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保亭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位于海南島中部五指山南麓,山清水秀,風景秀麗。地處海南省南部內陸,北緯18°23′-18°53′,東經109°21′-109°48′,東接陵水縣,南鄰三亞市,西連三亞市、樂東縣,北依五指山市、瓊中縣。縣境東西寬49公里,南北長54公里,總面積1166.6平方公里,占海南省陸地總面積的3.42%。[1]

縣情概況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距省會海口市230公里。轄9個鄉鎮及2個地方農(林)場,62個村(居)委會、464個自然村;境內有6個國營農(茶)場。全縣總人口15.7萬人,其中:地方人口10.4萬人,農墾人口5.2萬人。地方人口中農村人口8.2萬人,黎苗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8%。全縣面積1160.6平方公里,人口16萬人,其中黎族占56.2%,苗族占3.8%,其他民族40%。轄有3個鄉、6個鎮和5個國營農(茶)場及1個熱帶作物研究所。縣城保城東出環島東線高速公路45公里,南下海濱旅遊城市三亞76公里,北上海南著名山城五指山市39公里,境內通車公路118條,可通達各鄉鎮、村莊。

自然地理

氣候條件

保亭縣全境長夏無冬,陽光、椰林以及各類熱帶水果種植園,構成一幅旖旎多姿的南國風光。這裡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氣候溫和,自然資源豐富,特別是這裡的原始森林、溫泉、紅毛丹珍果、石林奇峰、天然溶洞以及濃郁的民族風情等等,贏得海內外人士的讚賞。

旅遊資源

保亭縣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七仙嶺國家溫泉森林公園是海南省著名溫泉旅遊勝地,泉水最高溫度達93°C,經國家有關部門鑑定,水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屬偏硅酸重酸鈉型溫泉水,具有較高的醫療保健美容價值。仙龍洞是海南省目前發現的較大的溶洞,溶洞全長400米,洞中有洞,洞中有山。仙安石林面積500畝,屬熱帶喀斯特石林地貌,林中怪石千姿百態,氣勢雄偉。此外,保亭縣的三道灣、毛拉洞水庫、毛真湖、番娥湖、龍潭瀑布、甘什玲以及民族濃郁的毛真等地,都極具旅遊開發價值。[2]

自然資源

水資源

保亭縣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全縣大小河流密布,水能蘊藏量9萬多千瓦,已開發利用8580千瓦,占可供開發利用的24%。

森林資源

全縣森林面積36萬多畝,全為熱帶雨林,擁有1400多種熱帶雨林喬木,珍貴木材有母生、子京、坡壘、花梨、綠楠、紅羅、加卜等。

林產

保亭縣是我國重要的南藥種植基地,擁有沉香、降香、蘿工芙、大血藤、砂仁等148種南藥品種,南藥種植面積達7萬多畝。保亭縣橡膠種植面積38萬畝,年產干膠1.5萬噸,還有早熟荔枝、龍眼、紅毛丹、椰子、芒果等多種熱帶果類。

礦產

保亭縣現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鐵、金沙、水晶、石灰石、大理石等11種,其中已探明具開採價值的有鐵礦、石灰石、大理石、結晶灰岩。[3]

歷史沿革

民國24年(公元1935年)四月,廣東省政府民政廳正式批准,析崖縣、陵水、萬寧、樂會、定安部分黎區設置保亭縣,治保城鎮。因清朝曾設"寶亭營、汛"而得名;另有一說是清末馮資材(宮保)征黎時帶兵駐此,建亭一座,後人稱為"馮官保亭",日久簡稱"保亭",縣以亭名。

1958年保亭與陵水、崖縣合併為榆林縣。1959年榆林縣更名崖縣,同年恢復保亭縣。1987年11月20日,國務院批准撤銷保亭縣,設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

1995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轄12個鄉鎮、60個行政村,境內有6個國有農(茶)場,總面積1160.7平方千米,總人口15.15萬人,其中農墾系統5.03萬人。總人口中,非農業人口2.55萬人,農業人口12.60萬人;城鎮人口1.94萬人,鄉村人口13.21萬人,政府駐地保城鎮。

1996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總面積1160.7平方千米,總人口15.24萬人,其中農墾系統5.14萬人。轄12個鄉鎮、60個行政村、461個自然村,境內有6個國有農(茶)場,政府駐地保城鎮。

1997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1160.7平方千米。人口15.37萬人。轄7個鎮、5個鄉:保城鎮、什玲鎮、加茂鎮、三道鎮、新政鎮、響水鎮毛岸鎮、八村鄉、六弓鄉、南林鄉、毛感鄉、報什鄉,共有60個行政村、461個自然村,境內有6個國有農場,政府駐地保城鎮。

1998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1160.7平方千米。人口15.44萬人。轄12個鄉鎮、62個行政村、463個自然村,境內有6個國有農場,政府駐地保城鎮。

1999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1160.7平方千米。人口15.56萬人。轄12個鄉鎮、62個行政村、463個自然村,境內有6個國有農場,政府駐地保城鎮。

人口統計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139506人,其中:保城鎮25651人,什玲鎮11042人,加茂鎮8379人,響水鎮9454人,新政鎮10108人,三道鎮10332人,毛岸鎮2891人,六弓鄉6371人,南林鄉4949人,毛感鄉3723人,八村鄉2471人,報什鄉2601人,國營通什茶場2571人,國營新星農場9739人,國營保亭熱作物研究所2825人,國營金江農場8687人,國營南茂農場11585人,國營三道農場6127人。

行政變更

2000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1160.7平方千米。人口15.58萬人,其中黎族8.4萬人,農墾系統5.7萬人。轄12個鄉鎮、62個行政村、461個自然村,境內有6個國有農(茶)場。縣政府駐保城鎮。

2001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1160.7平方千米。人口15.69萬人(公安戶籍人口數:總戶數41812戶、總人口15688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8007人。),其中黎族9.34萬人,苗族6059人。轄12個鄉鎮、62個行政村、464個自然村,境內有5個國有農場。縣政府駐保城鎮。

2002年,報什鄉、新政鎮合併,設立新政鎮;毛岸鎮、響水鎮合併,設立響水鎮;八村鄉、什玲鎮合併,設立什玲鎮。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1160.7平方千米。人口15.73萬人,其中黎族10.35萬人,苗族6096人,轄6個鎮、3個鄉(保城鎮、什玲鎮、加茂鎮、響水鎮、新政鎮、三道鎮、毛感鄉、南林鄉、六弓鄉)、62個行政村、464個自然村,境內有5個國有農場。縣政府駐保城鎮。

2003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1160.7平方千米。人口15.77萬人(公安戶籍人口數:總戶數38990戶、總人口15768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8320人。),其中黎族9.4萬人,苗族6129人。轄9個鄉鎮、62個行政村、467個村民小組,境內有5個國有農場。縣政府駐保城鎮。

2004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1160.7平方千米。人口15.99萬人(公安戶籍人口數:總戶數40097戶、總人口15990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5755人。),其中黎族9.48萬人,苗族6358人。轄9個鄉鎮、62個行政村、463個自然村,境內有5個國有農場。縣政府駐保城鎮。[4]

經濟發展

2011年全縣生產總值16.1億元,是2006年6.99億元的2.3倍,年均增長18.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億元,是2006年1.75億元的15.4倍,年均增長72.9%;五年累計完成投資60.9億元,是上個五年8.12億元的7.5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3億元,是2006年2263萬元的10.2倍,年均增長5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00元,是2006年6446元的2.3倍,農民人均純收入4300元,是2006年1942元的2.2倍,年均分別增長17.7%和16.5%。在全省市縣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考核中,我縣綜合得分排位大幅提升,由2007年的第12位分別提高到2009年的第2位和2010年的第3位,分別榮獲二等獎和三等獎;2010年榮獲全省中部市縣農民增收工作二等獎。先後榮獲"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全國文明縣城"、"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三次產業結構由2006年的47.1:9.3:43.6調整為2011年的36.6:12.2:51.2,第三產業比重高出第一產業14.6個百分點,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2011年,全縣接待旅遊人數22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億元,分別是2006年37萬人次和0.38億元的5.9倍和7.9倍,年均分別增長42.8%和51.2%,旅遊業直接拉動的就業人數從不足1000人提升到近4000人。

五年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15022人。投入3337萬元除險加固8宗小型水庫。完成農村公路硬化建設145條、327公里。投入3700萬元完成農村安全飲水工程98宗、惠及農民 2.8萬人。新建文明生態村116個。新建農村戶用沼氣"一池三改"3751戶。基本完成農村茅草房改造任務,共改造2210戶、受惠農民8800多人。

發展規劃

海南建省辦特區十四年來,特別縣委十次黨代會以來,該縣緊密聯繫保亭的實際,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科學的發展觀,努力提高黨委和政府執政能力,較好地推動貧困山區城鄉齊頭並進,為把保亭這個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建設成為海南中部璀璨明珠打下堅實的基礎,經濟和各項事業取得巨大變化。

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科學的發展觀是為指導發展服務的,離開了發展談科學的發展觀是無的放矢的空談,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發展是我們解決所有問題的根本出路,用廣大群眾的話說,就是"大發展,小困難;小發展,大困難;不發展,更困難。"但是,發展必須要有科學的發展觀,唯有如此,發展才能有新思路,改革才有新突破,開放才有新局面,各項工作才有新舉措。

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創新思路

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就是要根據時代的變化,根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更新發展的觀念,豐富發展的內容,加深對發展的認識。要用新的觀念,新的機制,新的辦法,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地發展。近年來,我們根據保亭的資源優勢,緊緊把握住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這個主線,在"熱帶高效農業富民和旅遊強縣"的發展戰略指導下,我們提出了"三紅兩綠一品牌興保亭"(三紅:紅毛丹、紅荔枝、紅寶石羅非魚;兩綠:綠色生態和綠色經濟;一品牌:七仙嶺溫泉國家森林公園)的經濟工作思路,圍繞這個新的思路,在統籌城鄉發展的原則指導下,堅持"主導產業精品化,支柱產業多元化"的原則,在發展農村經濟方面,全縣上下共同打造"以冬季瓜菜和養殖業為重點的短期致富產業,紅毛丹等熱帶優勢水果為主的中期精品農業,以橡膠、檳榔、藤竹、南藥為主的長期傳統產業"為"三足"的經濟平台支撐保亭農村小康發展。經過多年的執著追求,我縣農業產業結構優勢逐漸顯現。當前,我們不僅有收穫期最長的冬季瓜菜,還有全國最早上市的"三月紅"荔枝和龍眼,更有全國唯一的紅毛丹和廣泛受到關注的棕櫚藤產業,以及成為群眾穩步增收基石的傳統產業橡膠、檳榔等,這些產業環環相扣,使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廣大農村群眾正在走向"一年四季都有收入"的良性增收軌道。2004年,共全縣GDP完成4.85億元,同比增長7.8%,財政收入3017萬元,增長9%,農民人均收入1673萬元,增長8.4%。

在工業發展方面,該縣堅決貫徹省委發展新型工業的指導思想,充分利用該縣水能蘊藏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水電這一環保型的能源工業。開發中,我們改變過去"小打小鬧、分散開發"的舊觀念,提出"整合資源,以大帶小,以小促大"的開發新思路,對全縣現有水電資源進行了整體規劃,把小水電作為配套工程,與水賢水庫和毛拉洞水庫等水電樞紐工程一起由具有實力的大企業配套開發,以提高開發的效益,確保這一新型能源工業成為我縣地方財政收入穩定的骨幹財源。去年,全縣第二產業完成產值6709萬元,同比增長18.8%,其中,工業產值完成1955萬元,增長48.4%.

在第三產業發展方面,該縣着重做好建設精品旅遊城這篇大文章,把旅遊業與縣城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着力打響"七仙嶺溫泉國家旅遊森林公園"這一品牌。工作中,提出以主動融入的姿態,緊緊依託三亞旅遊圈,致力於把保亭的"綠色旅遊"建設成為三亞"藍色旅遊"的後花園,最終形成"藍色旅遊看三亞,綠色旅遊看保亭"的格局。為此,該縣加大了縣城和旅遊區的規劃管理和建設力度,加大了黎苗族文化的挖掘、保護和弘揚,強化了生態環境的保護,並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一批有實力的企業到七仙嶺旅遊區開發建設,有力地促進旅遊業品位和檔次的提高,推動了保亭旅遊開發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第三產業完成產值1.59億元,同比增長6.6%.

打牢基礎創新機制提效增速

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是根本要求,但是,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發展,必須要有堅實的基礎作保證,正是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在近幾年的工作實踐中,我們把大量的人、財、物力投入到打牢保亭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快速發展的基礎上,較好地體現了"五個統籌"的要求。

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城市和農村面貌向"小而美,富而強"大步邁進。在縣城,我們完成了縣城和七仙嶺旅遊區一體化的總體規劃,高標準建設了近3公里的東西河防洪堤岸。全省唯一的自動翻閘攔河壩的建成,實現了城在水中。七仙廣場、七仙生態大道和街心綠化公園提高了縣城的綠地面積,實現了城在綠中。把黎苗族文化元素注入到城市街景建設中,打造1座大型水車、2座吊橋、十多幅大型民族壁畫和獨具黎風苗韻的新車站,實現了城在美中。實行了城鎮衛生管理體制改革,使之成為我省唯一的省級衛生縣城,更使保亭城在淨中。舊城區的改造,廣東街的建設和縣城主幹道建設更是拉開了縣城建設的骨架。用群眾的話說,就是如今的保亭是道路寬了,街燈亮了,樓房新了,客商來了,居民樂了。

在農村,該縣加大了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力度,每年在全面維修的基礎上,堅持高標準地完成"一庫一渠一洋"的綜合整治,有力地確保了重點面積的旱澇保收。鄉村公路建設則針對山區降雨量大,水毀嚴重的特點,實行一般公路"先修路溝,後整路面"和重點鄉村公路"政府投資硬化溝渠橋涵,群眾投勞整治路面"的新模式。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標。在農村人畜飲水方面,則改變以往機抽和引山水實行集中供水,卻因管理不到位造成無水可供的做法,推廣以村為單位"打大口深井,各戶小型電抽"。在民房改造方面,按照"農民生活套間化"的指導思想,配合文明生態村建設,沼氣池建設,以"沼氣化、硬化、綠化、淨化與文明文化"為目標,統一規劃,把每一新建村莊都建文明生態一流,黎苗族風郁濃厚的特色山村。今年,我們還準備對50個村莊進行規劃,我們有決心通過幾年的努力,建設一大批社會主義新農村。

按照統籌區域發展的要求,抓好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指導各鄉鎮立足各自區位優勢,在選擇發展的方向上,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重點按照土地資源擁有情況,合理布局。對於水利設施完善的重點農田,着重發展糧食生產和冬季瓜菜,對於土質良好、地勢較為平坦的坡地則大力發展熱帶水果等精品農業,對條件相對惡劣,地處偏僻的山地則發展橡膠和檳榔等傳統產業,對林地資源豐富的則發展藤、藥等林業套種經濟。2004年,完成冬季瓜菜面5萬畝,占我縣適值瓜菜面積的90%。兩年來,完成各類中長期經濟作物種植3.8萬畝,農村可利用土地基本種上優良經濟作物。

按照統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堅持"三個文明"齊頭並進。在經濟發展思路創新的前提下,全力實施"良種良苗工程","科技聯結"工程,使群眾用上了"放心苗",學到了致富的"點金術"。為解決農民群眾用地難等問題,全面開展土地確權和農業用地流轉,清理了一大批被企業、個人、部隊長期占用的土地,確保群眾能用上地、用上"明白地"和"放心地"。全縣開展權屬單位871個,完成相鄰權屬單位2047個,完成權屬界線確定長度2009公里,確權宗數2267宗,確權面積174.3萬畝。發證宗數2178宗,面積172.7萬畝。舉全力進行扶貧攻堅,變扶貧濟困為扶勤促強,大力推進異地扶貧和科技扶貧,兩年來,共完成科技聯結面積近1萬畝,通過開展科技聯結,樹立了一大批科技致富的典型。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力爭年內完成所有國有企業改革,努力盤活國有資產,重點解決企業下崗工人社保費用拖欠難題。與此同時,十分重視"三個文明"的協調發展,強化基礎教育的地位,加快實施"教育設施改危工程"。大膽改革職業教育體制,實行與省內中高等學校開展聯合辦學,兩年來,共培養了近800名有技能,能致富的新型農民青年。全力推進農村衛生醫療體制改革,探討解決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難題。從民族民俗、服飾、建築風格、音樂歌舞以及民族飲食等方面,全方位挖掘、保護和弘揚黎苗族文化,創辦了"中國海南保亭七仙溫泉嬉水節"和"七仙九九重陽登高大賽"這些獨具保亭特色的文化體育載體。每年,參加這些民族文體盛會的群眾,各界朋友和旅客近5萬人。組建了縣少數民族歌舞團,挖掘了一批獨具黎風苗韻的文體節目,民族歌舞團共在省內和縣內為群眾匯演近50場,深受黎苗族群眾的喜愛。全力推進機制創新。改革廣播電視管理體制,把宣傳重心推向基層群眾勤勞致富的生動實踐,打造了"衛生監督崗"、"實用技術"、"黨建先鋒"和"致富經驗談"專欄。改革了城市衛生管理體制,使保亭這個小山城更加乾淨亮麗。改革了財政稅收體制,嚴格實行財政預決算,實現縣級財政預決算平衡。抓住社會和群眾關注的焦點和難點問題不放,"無毒縣"創建深入民心,開展非法基督教傳教取締工作。不斷強化基層政權建設,按照村級幹部職業管理的思路,多次提高村級幹部隊伍待遇,使村級幹部人均每月補助達350元。建立村級幹部養老保障體制解決了村級幹部的後顧之憂。增加村級組織活動經費,改善村級組織辦公環境,大力開展基層幹部隊伍培訓,兩年來,先後組織7批次的各級幹部到縣內外、省內外考察學習,開拓視野,解放思想,其中村黨支部書記共4批。

按統籌人與自然環境協調發展的要求,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我們全面加大生態保護工作,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的各類犯罪行為,實施天保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結合生態文明村建設,大力推廣農村沼氣池建設項目,2003年來,全縣共完成沼氣池建設7170戶,配套"一池三改"2550戶,帶動農村飼養生豬出欄10.68萬頭,年均比建池前增加1.9多頭,增長55.7%。同時,大大減少了農民因用薪取柴對生態破壞的壓力。對目前不具備開發的仙龍洞和仙安石林等實行封山管護。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1%。

按統籌國內建設和對外開放的要求,讓保亭走向世界。圍繞把七仙嶺溫泉國家旅遊森林公園建設成為"省內著名、國內聞名、國外揚名"的品牌目標,以"嬉水節"為特色文化載體,以黎苗族風情為特色內容,利用鳳凰衛視和中央電視台和省電視台等宣傳媒體,向外界進行廣泛推介。狠抓政府管理事務的規範運作,以規範、高效為目標,為招商引資工作創造良好政務環境。

正視現實放下包袱輕裝上陣

背負較為沉重的經濟和社會負擔是貧困地區難以加快發展的一個重要障礙,這些負擔不斷激化着黨群、政群關係,使一些局部的矛盾向影響黨的執政基礎穩固方向發展。解決好這些問題,不僅是建設誠信政府要求,更是落實科學的發展觀,讓地方經濟和社會事業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我們把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作為"爭取民心,穩定社會,輕裝上陣"的重點工作抓緊抓實,一是在省政府的幫助下解決了毛拉洞水庫重組續建問題。二是解決了城鎮退伍兵安置費拖欠問題;三是解決了水泥廠改制職工安置問題;四是全面清理政府部門拖欠各類欠款。五是全面清理取締非法基督教傳教問題;六是解決城市衛生問題;七是解決下崗再就業問題。

實踐證明,創新發展思路,構建和諧社會使縣域經濟發展建立在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和講求效益的基礎上。堅持夯實基礎,統籌發展,則有效地加快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使我們能更好地解決對待發展的輕重緩急和資源分配,特別是把握住了化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解決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主要問題的主動權,腳踏實地推動保亭城鄉齊頭並進。[5]

旅遊景點

仙安石林

毛感仙安石林位於保亭縣境西部與三亞市接壤的仙安嶺。石林海拔700米。為熱帶岩溶石林地貌,面積約0.39平方公里。這裡的石芽一般高10-15米。最高的達35米。石林溶溝似斧劈刀削,一般深5-10米,最深達25米。百餘尊大石芽和數不清的小石芽千奇百怪。

石林叢中還有很多溶洞,大小各異,千迴百折,洞下溪河可渡木舟。石林周圍為熱帶低山雨林覆蓋,景色豐富多彩。仙安石林融山、石、洞、崖、林、溪為一體,是熱帶風雨溪流鏤雕的藝術精品。

南國檳榔莊園

南國檳榔莊園景區坐落在海南省保亭縣三道鎮的甘什嶺、位於南榆中線274公里旁,距海南省三亞東線高速公路6公里,面積300畝,始建於1993年,於1995年10月28日正式開業。

南國檳榔莊園自然景觀包括:黎族田園風光、海南島面積最大、最古老的擯柳園、多種亞熱帶古樹、山泉溪水成多級瀑布從園中穿流而形成的怪石群。人文景觀有:"奧雅宮"(黎族頭人住的房);"隆閨屋"(黎族姑娘居住和娛樂的場所)等。來海南旅遊觀光客可參與黎家古老的弓騖射擊,品嘗黎家竹筒飯和黎家山茶,觀賞多姿多彩的黎族歌舞。

整個南國檳榔莊園景觀由三園、三舞、三怪、二村、一館、一蜂、一街組成。三園:200畝檳榔園、千種植物園、山欄園;三舞:黎族歌舞,苗族歌舞,藝人表演玩峰舞;三怪:石頭長出榕樹來,蜜蜂學乖不蜇人,小孩爬檳榔樹比猴子快;二村:黎村風情,苗村野趣;一館:黎苗文化展覽館;一蜂:100窩蜜蜂繁忙釀蜜;一街:民族工藝品和土特產品一條街,形成了以南國古老的文明為史脈,黎苗風情為中心,熱帶生態園林為紐帶的遠古文化,民俗風情,青山綠水,田園風光等特色景觀,人稱"海南黎苗族風情聖地"。

七仙嶺溫泉

七仙嶺溫泉位於保城外9公里的七仙嶺下,是海南目前最大的溫泉之一。區內氣溫適宜,空氣清新,環境幽靜。 現有自噴泉眼7隻,日出水量7000多噸,最高溫度93°C,屬硅酸重碳鈉型水,具有較高的醫療保健價值。現已建成數家溫泉度假村,可供遊客度假休閒,活動內容有礦泉療養康復、觀賞民族風情、參加登山觀景等。

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

檳榔谷可以說是海南民族文化活化石,現在從海南旅遊的角度來介紹下檳榔谷。 對於想真正了解海南最原始民族文化的遊客來說,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是您不二的選擇。檳榔谷景區位於甘什嶺自然保護區內,兩邊森林茂密,中間是一條連綿數公里的檳榔谷地,故稱檳榔谷。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多形態的,集觀光遊覽、文化展示、民俗體驗、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少數民族型旅遊風景區,總規劃面積5000餘畝。距三亞市26公里,距國家海岸海棠灣28公里。景區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村、原甘什黎村、雨林苗寨三大板塊和一場大型的實景民族歌舞劇《檳榔•古韻》構成一幅和諧秀美的畫卷,遊客置身其中看旖旎風光、聽婉轉黎歌,感受自然氣息、領略民族風情,是旅行的文化藝術,更是文化藝術的旅行。檳榔谷不僅以其宏大的規模,獨特的自然景觀和豐富多彩的民間娛樂項目贏得了八方遊客的口碑,更以其獨具韻味的原住民風情、神秘迷人的原始雨林風光風靡海南島。

「海島原住民,海南淳風情,檳榔谷帶您感受幾近原始的藝術之旅。」

呀諾達雨林文化旅遊區

呀諾達雨林景區位于海南省三亞市,海榆中線三亞至保亭方向18公里處,距三亞市區僅35公里,距鳳凰機場52公里。

呀諾達雨林景區,是名副其實的三亞後花園。景區北與五指山、七仙嶺比肩相連;東眺南海萬傾波濤,美麗的海棠灣近在咫尺;與南中國第一溫泉南田溫泉僅一水之隔。在三亞市最新修編的旅遊總體規劃中,本景區位於大三亞旅遊規劃中的生態景觀軸上,是「三亞旅遊圈」的「金三角」地區。

景區的觀景台可眺望海棠灣、蜈支洲島、南灣猴島,形成了與眾不同的區位優勢。景區以展現熱帶雨林景觀為核心,融匯生肖文化、雨林圖騰、民俗風情於一體,集生態旅遊、度假休閒為一身,營造熱愛自然、感受自然、回歸自然的文化氛圍,打造吃、住、行、游、購、娛複合型國際休閒度假旅遊社區。

呀諾達熱帶雨林景區是中國唯一地處北緯18度的真正熱帶雨林,是海南島五大熱帶雨林精品的濃縮,是最具觀賞價值的熱帶雨林資源博覽館,堪稱中國鑽石級雨林景區。

呀諾達」,是形聲詞,在海南本土方言中表示一、二、三。景區賦予它新的內涵,「呀」表示創新,「諾」表示承諾,「達」表示踐行,同時「呀諾達」又被意為歡迎、你好,表示友好和祝福。

呀諾達雨林文化旅遊區整體規劃面積45平方公里,周邊是123 平方公里的生態恢復保護區,計劃投資39億元人民幣,建設期為六年,組織實施呀諾達雨林谷、夢幻谷、三道谷、神秘谷、生肖廣場、啪魯迪野外拓訓、呀呀呀熱帶果鄉、達達瑟黎苗博覽以及「夢回呀諾達」大型演藝以及相配套的高級私密度假別墅和大眾化消費水平的四星級酒店、客棧、露營地、度假村等項目。目前對外開放的「呀諾達雨林」已投資2億元人民幣,建成雨林谷和夢幻谷兩個景觀區域,以美國電瓶車、生態棧道、飛瀑索道、高品質旅遊巴士環繞成18公里長的園區通道。

熱帶雨林谷遮天蔽日,流泉疊瀑傾瀉而下,年平均溫度24度,踱步雨林中,你能感受陣陣清新涼意。在這裡,你能卸下最繁雜的紛擾,穿越雨林棧道,呼吸最清新的空氣,暢享休閒的快樂時光。在這裡,百年古藤、千年古蕨、巨大的仙草靈芝、「冷血殺手」見血封喉以及熱帶雨林的六大奇觀等,更是讓你驚嘆不已……[6]

保亭特產

海南島鹽

海南島鹽--國家地理標誌永久保護產品,是於2010年由海南省鹽業進出口貿易公司提出申請,經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准而成為國內地理標誌產品。 地理標誌產品,是指產自特定地域,其質量、聲譽或其他特徵取決於該產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並經0有關部門審核批准進行保護的產品,目前我國已經對近千個國內地理標誌產品實施了專門保護。在海南,除了"文昌雞""和樂蟹"、"興隆咖啡"、"福山咖啡"獲保護外,"海南島鹽"成為海南第五個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品種。 "海南島鹽"有七大特點: 一是製鹽歷史悠久。從唐代乾元年(758年)就有近海老百姓煮海水為鹽的記載。海南島至今仍保存着1200多年前老百姓鑿石為槽盛海水曬鹽的千年古鹽田遺址。印記着海南島人民最早利用太陽光和海水曬鹽的聰明才智。目前海南島有鶯歌海鹽場、東方鹽場、榆亞鹽場等三大鹽場,年平均生產海鹽18萬噸左右。 二是生產條件得天獨厚。海南島天然日曬鹽產區分布在本島西南部沿海岸線上,該地區降雨量少,平均年降水量800毫米左右,日照時間長,風力大、氣溫高(年平均溫度26℃,最高達36℃),蒸發量強(年平均蒸發量2400毫米左右),海水濃度高,常年保持在3.5波美度左右,是世界鹹海區之一,有利於發展海鹽生產。 三是曬制海鹽的海水清澈純淨。海南島是目前中國生態環境保護最好的地區之一,根據歷年國家海洋環境質量公報,海南島四周的海水質量是最優的。日曬鹽的海水採用地無任何工業污染,無大城市用水污染,無大的河流污染, PH值為8.36,鈉鎂比值高達8.3,是國內其他海鹽區無法相比的,"海南島鹽"正是利用這種無污染的海水經太陽光天然曬制而成,是100%的環保食品。 四是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經中國權威檢測部門檢測,"海南島鹽"中富含人體需要的鈉、鈣、鎂、鉀、鐵、鋅、鍶、硒、碘等多種微量元素。尤其是鍶(Sr)的含量高達35MG/KG,比福建鹽的5.5MG/KG高出5倍,比日本同行業的2.91MG/KG高出11倍。鍶(Sr)元素是人體骨骼生長的重要元素,對中老年人的骨質疏鬆療效甚好,鍶的化合物溴化鍶是健胃劑,乳酸鍶可治抽風病等,對人體非常有益。鍶(Sr)對食物具有較強的滲透作用,因此,用含鍶高的鹽烹煮食物,不僅對人體健康有益,而且味道透徹,口感特別好。 五是生產工藝對鹽無污染。海南島的日曬鹽生產工藝至今仍保持着比較原始的操作方法,從海水引進鹽田到日曬製成鹽,完全依靠太陽光對海水的自然蒸發濃縮而成鹽,採收鹽與貯運鹽的工具也是木、竹製的。經過洗滌離心脫水後再經人工篩選才包裝銷售的,沒有機械器具帶來的污染,始終保持着環保的狀態。而日本、澳洲等地的生產鹽是機械化作業,真空罐蒸發工藝使海水中的微量元素受到破壞,鹽的味道變得苦辣,這是最大的區別。 六是口感清純鮮美。"海南島鹽"口感好,是國內外其他海鹽和井礦鹽無法媲美的。日本和澳洲的真空罐鹽口感的苦辣味更無法與之相比。韓國客戶將"海南島鹽"與其他地區的鹽分別加工泡菜進行比較,結果是用"海南島鹽"做出來的泡菜口感與色澤是最好的。"海南島鹽"具有得天獨厚的環保優勢,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 七是獲得原產地標記註冊證和IS09001、HACCP國際質量標準認證。海南島鹽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保亭紅毛丹

紅毛丹是典型的熱帶珍稀水果之一,其果實外形美觀、肉質細嫩、鮮美爽口,營養豐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磷、鐵、蛋白質、脂肪等多種營養成分,是果中佳品,曾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優先推廣的"四大水果"之一。紅毛丹生長對氣候、土壤、溫度、濕度的要求比較苛刻,在我國大陸地區,只有保亭最適宜發展種植紅毛丹。

山竹

山竹原名莽吉柿,原產於東南亞,一般種植10年才開始結果,對環境要求非常嚴格,因此是名副其實的綠色水果,非常名貴。果實球形,大小如柿,果形扁圓,殼厚硬呈深紫色,由4片果蒂蓋頂,酷似柿樣。白色果肉,肉質嫩滑味甜,品質優良,其幽香氣爽,滑潤而不膩滯,與榴蓮齊名,號稱"熱帶果後"。

山竹果肉含可溶性固形物16.8%,檸檬酸0.63%,還含有其它維生素B1,B2,C4和礦物質,具有降燥、清涼解熱的作用,因此,山竹不僅味美,而且還有降火的功效,能克榴蓮之燥熱。在泰國,人們將榴蓮山竹視"夫妻果"。另外,山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類,對機體有很好的補養作用,對體弱、營養不良、病後都有很好的調養作用。

砂仁

砂仁多年生常綠草本,生于山谷林下陰濕地。高達1.5m。地上莖直立,無分枝。葉排為2列,無柄;葉片窄長圓形或條狀披針形,長14~40cm,寬2~5cm,全緣,羽狀平行脈;葉鞘抱莖。穗狀花序成疏鬆的球形,具花8~12朵;花萼筒狀,先端3淺裂,花冠管細長,先端3裂,白色/蒴果橢圓形,成熟時紅棕色,有肉刺。種子多數,芳香。花期3~6月,果期6~9月。

果實橢圓或卵圓形,有不明顯的三棱,長1.5~2cm,直徑1~1.5cm;表面棕褐色,密生刺狀突起,頂端有花被殘基,基部常有果梗;果皮薄而軟。種子團為3瓣,每瓣有種子6~15粒。種子不規則多面形,直徑2~3mm;表面棕紅色或暗褐色,外被膜質假各上馬;質硬,胚乳灰白色。香氣濃烈,味辛涼,微苦。

種子含淡黃色揮髮油,油中含乙酸龍腦酯、樟腦、樟烯、檸檬烯、B-蒎烯、苦橙油醇等;另含黃酮類成分。

性溫,味辛。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用於脾胃虛寒、食積不消、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