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偏葉白齒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偏葉白齒蘚,中藥名。為白齒蘚科植物偏葉白齒蘚Leucodon secundus(Harv.)Mitt.的植物體。偏葉白齒蘚分布于吉林、遼寧、陝西、青海、新疆、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雲南、西藏等地。具有涼血止血,散瘀止痛之功效。常用於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跌打損傷,血瘀腫痛。

形態特徵

植物體粗壯,黃綠色至青綠色。主莖橫展,具鞭狀枝和假根。支莖直立或傾立,少分枝,長3-6cm。葉三角披針形,基部卵形,上端漸尖,葉緣略反曲,尖部具細齒。無中肋。葉細胞卵形至狹長形,角細胞多數,方形或橢圓形,壁厚。雌雄異株。蒴柄細長;孢蒴長卵形;蒴帽兜形,覆蓋全孢蒴。

生長環境

生於樹幹上或岩石表面,四季均可生長。往往成片着生,群體厚達1.5-2.5cm。分布于吉林、遼寧、陝西、青海、新疆、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相關論述

1、《中國中藥資源志要》:「散瘀消腫,止血止痛。」

2、《中國中藥資源志要》:「淡,涼。」

入藥部位

植物體。

性味

味淡,性涼。

歸經

歸肝、心、肺經。

功效

涼血止血,散瘀止痛。[1]

主治

用於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跌打損傷,血瘀腫痛。

相關論述

治跌打損傷:偏葉白齒蘚30g。搗碎外敷。(《湖南藥物志》)

使用注意

孕婦慎服。

採集加工

四季均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