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信陽的飲茶習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信陽的飲茶習俗,信陽是名茶之鄉,盛產白毫細嫩、湯色碧綠的上乘「信陽毛尖」。信陽人愛喝茶、會喝茶,茶喝得可謂盡心盡意而又家常至極。

原文

茶將茶鄉人的樸拙純厚天長地久地澆灌在山鄉村嶺,茶已與信陽人血脈、魂魄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它那清純簡潔、內涵豐富、苦中有甜、甘味無窮的品性正是茶鄉人所崇尚的精神品格。信陽人又把濃濃的友情泡在這釅釅的茶汁里,款待四海友人,八方賓朋。早春三月,穀雨前後,豫南山鄉的萬畝茶園新芽吐翠,生機盎然,山山坳坳綠得那麼博大,那麼純淨,那是信陽茶農孕育了千百個日日夜夜的真情和汗水,八萬個芽葉才能採摘出一斤優質毛尖茶,信陽茶是最濃縮的愛,最凝練的情!

信陽飲茶的最大特點是普及。無論各色人等,男女老幼,朝野雅俗,無論為文的為商的為官的為民的,也無論有身份的無身份的錢多的錢少的,幾乎人人皆有嗜茶之好,人稱茶為「國飲」,但唯有到了信陽才能真正體味到這種泱泱大國透徹入里的「國粹」和民族意識。如若要研究信陽的民俗學,首先要論及的則應是信陽的茶道。見客先上茶,這是信陽人一般的家庭禮俗。不倒茶,主人便覺無法顯示熱情,愧對來客;不飲茶,客人又會手足無措、言語不暢。如果來客是位煙君子倒還好,若不會抽煙便更覺無趣。在信陽,不倒茶意味着逐客,客人阻止倒茶或續茶,則表示片刻即走。往往是一杯熱茶捧着,氤氤氳氳中,親朋好友的敘談才親密無間,氣氛融洽。茶成了好客的信陽人交友的重要儀式和內容,客人來請喝茶,客人走了要送茶,對遙遠的友人,信陽人還喜歡寄一包新茗送情誼。茶,在信陽友情的錦緞上,猶如織錦的金梭,往返穿行,運載着縷縷情絲和綿綿厚義。

信陽在喝茶上十分講究,極儒雅,極繁文縟節,貴族氣十足。主人在陪客人飲茶時,不斷打量客人杯中茶水的存量,如果喝去一半,就會及時續茶,使茶湯濃度保持一致,水溫適宜。到信陽作客,飲茶應漫飲細啜,邊談邊飲,不可狂飲暴喝。客人喝足,倒掉殘茶,即示意不再飲用,否則,主人還會給客人續茶。在信陽以茶敬客,敬客的茶要好,沏茶的水要好,茶具舊時多用茶壺,先泡茶後倒茶水,20世紀80年代以後,全用茶杯直接泡茶,否則視為不大方、失禮。茶具一定要用透明的玻璃杯,沸水要落了滾才可沏茶。杯中放了茶葉,注入淺水,但並不飲,而是倒去浮沫再注水,這叫「洗茶」。經過了這番洗,茶方可飲。送給客人的茶水不是十足的滿杯,而是七成滿,俗稱「茶七酒八」。茶杯是絕對不可蓋的,這既不同於北京的蓋碗茶,更不同於閩南的功夫茶。信陽人飲茶無論城鄉都講究一個觀賞美,客人到來,一溜十幾個玻璃杯亮晶晶排開,一一放茶葉,又一一注淺水洗茶,再一一斟滿,一杯杯捧到客人手上。尤其是當你到農民家做客,看到胼手胝足的主人不厭其煩地為你做着這一切,及至你捧起杯來,但見杯中綠葉徐徐而落,一槍一旗漸次展開,茶汁瑩綠剔透,猶如人捧了塊芳香四溢的翡翠時,你會覺得有這樣的茶喝着,就是給個神仙你都不願去做的。[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