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做軍鞋(李英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做軍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做軍鞋》中國當代作家李英利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做軍鞋

晉陽區梁家莊的村民們,在抗戰最艱苦的歲月里,時時刻刻想着他人,想着抗戰前線的英雄將士們,抗戰將士在前線吃的飽不飽,暖不暖,骨肉親,時時牽掛着他們。於是,才有了這一段崢嶸歲月刻骨銘心的生動故事。

話說一九四二年秋,盤踞在山西晉陽區的鬼子,正是實行「三光」政策最猖獗的時期,我後方根據地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村長陳老耿到區里開會,王區長詳細地闡明了當前的國內形勢,重點講述我前方將士,克服一切困難,與敵人浴血奮戰的動人心弦的故事。最後,王區長,岳司令員,重點介紹隨着秋天的逝去,冬天的來臨,我前線將士地處環境惡劣,條件艱苦,其它部隊都穿上了棉衣,而我晉陽區的游擊隊和大部隊戰士還穿着單衣服,在瑟瑟發抖的嚴寒中堅持戰鬥,有的戰士手上腳上裂開了口子,熱水一燙,鑽心的癢,鑽心的痛。岳司令員號召村長們回去,動員婦女群眾給前線的戰士們做軍鞋,做棉衣,來一個轟轟烈烈的支援前線大會戰,掀起擁軍支前的熱潮。

在後方,同樣可以象前線的戰士們一樣抗戰殺敵,做軍鞋做軍服,就是對抗戰前線戰士最好的饋贈,對抗戰前線戰士的最大支持和鼓舞,只是抗戰的方式不同罷了,號召總動員,人人來參戰,摩拳又擦掌,熱血而沸騰。

張秀花今天到二十里外的柳家莊去趕集,碰見村長陳老耿,村長向她傳達了會議精神,所以說她是梁家莊婦女中第一個知道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的。

張秀花回到家,顧不得喝口水,她馬不停歇地忙活開了,她正在和桐城鎮周慶奎的兒子周新平談戀愛,於是,她把自己家的破爛衣服翻了出來,不夠用,她又到周新平家,找了些破爛衣服,包在包袱里,拿了回來。

她這是要幹什麼呢?

原來,她要利用這些碎布頭的有利資源,用玉茭面打了點漿糊,把這些碎布剪的方方正正,有角有棱,抹成一層層做鞋底用的箍子,她手腳麻利,嫻熟利落,一會兒功夫就抹好了一張箍子,貼在北牆上,就這樣,她一下午抹了好幾張箍子,牆上花花綠綠貼着抹好的箍子,大功告成,她鎖好大門哼着小調,到地里收秋莊稼去了。

可是事情過去沒有不透風的牆,沒多長時間,這個秘密就被她的鄰居程小蘭發現了,程小蘭來找張秀花玩,恰巧看到張秀花家的牆上貼滿了箍子,心想:秀花姐平時穿不了多少鞋,她抹那麼多箍子幹什麼?前幾天,她還看見秀花姐穿着做好的新布鞋,又舒服又敞亮,那個針腳密,針線活勻稱,在姑娘們裡面,秀花姐的針線活是出類拔萃的,令她羨慕不及。

程小蘭由於家庭條件殷實,有點兒富裕,爺爺和父親常年在外面做着小生意,母親、哥哥、姐姐做地里的農活,她是家中的老小,什麼事情都有哥哥姐姐們罩着,整天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書沒多讀,在巷子裡東遊西盪,大字識不了一籮筐,女孩的針頭線腦也懶得怕做,只有羨慕別人的份兒。

程小蘭懷揣着一個難解的秘密,在身後尾隨着張秀花,來到張秀花的地邊。張秀花正在掰玉米呢?

於是,程小蘭鼓足勇氣,向張秀花走去,她要一探究竟。張秀花會告訴她嗎?

程小蘭來到張秀花的身邊,聽見張秀花「咔嚓咔嚓」的掰玉米有節奏的聲音,不一會兒,一袋玉米裝滿了,張秀花把一布袋玉米倒在獨輪車的筐子裡。

瞧着張秀花嫻熟的身姿,麻利的樣子,程小蘭自愧不如,她心想自己幹啥都不會,笨手笨腳的,要是有秀花姐的好身手就好了,她更加佩服張秀花的堅強和毅力。

幹了一會兒活的張秀花,突然聽見身後有「悉悉窣宰」的聲音,轉過身一看,瞧見鄰居姑娘程小蘭也在幫她掰玉米呢!「咔嚓咔嚓」玉米掰的有節奏,程小蘭把掰好的玉米翻在一個竹簍子裡。

「小蘭,你來有事?」張秀花單刀直入問道。

「沒有,我只是來幫你掰玉米呢!」程小蘭有些支支吾吾。

張秀花有些警覺起來:「不對吧!平時你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怎麼可能來幫我掰玉米呢?」

「就是的。」程小蘭口是心非。

「說,想幹什麼?」張秀花從程小蘭慌亂的眼神中看出幾分究竟。

「秀花姐,我想拜你為師,一來教我做做農活,二來教我做做針線活,我都十七歲了,什麼活兒都不會,哥哥姐姐嫌我笨,不開竅,都不教我。」

「哦,是這麼回事?」張秀花隨口答道。

「秀花姐,我什麼都不會,該找婆家了,到時候成了嫁不出去的姑娘,成了老姑娘了。那多難為情啊!」程小蘭繼續訴說自己的苦衷。

「就這麼點芝麻大的事情,還有其它事情嗎?」張秀花心思活泛,心眼兒多,她打破砂鍋問到底。

「你家牆上抹了那麼多的箍子,你能穿多少鞋子呀,用得着抹那麼多的箍子?」程小蘭一語道破玄機。

「瞧,你這話才說到正道上。我正準備去找你呢?你來得正好!」

張秀花一邊和程小蘭掰玉米,一邊給她講當前的抗戰形勢,她講得淺顯易懂娓娓道來。

程小蘭平時沒有干過多少活,聽張秀花講得頭頭是道,頗為精彩,她聽得很上癮,臉上掛着細密的汗珠,也顧不得擦。

「來,喝口水,吃點玉米面餅子,墊吧墊吧。」張秀花說着遞過來毛巾。

程小蘭胳膊上劃的一道一道的,也不說疼,她慢慢地變得堅強起來了。程小蘭喝了點開水,吃了一塊玉米面餅子。

一頓飯功夫,張秀花給程小蘭講了前線的將士們缺衣少穿,堅持戰鬥,浴血奮戰,可敬可賀。她說,晚上召開全村婦女大會,動員婦女們做軍鞋做軍衣,為前線的戰士們做一份貢獻。

梁家莊的婦救會主任張曉花被敵人殺害後,暫時由陳梅擔任婦救會主任,婦女們瞧見張秀花幹什麼事都有魄力,敢想敢幹,一直推選張秀花擔任村裡的婦救會副主任,協助陳梅的婦女工作。

程小蘭被張秀花說得口服心服,張秀花也答應教程小蘭做針線活,並且讓程小蘭告訴母親和姐姐,晚上到村公所召開婦女動員大會。

程小蘭告別張秀花,一溜煙把好消息告訴母親和姐姐去了。

張秀花拉着一車掰好的玉米,來到場院裡,把玉米棒晾開。太陽的照射,秋風的吹拂,把玉米棒晾乾晾透。

她很快回到家裡,做了點玉米糊糊,一盤辣椒醬,一盤玉瓜鹹菜,幾個鹹鴨蛋,湊合着吃了一頓飯。

洗罷碗筷,她鎖好門,走出小巷子。

因為在敵人的封鎖下,村外的那口大鐵鐘好長時間都不用了。

為了不驚動敵人,引起更多的麻煩。張秀花決定不能敲鐘,動靜太大,容易招惹鬼子偽軍。她和陳梅、程小蘭挨家挨戶去叫村裡的婦女們到村公所開會。

晚上八點鐘,村裡的婦女們都到齊了,村長陳老耿傳達了王區長、岳司令員的重要指示,號召全村婦女紡線織布,做軍衣,做軍鞋,以實際行動來支援抗戰前線的戰士們。

陳老耿給她們做了分工,陳梅負責村里人轉移,指導部分婦女做軍鞋,張秀花一心撲在輔導婦女們做軍鞋上,並且她安排周芸芸和王大風來協助完成。

一切都在有序地進行着。

這天,張秀花的鄰居程小蘭拿着針線笸籮來了,她要求張秀花教她做軍鞋。

張秀花問道:「你怎麼不讓你媽和姐姐教你呢?」

程小蘭辮子往後一甩,理直氣壯地說:「我才不讓她們教呢?她們教不了三分鐘,那笤帚疙瘩直往我身上敲,像雨點似的,我可受不了那份罪。」

張秀花笑了笑說:「幹什麼使情都要有耐心,更要有信心,不吃苦中苦,難做人上人。懂嗎?」

程小蘭使勁點了點頭。

張秀花把鋪墊好的鞋底,弄勻稱,遞給程小蘭,教她怎樣穿針引線,怎樣使用針錐子,什麼事不用急,慢慢來,急性子是干不好的,說着,張秀花手把手教程小蘭怎樣用針錐子做軍鞋。

正做着呢,恰巧,梁家莊有幾個十五六歲的小姑娘也來向張秀花請教,這可太好了,學生多了,張秀花自然就是指導老師了。

幾個小姑娘剛開始納鞋底時,常常針尖不小心把手指頭扎破了,露出殷紅的血珠。張秀花說:「剛開始納鞋底,避免不了針尖扎破手指,你們把手指用手絹包起來,穿針引線時慢一點兒,時間長了,習慣成自然,就順手了。」

「哎。」程小蘭和孫小花、崔娟絨、岳俏枝等幾個姑娘,人小聰明,心有靈犀一點通,有半晌時間,她們掌握了納鞋底的要領,慢慢地熟練了。

姑娘們納好了鞋底。

張秀花指導姑娘們做鞋幫,真是:一針針,一線線,融不盡的軍民情。

秋意濃濃,大雁南飛,天氣寒冷,紅葉飄零。但是,寒冷阻擋不住姑娘們做軍鞋的那份執着的熱情和信心,阻擋不住那份赤心熱血崇高情懷。程小蘭、孫小花、崔娟絨、岳俏枝等姑娘也逐漸變得成熟了,在後方,默默地奉獻,支援着前方,打敗敵寇軍,勝利在曙光。

晉陽區梁家莊的天空,藍藍的,沒有一絲兒雲朵。靜靜的,一份份擁軍愛心鞋一雙雙納好,張秀花剪短了最後一個線頭,把一雙雙軍用鞋裝進一個個袋子裡,陳老耿送到晉陽軍分區岳司令員的手中,岳司令員緊緊地握着陳老耿的手,激動地說不出話來,激動地熱淚盈眶。陳老耿說:「岳司令員,沒什麼。你們在前方保護着我們,我們只是做了應該做到的,願我們像銅牆鐵壁一樣,早一點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去!」

這真是,軍民魚水情,勝似一家人。[1]

作者簡介

秦秀婷,筆名臘梅,是防震減災中心退休者,愛好美食,旅遊,喜歡遊歷祖國的大好河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