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保羅麥長特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保羅·麥卡特尼 編輯 1942年6月18日 英格蘭利物浦 英國 同義詞 保羅麥卡特尼一般指保羅·麥卡特尼 詹姆斯·保羅·麥卡特尼(James Paul McCartney),1942年6月18日出生於英格蘭利物浦,英國音樂家、創作歌手及作曲家,前披頭士樂隊成員 [1] 。 [2] 1970年,發布第一張個人專輯《McCartney》。1980年,麥卡特尼發行了第二張個人專輯《McCartneyII》。1999年,以獨立藝人的身份進入搖滾名人堂。2008年,獲得全英音樂獎。2010年12月5日,獲得第33屆「肯尼迪終身榮譽獎」。2012年7月27日,在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典禮上壓軸登場。2013年10月,發布專輯《New》。 代表作品

yesterday hey jude let it be

目錄 1 早年經歷 2 演藝經歷 3 個人生活 4 主要作品 ▪ 音樂作品 ▪ 參演電影 5 社會活動 6 獲獎記錄 7 人物評價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詹姆斯·保羅·麥卡特尼 外文名 James Paul McCartney 國 籍英國 民 族英格蘭人 星 座雙子座 血 型 B 身 高 178cm 出生地 英格蘭利物浦 出生日期 1942年6月18日 職 業 音樂家、創作歌手、作曲家、唱片及電影監製、商人 畢業院校 利物浦藝術學院 代表作品 《Yesterday》、《Hey Jude》、《Let It Be》、《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 主要成就 1999年入駐搖滾名人堂 第33屆肯尼迪終身榮譽獎 信 仰基督教 活躍年代 1957年至今 音樂類型搖滾樂、流行樂、古典樂、電子樂 演奏樂器 歌聲、貝斯吉他、吉他、鍵盤、鼓 早年經歷編輯 1942年6月18日,保羅·麥卡特尼出生於英格蘭默西賽德郡利物浦 保羅·麥卡特尼和約翰·列儂 保羅·麥卡特尼和約翰·列儂 市的華爾頓醫院。 1947年,麥卡特尼開始上斯托克頓伍德路小學,其後轉到約瑟威廉斯學校。 1953年,他與另外3位同學在校內90人應試的適齡普考(11-plus exam)中取得及格,從而得以進入利物浦男子高中書院就讀。 1955年,麥卡特尼一家搬到市內阿勒頓區大眾林路20號的英式小排屋生活。 1956年10月31日,麥卡特尼的母親瑪麗因長期抽煙在一次乳房切除手術後不幸死於血管栓塞,當時的麥卡特尼年僅十四歲。 [3] 演藝經歷編輯 1957-1970年:披頭士時期 1957年7月6日,在高中同學兼好友艾雲·禾漢的介紹下,十五歲的保羅·麥卡特尼在胡爾頓郊區聖彼得教堂的一場社區活動中觀看了約翰·列儂及其樂隊「The Quarrymen」的演出(禾漢也是不定期成員之一) Paul McCartney Paul McCartney ,約翰·列儂在表演完結時邀請對方加入自己的樂隊,而麥卡特尼在一日後回覆說好,從此便形成了列儂與麥卡特尼之間長久的創作夥伴關係 [4] 。 1960年8月中,The Quarrymen樂隊更名The Beatles,在亞倫·威廉斯負責接洽下,麥卡特尼作為披頭士成員開始了德國漢堡演出。1962年,保羅·麥卡特尼接替塞特克里夫低音吉他手位置,在利物浦的「The Cavern Club」進行表演 [5] 。 1962年5月,與Parlophone公司達成協議簽訂唱片合約。 1965年8月,麥卡特尼發行由自己創作的單曲《昨日》,歌曲被收錄在專輯《救命!》中,這也是樂隊首次在錄音中使用古典音樂元素,也是披頭士首支只由一位樂隊成員完成的歌曲 [6] 。《昨日》被吉尼斯認證為流行音樂史上被翻唱次數最多的曲子。 [7] 同年,錄製專輯《橡膠靈魂》。 1966年,發行專輯《左輪手槍》。專輯中富有充滿哲理的歌詞,實驗性的音效以及對於音樂風格的拓寬,從弦樂編曲到迷幻音樂,標誌着披頭士樂隊藝術上的飛躍 [8] 。其中的單曲《平裝書作家》是連續三支 保羅·麥卡特尼 保羅·麥卡特尼(10張)

麦卡特尼A面单曲的第一支,单曲在专辑发行后发行。麦卡特尼还为歌曲“平装书作家”和“雨”制作了宣传短片,短片于1966年6月在《埃德·沙利文秀》和《Top of the Pops》上播出。同年,麦卡特尼首次脱离乐队完成音乐作品——他为电影配乐,完成了《The Family Way》。专辑没有登上排行榜,但是麦卡特尼凭借它获得了艾弗·诺韦洛奖。

1967年8月,披頭士樂隊成員愛普斯坦去世,麥卡特尼決心帶頭邁出新的一步,他建議樂隊拍攝電影《奇幻之旅》。影片主要由麥卡特尼導演,這使得樂隊首次在藝術創作方面遭到批評。但是,影片的原生專輯卻獲得成功。它在英國作為迷你專輯(EP)推出,在美國則加入了樂隊當時推出的5支單曲作為密紋唱片(LP)推出。作為樂隊唯一一張後來又被收錄在樂隊官方唱片集中的Capitol唱片公司專輯,《奇幻之旅》在推出的3周內就達到了800萬美元的銷量 [8] 。1968年8月,發行單曲《Hey Jude》,這首歌曲是保羅·麥卡特尼為約翰·列儂與前妻Cynthia的兒子所創作的,單曲發行後連續9周位於美國公告牌榜首,在全球的銷量超過了800萬張 [9] 。 1970年4月10日,麥卡特尼和樂隊成員經濟糾紛嚴重,因此,麥卡特尼宣布離隊 [10] 。12月31日,樂隊正式解散。 1970-1981年:羽翼時期 1970年,披頭士解散後,麥卡特尼發布了第一張個人專輯《McCartney》開始單飛,這張專輯登上美國榜首 [11] 。1971年,錄製第二張專輯《Ram》時,保羅、琳達與鼓手Denny Seiwell合作。這張專輯成為英國冠軍專輯,在美國進入前五,《Ram》中的三人合作創作的單曲《Uncle Albert/Admiral Halsey》成為美國冠軍單曲 [12] 。同年,前憂鬱布魯斯樂隊吉他手丹尼·萊恩加入了麥卡特尼和Seiwell並組成羽翼樂隊(Wings)。 1972年,麥卡特尼作為羽翼樂隊成員的首次巡演開始,首場演唱會的觀眾是700名諾丁漢大學的學生。後來樂隊又乘麵包車在英國各地大學舉辦了10場演出。接下來的七周,樂隊舉行了25場歐洲演唱會。 1973年3月,麥卡特尼的首支美國冠軍單曲《My Love》收錄在專輯《Red Rose Speedway》中發行,專輯在美國登頂,在英國進入前五。同年,麥卡特尼與琳達跟披頭士製作人馬丁合作完成了歌曲《Live and Let Die》,這首歌曲也成為了詹姆斯·邦德系列電影的同名電影的主題曲。歌曲獲得了奧斯卡獎提名,歌曲在美國榜上成為亞軍,在英國為第9名。12月,發行專輯《Band on the Run》。這張專輯成為了樂隊首張白金專輯,專輯不僅在英美兩地登頂,而且也成為了首張三次登上Billboead雜誌的專輯。這也是70年代銷量最高的專輯之一,在英國銷量榜上停留124周。在1975年格萊美獎頒獎典禮上,專輯獲得最佳現代/流行與最佳制 Paul McCartney Paul McCartney 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