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信息加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information processing)譯「信息處理」。加密是信息加工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一種認知心理學術語。對信息的接收、存儲、操作運算和傳送,或對存貯在信息加工系統中的各種符號結構的操作和處理。按信息加工過程中各個階段或每個階段上進行的多個處理間的時序關係,可分串行加工和並行加工兩種基本方式。串行加工亦稱系列加工,指信息加工的各個階段嚴格按照先後順序進行,前一階段加工完後的輸出作為後一加工階段開始的輸入,或在每個階段上對信息的多個處理是一個個進行的。後者指信息加工的各個階段,或每個階段上對信息的多個處理可以同時進行。

簡介

該詞來源於信息加工理論(亦稱信息加工觀點):是將人腦與計算機進行類比,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過程模擬並說明人類學習和人腦加工外界刺激的過程的理論。認知心理學:致力於研究人的高級心理過程,如記憶、推理、信息加工、語言、問題解決、決策和創造性活動。用科學的創造方法探討內部心理活動的規律。在計算機科學技術中,信息加工是對收集來的信息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過程。它是在原始信息的基礎上,生產出價值含量高、方便用戶利用的二次信息的活動過程。這一過程將使信息增值。只有在對信息進行適當處理的基礎上,才能產生新的、用以指導決策的有效信息或知識。根據認知心理學的觀點,學習就是一個信息加工的過程。作為信息加工的結果,使個體獲得了知識並貯存在記憶中。那麼,知識是怎樣進入人腦的?人又怎樣從記憶中檢索或提取所需要的知識呢?這就是信息加工過程要回答的問題。為了便於理解和說明人腦內部的信息加工過程,心理學家根據大量的研究結果,提出了有關學習的信息加工過程的一些模型。是由加涅等人(E.Gagne,Yekovich,&Yekovich,1993;Leahey&Harris,1993)提出的一個信息加工模型。該模型代表着認知心理學家們對信息加工過程的一般觀點。

評價

注意是對刺激的有意識關注,是將心理活動指向並集中到某些刺激。對感覺記憶中的信息的加工是從注意開始的。注意是外界信息進入人腦的門戶,只有受到注意的信息才能得到人腦的進一步加工。所有其它的加工都有賴於學習者對學習環境中的適當的刺激的注意程度。在教學中吸引並保持學生的注意是很關鍵的一步。教師應有意識地採取適當措施使學生保持對所教內容的注意,而不為外界噪音等與學習無關的刺激所分心。進入感覺記憶的信息,只有一部分信息受到注意,大部分信息因未受到注意而迅速消失。這少部分受到注意的信息便成為選擇性知覺的對象,得到進一步的知覺加工,使信息獲得意義並進入工作記憶。可見,選擇性知覺是使受到注意的部分信息獲得意義的過程。選擇性知覺是信息能否從感覺記憶進入到工作記憶的關鍵環節。學習者的注意狀態、動機狀態、先前經驗和期望都會影響對信息的選擇性知覺。美國學者香農(C.Shannon)被公認為是信息論之父。簡單說來,香農的測度主要集中在輸送與接收的消息之間的相似性,以便計算送話者與受話者雙方能夠得到多少信息。香農把消息的交換作為通信的特徵。因此,信息論關注的是可能已被輸送的消息的影響,以及實際被傳送的信號。信息分析把主要焦點放在被試在一系列嘗試中對所呈現的刺激作出反應的一致性程度上。就一般而言,心理學家認為,信息論有助於人們形成一種把人類作為信息加工者的模式。這個模式強調人在對刺激作出反應時的積極選擇的作用,而不是像在刺激-反應理論中所看到的那種起被動作用的人。與此同時,也有人認為(Simno,1979),研究焦點放在狹窄的實驗室分析,對了解人類解決問題的過程沒有很大的幫助。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