍門,但是每一方都不能夠有足夠的證據形成證據鏈條來支持和證明自己的觀點。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姚歡慶教授接受央視《今日說法》欄目採訪,姚歡慶教授認為,傅家祖輩們留下的是巨額遺產成為傅家後輩人的爭論焦點。巨大的財富面前,怎麼樣來解決後輩人的紛爭,最簡單的辦法遺囑,也就是通過遺囑的方式來解決身後事情的分配問題。當然如果傅增湘留有遺囑,也不可能細緻到處理每一塊玉,大家應互諒互讓。

這場持續了30多年的遺產糾紛硝煙仍沒有散盡,因為傅鈺年和傅延年還打算繼續申訴下去,我們也不知道這場官司會打多久,也不知道這個家庭的糾紛會不會持續到下一輩人身上,當傅增湘收藏這些物品的時候,恐怕無論如何不會想到,後輩會因此產生巨大的糾紛。

視頻

紀錄片:傅熹年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