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克魯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保羅·羅賓·克魯曼 | |
---|---|
圖片來源kentpresents | |
出生 |
美國紐約 | 1953年2月28日
國籍 | 美國 |
職業 | 經濟學家 |
活躍時期 | 20世紀 |
知名作品 | 《期望減少的年代》、《流行國際主義》等 |
保羅·羅賓·克魯曼(英語:Paul Robin Krugman,1953年2月28日-),美國經濟學家及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2004年麻省理工學院年度傑出校友,曾任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教授,現任紐約市立大學經濟系教授,是新興凱因斯主義經濟學派代表,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生平
1953年出生美國紐約的猶太人家庭,約翰·F·甘迺迪高中畢業。
1974年畢業於耶魯大學,1977年於麻省理工學院取得博士學位,受到經濟學家諾德豪斯的注意。畢業後先後於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及史丹福大學任教。2000年起,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教授。
於1982-83年間,曾任職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成員。1988年,出版了《期望減少的年代》一書。研究領域包括國際貿易、國際金融、貨幣危機與匯率變化理論。1991年,獲得克拉克獎章。1996年出版的《流行國際主義》準確預測亞洲金融危機而聲名大噪,是著名的經濟預言家。
他支援歐巴馬競選美國總統,在他當選後發表文章,表達對非裔美國人首次當選美國總統的激動和自豪。更重要的是,他敦促歐巴馬切勿聽信要他延緩政策變化的建議,分析了堅持選戰中提出的激進改革議程的可能性和必須性。
立場
克魯曼立場為中間偏左自由主義,認為要對富人課稅並封殺諸多避稅漏洞,這種立場在金融海嘯和民主黨上台後得到社會較多回響,克魯曼認為對跨國企業「競爭力」有幫助的事情對全人類其實沒什麼幫助,甚至是負面。
他也抨擊雷根時代吹起的新自由主義資本經濟風潮,認為沒有管制的資產階級是25年後的今天造成災難的主因,而雷根和共和黨要為了打造這種世界負起最大責任,在1983年到2008年間的25年中,全美國經濟成長果實落入金融業和跨國企業高層1%的人口手中,而廣大中產階級所得並沒有增加,還被通膨逐漸變相減薪。此時為了避免經濟衰退和社會動亂,只能放寬金融管制,鼓勵大家過借貸式的泡沫生活。當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之後,這是其他人維持生活的唯一方法,然而泡沫和債務終有到期的一天,家庭和個人不可能無止盡欠債,災難已經無法避免。
勞工政策方面他主張偏左思維,認為勞工薪資的提升應該建立在集體談判權和罷工權之上,而不是完全建基教育和自我競爭力提升的理論上,他認為鼓吹教育和自我提升來對抗全球化與自動化的工作掏空問題是不切實際的理想,因為教育花費的巨大時間和金錢成本本身就是一種壁壘;許多出生貧寒的家庭無法跨越導致很難翻身,且全球化與自動化的浪潮過於強大,連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很難抵擋。
2018年川普發動的中美貿易戰,他認為美國是在走向自殺,因為川普對中國產品課徵的都是中間財(半成品、零組件)稅,幾乎極少末端成品,這是最爛的貿易戰策略,會推升下游廠商和零售店成本並降低其競爭力,迫使他們縮減業務。而增加的國內零件廠業務根本無法彌補,所以是白忙一場且弊大於利,而中方的反制雖然項目不多但都是最終消費品,且瞄準打擊川普的選票來源州。事實上貿易戰不會有勝利者,最終雙方消費者都將付更多錢去買以前同樣的東西,誰能受損較少取決於雙方民眾與政府的耐受度,因此川普追求的最終利益只是必敗的一場空,除了個人鬥士形象的選舉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