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傅奕謗佛,招報經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傅奕謗佛,招報經過,傅奕在貞觀十四年的冬天,暴殲而亡

原文

有位信仰道教的太史令傅奕,在唐高祖時就七次上疏請求皇上,廢除佛教,最初高祖皆置之不理。可是他一次一次的上表,上表的次數多了,對佛教沒有研究的唐高祖也為其邪言所動。

有一天,高祖把傅奕的奏章交給大臣們傅閱,徵求群臣的意見,大臣們都說:[佛教興於前朝,弘善遏惡,冥助國家,理無棄廢.]同時,宰相蕭禹對傅奕謗佛憤然的。說:「佛,聖人也,而奕非之;非聖人者,當治其罪。」那知傅更狂妄的說:「聖人之大倫,莫如君父,佛以世嫡,而叛其父,以匹夫而抗天子,你肅禹不是生於空桑(即沙門),而尊崇這種無父之教,非孝者無親。」禹相對此不可理喻的狂者,只有合掌說:「地獄正為此人設也!」結果鬧得不歡而散。 

有一天,高祖問群臣道:「傅奕常說佛教無用,你們以為如何?」左僕射裴寂奏道:「陛下昔倡義師之時,就是志憑三寶,曾言登位後,誓弘佛法,現在六合歸仁,富有四海,而欲信傅奕的話,廢除佛教,豈不是虧往昔而彰今過嗎?」

高祖又將傅奕的奏章,給佛教僧眾們看,並問他們出家人與國家有什麼利益?當時有法琳法師作破邪論說:「佛教徹萬法之源,而孔老立言,是域中之治,凡出家者,守志明道,弘善興福,啟迪昏蒙,利國非淺。」虞世南為破邪論作序讚揚,明概法師作決對論,痛責傅奕謗佛八事,又有秦王府的典儀李師政。作內德論,慧乘作辨正論十喻九箴,破道士十異九迷之謬,那一次因傅奕謗佛的事件,若不是太子建成等謀亂,秦王世民討殺,發生兄弟骨肉相殘的事件,,繼後高祖退位,秦王登基,佛教要遭受一次很大的教難,因為高祖已經下旨,淘汰佛道二教,京城只留三寺一觀,其他各州只存一寺,太宗登位後,傅奕又第八次上表,要滅除佛教,上表後太宗召傅奕問道:「佛法微妙,聖跡可師,而且報應顯然,屢有徵應,汝獨不悟其理為何呢?」傅奕說:「佛是西方桀黠流入中國,尊尚其教的人,教是邪僻之人,摸老莊玄言,飾其妖妄,無補於國家,有害於百姓。」太宗不答,壓其所言惡毒。從此終身對其不齒,更不重用。傅奕在貞觀十四年的冬天,暴殲而亡,在冥報記上說:「傅奕初與傅仁均、薛跡同為太史令,仁均先死,薛跡欠仁均五千錢沒有償還。有一天,夜夢仁均向他討錢,薛跡就問他:「我欠你的錢,現在要交給誰呢?」仁均說:「你付給泥人。」跡又問道:「泥人又是誰呢?」答曰:「傅奕」,一位馮長命少府也同樣夢見此事,薛跡問他:「佛經所說是否真實?」答曰:「是實有之事。」薛跡又問:「傅奕毀謗佛教,當受何報呢」

他答曰:「已付越州為泥人。馮長命將其所見,入殿告訴薛跡,想不到薛跡也同樣夢見此事。當時有唐臨在旁,聽他們兩人談論此事,薛跡送錢給傅跡時,並告訴他夢中所見之事,過了幾天,傅奕就暴死了」。他們所說泥人者,就是泥犁中人,也就是死後墮入泥犁地獄的人了。[1]

佛教信仰

信仰佛教的好處,有些雖然信仰他教亦能獲得,但畢竟佛教要高超、殊勝多了。

佛教詳盡地剖析宇宙人生的問題,目的在使人對人生能獲得正確的認識。

一般人對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觀樂觀兩種。

而佛教的人生觀,嚴格說來,是既不屬於悲觀,也不屬於樂觀的,我們可以勉強稱它做:『中觀』。

什麼叫『中觀』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嘆人生,也不渾渾噩噩地虛擲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掃除一切人生的疑懼、苦悶和誤解,而正確地認識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認為眾生是一體的,休戚與共的,小我生活於大我之中。因此要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對命運操縱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當,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勞,努力奮鬥,為了明日,必須獻出今天,沒有辛勤的耕耘,哪會有豐碩的收穫呢?

佛教的戒律,對人的行為並不是死的束縛,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極方面可以止惡防罪,在積極方面能夠鼓勵救人濟世。舉『不殺生』為例,它的真正精神與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殺,而是要去勸人戒殺,一個立志學菩薩道的人,自己殺生固是破戒,就是見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盜』、『說謊』,更要勸人不要偷盜、說謊,苦口婆心的,不厭其煩的勸人改邪歸正。

嚴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違犯五戒在社會上就不能立足,同時為國法所不容,最後只有身系囹圄,飽嘗鐵窗滋味。而佛教更認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違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將墮入地獄、畜生、餓鬼等三惡道了。(這三類眾生的報應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稱為惡道。)我們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夠了,人能不殺生,社會上就沒有殺人命案;能不偷盜,就沒有小偷、強盜;能不邪淫,就不會有男偷女娼,破壞家庭倫理的事;能不妄語也就不會有欺、詐、騙等事;能不飲酒,則身心愉快,頭腦清晰,不會因一時糊塗而闖禍。(酒有害身體,早經醫學一再證明。)如此,這個社會不是寧靜、安樂的社會嗎?因此我說佛教有淨化社會人心的功用。

佛從不生氣,或處罰弟子,在佛教經典中,絕對找不到佛發怒而用洪水、瘟疫來處罰人類的。

佛對弟子一直和顏悅色,諄諄教誨,他真的是『有教無類』——不論老、少、貧、富、貴、賤,同時包括宇宙間每一類眾生在內。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時機,對不同資質的眾生說最好的道理。[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