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便江上的縴夫(周海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便江上的縴夫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便江上的縴夫》中國當代作家周海燕的散文。

作品欣賞

便江上的縴夫

便江曾是永興通江達海的一條黃金水道。每天,南來北往的船隻扯起風帆,搖着槳櫓,穿行江面。如果遇上順風的好天氣,掛起桅檣,只需船老大掌穩舵,輕輕地搖起長櫓,船隻便會順着碧綠的江水鼓浪而去。其他的船夫則暢開胸懷,叉手叉腳躺在船板上,或吹着口哨,愜意地欣賞兩岸的丹霞風光,或打着「喔呵」,逗引江邊洗衣浣紗的鄉姑村婦,繼而甩下一串粗野又爽朗的笑聲。這一切,會讓人艷羨,覺得船夫們的生活多麼富有詩情畫意呵。

其實不然。文革初期的我,即在永興城關三居委會的一艘運沙船上當過船夫,撐過蒿,搖過櫓,當過縴夫,飽嘗過個中艱辛險惡的滋味。

便江號稱為江,江面實際不寬,河床也不深,但落差較大。我們每天撐船去下游的白頭獅挖沙,然後逆水運回縣城。短短4華里水路,就要經過兩三個急水灘。當時極少有機動船,就連大型的國營航運企業——耒水公司,貨運船隻基本上都是依靠蒿櫓桅帆人工操作。

白頭獅因永興古十景之一的「臥江獅石」而得名。便江自南向北流經此處,迎面撞上一座絕壁,無奈之際,河水只得折身轉向西北流去。這一轉身,便將大量裹攜而來的泥沙甩在身後,形成一灣沙灘。沙灘對面,便是唐代乾符年間倚崖而建的湘南佛教聖地觀音寺庵。但我們無暇顧及,裝滿河沙,幾個人拔的拔錨,拖的拖跳板,扯的扯插釺,然後喊着號子齊心協力用撬棍把吃水很深的重船推進深水航道。

在流水平緩的主航道里行船,船老大在船尾舵艙里掌舵,時不時用一根竹蒿加勁。船頭左右舷邊,分立着兩個主蒿手,一人拿一根約七八米長的竹蒿,竹蒿下端用鐵箍箍有尖鐵砧頭,上端則安有一個弧形的木肩頂。他們把竹蒿插進河床,再用肩膀頂在肩頂上,弓着身子沿着船舷從船頭走到船尾,船則順着他們的腳步一步一步前行。

[1]

作者簡介

周海燕,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