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從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便宜從事漢語成語,拼音:biàn yí xíng shì,釋義:自行決定適當的措施或辦法。出自《史記·蕭相國世家》。[1]
成語用法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
示例 做事情總有個原則,但也要講究方法,根據情況便宜行事,不能生硬死板。
成語辨析
近義詞 見機行事、隨機應變、便宜施行、便宜從事
釋義
指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斟酌處理,不必請示
出處
《史記·蕭相國世家》:「即不及奏上,輒以便宜施行,上來以聞。」
例句
《漢書·魏相傳》:「傳漢興已來;國家便宜行事。」
宋 蘇軾《趙清獻公神道碑》:「公乞以便宜行事。」
宋·文天祥《出真州序》:「二路分見予辭真確,乃云:『安撫亦疑信之間,令某二人便宜從事。』」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會蔣干中計》:汝既為水軍都督,可以便宜從事,何必稟我。
《明熹宗實錄》:「天啟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辛巳,援遼總兵毛文龍以登撫(袁可立)所遣管運參將黃胤恩、推官孟養志等發到糧餉並布疋、軍器、火藥等物,復蒙頒給敕印、旗牌,授以援遼總兵便宜行事,具謝恩。」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三回:「長安君大軍營於屯留,以為聲援。趙使相國龐為大將,扈輒副之,率軍十萬拒敵,許龐煖便宜行事。」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既然大權交代於你,你就得便宜行事。
參考文獻
- ↑ 可以便宜從事,向必稟我 求古文翻譯 百度知道