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俞廉三(清朝官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俞廉三(清朝官員) 俞廉三(1841—1912),字廙軒,一字虞仙,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曾祖俞聖文、祖父俞芳亭、父親俞星若幕吏名聞遐邇。自幼深受家教薰陶,聰穎明達、肆力於學。16歲投效山西戎幕,管理軍符,參與軍機,參加防河之役,先後積功,由武鄉縣知縣晉代直隸知州,旋遷寧武知府,調補太原知府。晉地貧瘠,光緒初年連年旱災,餓者相望於道,荒墟落月照耀白骨,百里內不聞雞犬聲。廉三親管賑濟,賑牘之文遠近傳遞,募資得百數萬金,用以賑災。晉俗,民多栽煙土,少栽粟谷。廉三以治晉之策首在禁煙,親臨各鄉剴切勸導其鄉民士紳,教以種桑、種麻、種棉、種菜、種薯、種花生諸法;並發給老弱無依者種子;鄉民先抗、繼惑,後覺悟,知求生之道在於廣播五穀桑麻,非培煙土,欣然剷除煙苗,廣植佳種。治晉達十五年之久,政績卓然,為全省之冠。清光緒十五年(1889),晉補冀寧道,尋遷湖南按察使,授頭品頂戴山西布政使。二十四年,遷湖南布政使,時值戊戌變法,贊助巡撫陳寶箴推行新政,遂升湖南巡撫,兩兼湖南學正。

個人簡介

俞廉三(1841年-1912年),字廙軒,清浙江山陰人。

曾祖俞聖文、祖父俞芳亭、父俞星若均為幕僚。二十歲之後投效山西戎幕,曾參與防河之役,升官武鄉縣知縣。歷官太原知府。光緒十五年(1889年),補冀寧道,再遷湖南按察使,授山西布政使。官至湖南巡撫,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七月爆發湖南辰州教案,英國傳教士步邵祖、羅國全被殺,賀金聲率眾起義,被俞廉三誘殺。二十九年冬,遷山西巡撫,但俞廉三不想再棧戀官場,稱疾辭歸。過武漢時被湖廣總督張之洞慰留。光緒三十三年八月,以侍郎充修訂法律大臣,奏呈《大清刑事訴訟律草案》況清政府還裁可實施法部奏呈的《民刑事訴訟費暫行章程》。宣統元年(1909年)閏二月,補授倉場侍郎。1912年2月卒於天津。諡敏僖。 徐錫麟是俞廉三的侄子,俞廉三曾向安徽巡撫恩銘推薦徐錫麟。

俞姓起源

俞(Yú)姓源出有四: 1、出自黃帝臣跗之後,以物事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和《史記》等所載,黃帝時有名醫跗,其醫術高超,精於脈經,古「俞」字與「腧」字相通,又腧為「脈之所注」,俞又同痊癒之愈同音,故稱俞跗,其後人為光大先人醫術,即以物事為姓,稱為俞氏。 2、出自春秋時鄭國、楚國公族有俞氏。據《路史》所,春秋時鄭國公族有泄堵俞彌。 3、出自他族改姓: ① 清滿洲人姓,出瀋陽、遼陽、章羅等地,又清滿洲八旗姓尼瑪哈後有改俞姓者。 ② 今彝、土家、回、朝鮮等民族均有俞姓。 4、出自商朝俞族。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