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偏皮氏毛耳飛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偏皮氏毛耳飛鼠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中文名:偏皮氏毛耳飛鼠

外文名:Belomys

parapearsoni Zheng,1993

形成時代:更新世(QP)

產 地:巫山縣龍骨坡

偏皮氏毛耳飛鼠是產於重慶市巫山縣龍骨坡的更新世(QP)的化石。 [1]

偏皮氏毛耳飛鼠特性描述

個體較b.pearsoni小;齒冠較低;上下頰齒中附尖較不發育。m3冠面圓,缺失後尖,具有封閉的後內齒帶。

偏皮氏毛耳飛鼠保存單位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標本館。

毛耳飛鼠的介紹

毛耳飛鼠(學名:Belomys pearsonii Gray),別名絨耳鼯鼠、毛足飛鼠,屬於鼯鼠科、毛耳飛鼠屬。個體小,背面毛色棕褐,間有花白細斑紋。

飛膜背面黑褐色,邊緣毛密。耳小,耳背緣有缺凹,耳莖前後各有一簇長毛。前後足背面黃褐色。尾上面灰褐色,下面棕色。毛耳飛鼠是一種熱帶型的小鼯鼠,一般成對夜間活動,無冬眠習性黃昏即出洞尋食。

主食多種植物的嫩枝、樹葉、花芽和果食,如榕樹果、芒果等。繁殖期為4~8月,每年一胎,每胎2~4仔。

主要分布在東南亞一帶。毛耳飛鼠是瀕危物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參考來源

  1. 偏皮氏毛耳飛鼠,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