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及保定以北(文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保定及保定以北》是中國當代作家文珍的散文。
作品欣賞
保定及保定以北
最早知道保定,是在久遠的少年時代。《敵後武工隊》讓每一個男孩子都會熱血沸騰,我們曾經戴上電焊工使用的墨鏡,騎上自行車,排成一隊在胡同里整裝待發,儘管招來大人們呵斥、阻攔,但依舊英雄般呼嘯而去,以為自己騎行在保定城裡,正去捉拿哈巴狗和侯扒皮;《野火春風斗古城》中堅定、美麗、憂傷的金環和銀環,還有大雨中的狹窄小巷、閃亮的積水地面和拐角處殘破牆壁的青磚房屋,以及銀幕上所有的一切,都曾讓我對保定充滿了特別的少年遐想,甚至少年夢境中突然長出一雙闊大翅膀飛去保定,在古老的鐘樓下邂逅了一位銀環一樣的保定姑娘。
那時候的保定,在我少年的心目中,擁有遙遠、神秘、驚艷、夢幻的感覺,這種感覺在不經意間,竟然已經蔓延了將近半個世紀的時光。
2016年秋季的保定之行,因是第一次前往,好像一下子縮短了人生的距離,仿佛從少年一步跳躍到了壯年——那天保定街頭的慢行,使得眼前的一切都有了飽經風霜的悠遠意味。
首先要去直隸總督府,作為保定最大的歷史名片,必須要在第一時間前往;只有洞悉了總督府的風光,才能擁有在保定遊走、觀望的資歷。
下午的秋季陽光有些慵懶、散淡,曾經75人、99任的總督府院內異常清淨。沒有多少遊客,只有秋風中飄落的樹葉,那些樹葉在地上輕緩地浮動,仿佛歷史的久遠嘆息。這座占地三萬平米的清代衙署建築群,因了劉墉、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這些歷史名人的任職,更加彰顯了「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的特別注釋。
要看李鴻章批閱公文的地方,要看曾國藩讀書的地方,要看袁世凱會客的地方……但是寫作者的視角更應該關注院子內外微小的細節。比如角落裡民國初年直魯豫巡閱使曹錕用進口水泥製造的大旗杆,當時為全國之最,如今變成了一截堅硬的基座,躲在角落裡,上面落滿了時代的寂寞塵埃,只能靜默思考當年的「高聳」為何不能永在;除了要站在庭院裡仔細端詳北宋書法家黃庭堅書寫的「公生明」牌樓、除了要看一看「正大光明」的總督辦公之地,還要一個人,走一走旁門一條狹窄、悠長的甬路,看一看小路上遺落了哪些歷史的碎片。那些碎片肯定沒有雕飾的粉飾的,因為太小而不被關注,它們潛伏在歷史歲月的角落,但也正是「小」,卻又往往具有真實的「大」。
以現代人的眼光來衡量,其實總督府的面積並不大,但它卻承載了歷史的諸多截面。比如李鴻章近百位的幕僚中,有許多美、德、英、法、俄國人的身影,當年的李大人從這些外國幕僚的身上,到底借鑑了怎樣的思想?還有院內矗立的乾隆帝《賜直隸總督梁肯堂》的詩碑,詩中除了稱讚梁總督端重的儀表,更有含蓄的勸勉。相信這樣的勸勉不僅針對梁總督一個人,還曾賜給了眾多的滿朝文武大臣。可是清王朝最後還是在這樣的勸勉中遙墜而去。為何從古至今,君王發自內心的勸勉總是不斷響起,可大臣們為何又總是不能真正領悟,原因何在?
作者簡介
文珍,品詩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